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

尽快走出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
——对十余年课改的反思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永康教授
实施新课程的误区是:
在课程目标上,偏离“整合统一性”;
在教学关系上,片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
体地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责任; 在教学方法上,否定接受学习,夸大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在教学手段上,过分强调与依赖多媒体; 在教学评价上,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
<案例研习>
一封大学新生写给省长的信 某某大学一女生觉得学中文苦,怕背书,认为 读旅游系将来活得更潇洒,因此就给省长写信,请 求帮助她转系。信中充满空虚,她写道:“我感到 生活太沉重,生命太复杂,生存太无聊,寂寞的人 生,孤单的心,飘荡在万丈红尘。”信中充满颓废, 她写道:“我的人生走到今天,是失败的,庸俗、 无能、乏味……我的空间除了自卑就是忧郁。20年 了,我的内心容量已至极限,不能再装了,我快疯 了。青春、美丽却收获不了快乐,我的梦想始终飞 翔在现实之外,难道说注定要徘徊在美妙的童话与 残酷的现实之间吗?”
课程问题本质上是知识的选择问题,革除基础 教育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包括听说读写,包括文 章文学,归根到底要靠知识的除旧布新,语文课程 与教学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受惠于也受制于相关学 科的知识状况。合意的能力要靠知识来建构。这就 要求语文教育的本体要不断地从与语文相关的学术 土壤中吸取营养。要把语文相关的学科领域,诸如 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等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 为语文课程和教学领域中的新鲜知识和观都与相关的学术界存在较大的隔膜。
一、课程目标存在的误区
1、淡化“做人”教育 所谓“做人”,就是要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 意志、情感的统一,是指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面充 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是理 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发展纲要》把“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单独列为第一条,确定其作为整个基础教 育培养目标的“纲”。可见目标所含的德育因素是 很重的,非常重视让学生学会做人。《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 题”部分也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信中充满着追求享受的思想情绪,她写道:“我好 羡慕那些天生丽质的大美人儿和富家千金,她们与 生俱来拥有幸福的生活,她们不知道苦与累的真实 味道。”信中反映出人生的意义十分狭隘,她写道: “当我受不了时,我会选择毁灭,这是对亲情最残 忍的打击,我的存在唯一的意义,就是为了那份可 贵的亲情,倘若无以报答,我又有何颜面去面对那 沧桑的面容和眼底深切的期望。”信中充满着宿命 论的思想,她写道:“算命书讲‘有贵人助,事必 成’,我一直信奉这句话,至少,它给了我一点安 慰,一丝希望。”所以,为了从中文系转到旅游系, 她决定向她心中的贵人某省长写信。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 居里夫人说过:“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 到。”不过她漏了下句:“女人能做到的,男人未 必能做到。”我们要决定自己的道路。查泰莱夫人 曾经说过:“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我 们就是要做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回到几十 年以前的老路。而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 将入相——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 有宝马奔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就心满意足了。 而这一切,要靠我们辛勤的梳妆打扮,呵护肌肤, 象水一般晶莹剔透,修习礼仪,进而仪态万方,风 情万种。这,才是钓到金龟婿的唯一途径。这些学 问,大学课堂里能教给我们吗?成功之路与其说是 自己选择,毋宁说是男权社会所逼,他们居然要求 我们:在家是主妇,在外是贵妇,床上是荡妇。我, 我又气得……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目前,小学语文教 材 课文不少,但语文知识的含量却不多。吴 忠豪在《期盼语文课的美丽转身 ——从“教 课文”到“教语文”》一文中讲到: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基本不属于语文课程内 容。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 结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 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 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 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而教材内 容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替代的。”
案例三:
一些考生缺乏审题知识和技能,表达极 差,面对高考作文,一筹莫展,无从下笔。 请看2004年江苏卷:水有水的性格——灵动; 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 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而灵动的海水却 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 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淡化知识目标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存在繁难偏旧的弊端。所谓 旧,是指内容陈旧,也就是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脱 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不能及时反映科 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进展。针对“旧” 这个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具体目 标第三条提出了“让学生学到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这是对各学科的统一要求。但是终生必 备的语文基础知识是什么,新课标及新教材在这方 面的思考远不深入,与语文课程相关的语文基础知 识应该包括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 等。可是,在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实际教学 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却是十分贫乏而又陈旧。

由于语文知识被淡化,语文能力也不可能形成, 高考重在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方面暴露出来的 问题不少。 <案例研习> 案例一:全国试题写春联:上联是“国兴旺家 兴旺国家兴旺”。要求考生对下联„„ 案例二:全国卷有这样一道题:在下面的横线 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50诞辰。50年像一条长河,有 急流,也有缓流;50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 暖色; , ;50年像一部史诗,有 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我们的 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