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建构[摘要]学习,是幸福人生所必需的。
学习,应该受益而不是受累。
然而,不少电子网络学习者并未从学习中收获幸福,反而导致学习与生活失衡。
为此,教育机构必须通过有趣的课程设计,启发性的学习反馈,亲和的技术支持,顺应学习者个体差异,科学的时间利用技巧等创新性协同,帮助学员获得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
[关键词]学习时间管理电子网络建构在电子网络普及的时代,在终生学习理念的引领下,人们纷纷选择无时空限制的电子网络学习形式。
但是,许多网络课程学习者,因主客观的原因,常感疲惫不堪,收获甚少,更感受不到快乐。
而利用电子网络学习环境培养服务北部湾区域人才,已经成为未来广西开放大学的主流教学手段。
因此,有必要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对电子网络情境建构进行探讨。
一、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所谓学习时间管理,是指学习者为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计划和监控所采取的可行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如何合理计划我们的学习?传统的高标准,往往使人变成失去自由的完美的奴隶,这样的学习生活索然无味。
如果生活失去乐趣,那么时间管理还有什么意义?为此,产生了时间管理幸福观的思考。
所谓时间管理幸福观,就是管理好自己和时间的关系,既有时间做事,又有时间享受生活。
做事、学习要有幸福感,我们就必须智慧地取舍,管理好自己与时间的关系。
吴淡如在《时间管理幸福学》中指出:“一件事情,如果你真心想要做它,而且愿意每天都进入它,那么它也会进入你的生命,变成一种宿命的节奏,它会和你的呼吸合为一体。
”“过度校正自己的时间节奏,我们很容易觉得压力很大,很不快乐。
”①二、网络情境下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状况分析1.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低。
网络的自主性、非线性与选择性,并未给所有的学习者带来学习的支持。
调查显示,在线学习者遇到的困难中,排在首位的是不善管理时间、时间利用效率不高;其次是独自学习的孤独感;最后是在线学习目标不清晰,找不到学习感觉。
成人学习在时间上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和不确定的,学习状态多为下班后比较疲惫。
另一项研究也认为:“时间难以保证、外界压力过重和自信心不足是成人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②2.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低的影响因素。
第一,课程设计的因素。
(1)课程结构设计灵性不足,无法全面调动学习者感官。
比如,只有文档资源无视听资源。
(2)课程时间设计过于呆板,学习者不容易合理调配学习时间,最终因工学矛盾耽搁学习。
比如,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平均分配,未凸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可能导致两种情形。
一种是学习者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埋头学习,便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太低;另一种是学习者时间缺乏,因短时间找不到重、难知识点切入,放弃学习。
第二,学习交互因素。
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将可拥有两种思想。
网络学习的交互,多半呈现在讨论区。
综观许多课程交流园地,有启发性的观点较少,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地附和,这使得工学矛盾紧张的成人学习者,不乐意参加学习讨论,协作学习效果不佳。
第三,网络课程平台设计的因素。
“酒香不怕巷子深”,用在网络学习并不适用。
网络课程平台设计最忌讳不直接,但有些学习网站则偏偏要逆流而上。
殊不知,如果学习者需要费很多时间搜索学习内容,会非常不耐烦,最终很可能放弃学习。
例如,《职业与人生》精品课程的网络路径包括:第一步是进入学校网站;第二步是进入“办公信息管理平台”;第三步进入“教学资源”;第四步进入“高职园地”;第五步才是该课程网页“职业与人生”,如走迷宫一般,如果没人指点,恐难见庐山真面目。
第四,学习者个人因素。
学习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生理上,有性别、年龄、体质等;表现在心理上,则存在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兴趣、情感、意志等。
众多研究表明,个体先前知识水平的差异对网络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对网络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同网络学习环境下,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习者如鱼得水;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则无所适从,常常为迷航、自主控制乏力、认知超荷等问题所困扰,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
(1)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遇到网络学习系统的导航设计不够清晰时,容易产生迷航的问题。
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不容易产生迷航的障碍。
此外,前者在层级结构型系统环境中,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后者无论是在层级结构型系统,还是在网状结构型系统,都能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快地完成学习。
(2)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学习者控制占主导的情形下,表现较为消极被动,学习效果逊色。
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表现较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出色。
(3)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容易受到网络学习系统提供的自由导航的迷惑,由于缺乏学习内容关联性的理解,无的放矢,不懂过滤和处理信息,导致认知超荷,费力不讨好。
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的主题胸有成竹,能够利用组织化、细节化、模块化等有效获取信息的策略萃取信息,四两拨千斤,不受认知超荷之累。
(4)学习者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个善于处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的学习者,能够张弛自如,充分彰显生命的韧度,从学习的适度压力中收获精神的快意;反之,则容易陷入疲于应对的窘境,失去幸福感。
