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PPT
咸水歌在大沙田地区百姓中祖祖辈辈传唱
中山咸水歌是中山民歌的缩 影,是大沙田的优秀民间音乐文 化,是古老疍民歌曲的遗存,是 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疍家人共通的 “语言”。更是一种富有地方特 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 包含了疍家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和取向,对疍民的历史、宗教信 仰、生活方式等具有人类学、民 俗学的研究价值。咸水歌是岭南 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存 中山民歌的主旋律,这种古老的 文化艺术在反应基层心声、对外 交流、加强民族团结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 重要的作用。
“文革”期间,中山咸水歌一 度受到批判压制,1979年后得以 重新传唱。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年青一代 文化意识、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 现在剩存能有系统地唱咸水歌的 只有不过十人。咸水歌这一民间 传统文化艺术正处于濒危绝唱的 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吴志辉是土生土长的大沙田咸水
歌传唱者。他出色的男高音将咸水歌飘荡 回旋的韵味尽情表达。 他唱的咸水歌风格主要表现在随时随 地即兴即唱,特别是在唱情,唱景,唱人,唱物 方面,有很高的"爆肚"才华,而且保留疍家 人演唱咸水歌的原生态唱腔唱法,声调高 昂开阔,保持高八度的男声独特唱法,擅长 於咸水歌对唱.
简介
中山咸水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亦渔亦农的疍家人 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 中山市面临大海,浮家浮宅的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珠 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以繁殖、捕捞为业而定居下来, 繁衍生息,他们散居在中山、斗门、顺德等沿海地带和河 网地带。中山咸水歌,在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 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2001年,十多首中山咸水歌代表 作被收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广东卷》。 2006年,中山咸水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的文化 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的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 和民族精神。 纵观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原生态 保护较好、生命力顽强、传承发扬得较好、群众参与性较强等特点,其中, 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醉龙舞、南朗崖口飘色已经进入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鹤舞、白口莲山歌、黄圃飘色、黄圃麒 麟等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一批项目入选了市级保护 名录。
主要贡献及传艺情况: 1.自20世纪50年代起,吴志辉钟情於中山咸水歌 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不计个人得失,是难得的咸水 歌男歌手 2.吴志辉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通过录音,手稿等 形式进行记录,并以此培养後辈,使咸水歌得以代 代相传 3.积极协助<<坦州民歌集>>的出版工作,为咸 水歌的传承,发挥桥梁作用 4.中山咸水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保护名录,作为咸水歌的传播和传承者,吴 志辉功不可没
2008年3月,吴志辉被文化部确认为国 家级非文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