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友谊

论友谊


“归纳逻辑的创始人”
培根主张用对归纳法作了比较系统地 论述,因而被认为是归纳 逻辑的创始人。
论著简介
选自《培根人生论》,何新译。论说文或译 “随笔”,但中国古代随笔内容驳杂不成系统,篇幅 长短不齐,表述记事多议论少。而培根的论文内容以 修身处世的箴言为主,立论条理分明,篇幅一律,是 毕生经验的积累,因而多译为“论说文”。
培根十二岁入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神学、形而 上和逻辑学、数学等,十五岁大学毕业后走向仕途,历 任英国驻法使馆外事秘书,下院议员、掌玺大臣、大司 法官,后被授予男爵和子爵爵位,晚年因贪污受贿被逐 出宫庭后闭门著书,在学术上卓有建树。因在实验中感 染风寒去世。亨利· 沃登给他题写的墓志铭上写着: 圣阿尔本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 称之为“科学之光” “法律之舌”。
二、毕生经验之谈
该文集有1597年、1612年和1625年三个版本。第一 版10篇,第二版38篇,第三版58篇,随着作者人生经验的 积累,《文集》的内容不断增删修改。本文和“论请 托”“论党派”三篇文章,再版时都有重大的修改。
“论友谊”一篇在末版刊行时完全重写,因此称得上 作者毕生的经验之谈了,风格也染上了藻丽、舒缓的特点。
论友谊
培根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 培根 ( 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十七 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 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的著名论断,倡导注重实 验和实用的科学归纳方法, 著有《新工具》《论科学 的价值和发展》等,被称 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 始祖”。
一、跨时代的名著。
文集关涉到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 上帝的关系诸多方面,包罗万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评论者把《论说文集》和蒙田的《随笔集》以及帕 斯卡的《沉思录》称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代表 作。
和法国思想家蒙田的《论说文集》相比:
“蒙氏的书对于社会问题的感想较为丰富,对人生观 察批评的范围也较为广大,但是我们在他的文章里找不到 培根所表现的那种确凿不惑的了解,精密思想的筋骨,对 学问全体的广泛认识,在比拟事物道理方面的几乎非人间 的敏锐,以及对当时各种学问的渊博。在另一方面,培根 也缺乏蒙田的轻巧的手法与刻画如生的笔调,用了这种笔 调蒙氏能把老生常谈的道理说得好像是新鲜非凡。同时蒙 田没有培根的直达事物之灵魂的那种卓识和极高的推理天 才。所以,如果说蒙田是较优的文章作家,则培根所表现 的是较深刻的道德和智慧。” (水天同语)
三、归纳论证的典范
文集完全采用归纳法,这和培根在《新工具》 中倡导使用归纳法的思想相呼应。 培根认识到了演绎逻辑的弊端,认为亚里士多 德以来一直在论辩中用来增强逻辑力量的演绎方法, 有助于论辩,却无助于认识事物本身。 归纳法本身虽然也存在着弊端:简单枚举粗疏 简陋,而广泛征引是必须的。这也是文集大量用典、 援用历史事实的原因。
• 罗马独裁者苏拉和庞培的交谊
• 奥古斯都对阿格里巴的信任
• 凯撒大帝和布鲁图斯的交往
• 大量格言警句和历史事实信笔拈来,加强了论证 的气势和文章的说服力。 • 文章善于驾驭材料,娓娓道来,周密而不枝蔓。 议论宏富,正反对照,如老吏断狱,文字酣畅淋 漓。 • 作为归纳论证法的典范,文章很好地克服了简单 枚举的局限。
讨论会
• 柏杨先生说:中国人的不能团结,中国人的窝里 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是不是说传统文化下 中国人不重视友谊?请以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该 问题。
文本解读
友谊于人不可或缺
友 谊 可 以 调 剂 感 情
友 谊 能 增 进 智 慧
朋 友 能 承 担 未 竟 的 事 业
友谊对人生何等重要
格言警句
• 亚里士多德: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 毕达哥拉斯:不要啃掉自己的心。
• 圣雅各:虽然照了镜子,却看不清自己的嘴脸。
历史事实
• 许多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能没有友谊,以至于许 多人宁愿纡尊降贵追求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