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9·江西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 . 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 .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B . 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C . 今年以来,随着国产儿童动画图书《哪吒传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少儿读物在中国少儿图书界的霸主地位被终结。

D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35亿元左右。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 古诗文名句积累。

(1)中国人取地名常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请补全以下表格中对应的诗文名句。

(2)写信时借用古人诗句往往能含蓄深沉地传达情感。

用“________,________”(《诗经· 子衿》),能夸张地表达不见恋人时的焦灼;用“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告诉友人真挚的情感能够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8七下·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房子窗前有一棵洋槐,每天一睁眼,它就(kěn)________切地看着我,像一位(huì)________人不倦的圣人,不休不眠地教导着我;有时它又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悲天(mǐn)________人地望着垂头丧气的我,在那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qì)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2017·回民模拟)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的限制。

本报讯(记者李鲲鹏)从4月15日起,银川市住建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开始对共享单车存放点进行划线。

存放点主要设在人员流动密集的商圈和人们出行的必经路段。

银川市决定引进共享单车的初衷是借助“科技+互联网”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低碳、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以“骑行改变城市”,将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共享单车精细化管理与运营的示范城市。

目前已经分别与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在5月1日之前投放共享单车各5000辆。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②秦王不说说:③岂直五百里哉直:④长跪而谢之谢:(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的故事?(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的潜台词是什么?(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7. (12分) (2019八下·嘉兴期中) 课内文言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②日光下澈 ________③悄怆幽邃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 本文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8. (9分)(2020·广西)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页:釉陶的开始①如图所示,黄绿釉压印席纹陶尊,高27厘米,口径27厘米,郑州出土,属商中期,公元前1500—公元前1400年。

这件大口、高颈、肩腹界线分明、深腹平底的装水酒陶尊,造型简单,很难给予人太多的美感,却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最早的有釉陶器之一。

釉彩是陶器成为瓷的重要条件,这件酒器除了肩部的压印席子纹与腹部条纹外,在器表全部及口部内缘,都有一层特别的姜黄色的薄釉。

有几处釉层聚积比较厚而呈现深绿色,略有缺陷。

②釉是附在陶器表面的薄层玻璃质,因为所含矿物质与量的不同而有透明及各种颜色的差异。

人们在距今1.5万年前就开始烧造陶器,到了3000多年前才因偶然的因素而领悟到釉彩的生成原理,但要到公元2世纪东汉时期生产青瓷时,才开始注重釉的使用。

此后的陶器就很少不使用釉彩装饰了。

③从商代到汉代偶尔会发现陶器的器内底部不必上釉的地方有釉彩的残迹,外表却未施用釉彩,推测其成因是因为作为燃料的草灰(含钙)偶然飞落在陶器内,最后烧出颜色晶莹的表层,并不是人们有意烧造的,由此可以猜到,这种有颜色的晶莹表层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而发现是草灰所造成的,更进而在实践中验证,将草灰溶解于水中并涂抹在器物的表面,形成了钙质玻璃化的施釉效果。

④釉彩的呈色得自所含的铁被氧化的结果,在氧化焰中烧制的为黄绿色,比较容易脱落;在还原焰中烧制的呈青灰色,釉层较薄但是比较均匀,釉层不但可以使陶器表面美丽光滑,也更不容易渗水,相当实用,以草灰制造而成的釉层,经常会聚而不散,导致陶器的釉层厚薄不均,表而斑点零落,看起来像麻子一般,并不是很理想。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以草灰烧制成釉层的成品并不多。

人们渐渐改进技术,尝试使用石灰石碾成粉末,加以适度的黏土配制釉料,这种方式烧成的釉彩叫石灰釉。

石灰釉也有它的毛病,因为这种釉的流动性太好,如果在陶器的整个表面都涂上这种釉料,玻璃质的釉彩会沿着器表流下而粘在地上,强制剥取就会损害器物的完整性,所以器物的底部一定要留下相当的空间,免得釉彩与地面胶结,釉陶的生产到了战国时期逐渐增加,施釉的技术也得到改进。

到了东汉时期,浙江地区的陶匠把大部分的缺点都克服了,生产出釉色稳定、流釉慢的成品,因为釉色泛青,所以名之为青瓷。

这时虽然开始大量制作日用器,但仍是属于价格昂贵的制品。

⑤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瓷的定义有些不同。

中国文物界大致上把有施釉的陶器都称之为瓷,所以称商代的釉陶为原始瓷器。

但是西方对瓷的定义比较严格,胎体坚硬的浙江青瓷,他们认为只属于硬陶。

还要等把器胎的含铁量降到更少,烧结的温度也提高到1300摄氏度,呈色洁白,渗水率低,胎质坚实,叩之声音悦耳,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瓷器。

中国在公元9世纪后期终于最先烧制出符合于严格标准的真正瓷器,并博得China的美名。

(选自《返来长安过一天:汉字与文物的故事》)(1)下面关于“釉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商中期的黄绿釉压印席纹陶尊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最早的有釉陶器B . 釉是附在陶器表面的薄层玻璃质,所含矿物质与量的不同会有透明及各种颜色差异。

C . 陶器的釉层厚薄不均,表面斑点零落,是以草灰制成的釉层,经常聚而不散导致的。

D . 战国时期施釉技术得到改进,到了东汉,釉陶日用器得以大量制作,但价格仍昂贵。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 题目提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强调了说明对象的历史价值,对阅读起到提领作用。

B . 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大部分”貌似模糊,实则准确,反映了青瓷制造的客观实际。

C . 第⑤段比较了中西方对于“瓷”定义上的差异,强调中国最早烧制出真正的瓷器。

D .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中国陶瓷史上釉陶由发现到改进,再到发展的历史过程。

(3)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 釉彩是陶器成为瓷的重要条件,釉彩的生成原理到了3000多年前才因偶然因素领悟。

B . 实践验证,草灰溶解于水中并涂抹在器物的表面,会形成钙质玻璃化的施釉效果。

C . 流动性差的石灰釉是用石灰石碾成粉末,加以适度的黏土配制釉料烧制而成的釉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