三、建构高效学习的电子网络情境1.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依据设计课程。
一是课程结构设计以绝对阈限为基准,适度增添生动的视听资源,配以亲和的技术支持,设法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反应。
注意,适度很重要,刚好引起学习者关注即可。
例如,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网站利用一个小小的技术支持——积分和礼品兑换制度,就达到了较好的激励学习者的效果。
在它的“获得积分的途径”中,针对“每日签到”“论坛发帖”“提交作业”“参与活动”的不同情况,明示差别化积分标准,引导勤学、敏思和分享。
它还进行友情提醒:“您至少需要完成3门选修课的学习;学习选修视频和下载课件都需要消耗积分(100分和30分),您的积分请优先用于选修课的学习和下载课件后,再来兑换礼品”,以柔性语言促使学习者接受学习规则:“必须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多学多得、优学多得!”二是单元学习的时间设计,应根据知识的难易轻重错落调节。
实践告诉我们,有弹性才能有好效率。
弹性很重要,对于学习者来说,应根据“大原则”管理自己的时间。
如果一直长期刻苦,按表操作,很容易产生弹性疲乏,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
2.以重、难、新知识提升课程讨论区的含金量。
辅导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讨论区,用前瞻性、现实性强的问题抛砖引玉,让学习者学有所获,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自觉、自主地克服学习时间管理的压力,积极寻求网络交流和分享的快乐。
3.以傻瓜式操作、快餐化展台加快学习者收获学习成果的速度。
所谓傻瓜式操作,就是简单易行,老少咸宜。
所谓快餐化展台,就是让课程学习的主要信息在同一界面展开,纵深层次路径尽可能减少,实现扁平化。
换言之,就是减少层级结构型系统,多用网状结构系统。
网络学习若要普及化,平台设计必须直观便捷,尽可能地让学习者“秒杀”信息,使其产生类似“消费者剩余”的满足感。
4.以顺应个体差异具体需求的网络环境催生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要想让学习者心甘情愿地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徜徉,必须改善网络系统使其感到“缺氧”的状态。
一是消减迷航。
层级结构型系统与网状结构型系统兼具,但导航设计必须明晰无误。
二是提高学习者自主控制。
首先,一定要区分哪些内容必须是教师讲的,哪些是应该留给学习者自己去研究的。
其次,要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能有所收获。
通常,针对学习者的水平层次,相对简单、封闭性的学习内容,采用视频、HTML的指令描述,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指导,创设程序控制占主导的学习情境;对复杂、有深度、开放性的学习内容,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创设以学习者控制为主导的学习情境,给学习者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强化学习者自主控制的能力。
三是解决认知冗余。
建议制作课程知识关联图,引导学习者思维,使学习者能像药房配中药那样,便捷地采集处理学习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以科学的时间利用技巧帮助学习者实现无压力学习。
时间管理的重心在于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活到老,学到老”。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类文明生活的必然,这意味着学习将成为重要而常规的生活方式。
课程学习网站有别于综合网站,如何为学员创设“无压力学习”情境,教育机构可以借鉴David Allen的GTD (Getting Things Done )新时间管理方法。
GTD的基本方法分为五个步骤——收集、整理、组织、回顾、行动。
首先,收集。
在设计课程网站时,要尽可能地将所有与课程学习关联的材料罗列进来。
例如,课程标准、能力测评大纲、学习资料、学习指导等。
其次,整理。
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定期不定期地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清除内容陈旧、观点过时、混淆视听的材料,避免信息冗余,尽量做到少而精。
第三,组织。
以学习认知规律为依据,尊重课程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规划界面,合理设计导航。
比如,在课程网站醒目位置,以表格形式理出该课程的重、难点,并温馨预告学习时间和方法,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择时而学。
再比如,人性化设计轻松活泼的疑难解答板块,导师尽量利用答疑平台引导高质量的学科主题讨论。
再比如,精心打造教学微视频、微案例,便于学习者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料”,专心致志地高效学习。
第四,回顾。
课程网站应该设计追踪引擎功能,加强人机交互,使每一个学习者定期回顾和检查学习成效,教育机构也能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态。
比如,将在线题库练习、课程交互讨论、课程资源点击的痕迹记录与奖励机制结合。
最后,行动。
根据以上思路,建构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
电子网络学习,应该让学习者受益而不是受累,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生活乐趣。
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创设,并不是骆驼钻针眼那么难。
只要将有趣的课程设计、启发性的学习反馈、亲和的技术支持、顺应学习者个性差异、科学的时间利用技巧等方面协调好,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注释]①吴淡如.时间幸福管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②王永辉.影响成人远程学习绩效的因素分析——一项基于成人学习者的调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25.[参考文献][1](美)戴维·艾伦.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M].张静,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邱婷.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影响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