《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注释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挐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⑩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①。
及下船,舟子⑩②喃喃⑩③曰:“莫说相公⑩④痴,更⑩⑤有痴⑩⑥似相公者。
”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
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的大约2小时。
④挐:通“桡”,撑(船),划(船)。
一作“拏”。
⑤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
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沆,形容大水
⑦一白:全白。
⑧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⑨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⑩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小白玉酒杯。
⑩①客此:在此地客居。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
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湖中游人、飞鸟的声音完全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远处的山峰和湖水,上下一片白色。
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水正在沸腾(古时喝烧酒前要烧,烧酒时,把水放在火上烧,然后再把酒放在水中,)。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比相公您更痴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