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珠海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珠海市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基本情况 (2)一、社会经济状况 (2)二、土地利用现状 (3)三、规划范围、期限和基础数据 (3)第二章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 (5)一、基本原则 (5)二、主要依据 (5)第三章主要指标调整 (7)一、调整前指标 (7)二、调整后指标 (7)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 (9)一、已有耕地和基本农田情况 (9)二、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下达情况 (9)三、城市周边基本农田落实情况 (11)四、全域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情况 (12)第五章建设用地规模及管制区调整 (14)一、已审批和已预审建设用地落实情况 (14)二、建设用地复垦区调整 (15)三、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情况 (16)四、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调整 (16)五、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7)六、留用地落实情况 (21)七、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21)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调整 (22)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调整 (22)二、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24)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25)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保障 (26)一、省重点建设项目落实情况 (26)二、市“十三五”规划项目落实情况 (26)三、省重点建设项目、现场办公会、重大平台和珠三角城际轨道项目TOD综合开发等项目规模落实情况 (29)四、其他重点项目落实情况 (29)第八章与相关规划协调情况 (30)一、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协调情况 (30)二、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情况 (30)三、与矿产资源规划协调情况 (31)四、与生态线控制性规划协调情况 (31)五、与其他相关规划协调情况 (32)第九章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影响 (33)一、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 (33)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5)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7)一、法律保障措施 (37)二、行政保障措施 (37)三、经济保障措施 (38)四、技术保障措施 (38)五、社会保障措施 (39)附表 (40)前言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5〕45号)、《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7〕59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在广东省人民政府2011年批复实施的《珠海市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珠海市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以下简称“土规调整”)。

第一章基本情况斗门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端,东临中山市,南与珠海市金湾区相连,西面和北面与江门市新会区接壤,土地总面积为61388公顷。

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1983年7月归属珠海市管辖,2001年4月撤县设区。

全区辖井岸、白蕉、斗门、乾务、莲洲5个镇和白藤街道1,有101个行政村、25个社区居委会。

2014年,斗门区总人口34.80万人2。

一、社会经济状况近年来,斗门区社会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经济质量效益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287.39亿元,是2010年的1.8倍;人均生产总值6.5万元,是2010年的1.6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2亿元、支出34.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万元,是2010年的1.4倍;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万元,比2010年翻一番。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11.41亿元,是2010年的2.8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6.1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率列全市首位。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例12:53:35,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农业总产值66.66亿元、增加值37.8亿元,均为2010年的1.7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8.08亿元、增加值175.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2倍和1.9倍。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9.72亿元,增长72%。

旅游接待人数564万人、总收入9.37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2.2倍。

1现行规划中井岸镇包含白藤街道,本次土规调整根据最新的行政管理架构把白藤街道从井岸镇分离出来,相关的指标及数据根据实际进行拆分。

2数据来源:《珠海市2015年统计年鉴》二、土地利用现状本轮土规调整采用与现行规划一样的转换方法,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确定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把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通过基数转换形成本规划的规划基数。

基数转换后,2014年,斗门区土地总面积61387.98公顷,其中农用地41742.58公顷、建设用地13106.14公顷、其他土地6539.26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8.00%、21.35%、10.65%(见表1)。

其中建设用地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分别为10754.67公顷、2309.27公顷、42.2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52%、3.76%、0.07%。

表1 斗门区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三、规划范围、期限和基础数据本次土规调整完善的对象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批复实施的《珠海市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为珠海市斗门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井岸镇、白蕉镇、斗门镇、乾务镇、莲洲镇、白藤街道六个镇(街)。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以2014年为规划基期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基础数据沿用现行规划的方式,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1号)要求按照土地规划分类进行转换。

第二章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一、基本原则1、总量控制原则规划调整完善不得突破规划约束性调控指标,确需突破的,应先通过上级规划调整完善进行统筹平衡。

2、保护耕地原则规划调整完善应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确保完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布局有优化,质量有提高。

3、节约集约原则规划调整完善涉及的用地标准,应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相关要求、准入条件和行业用地标准等。

4、公众参与原则规划调整完善要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行风险评估,举行听证,充分论证,调整完善方案要进行公示。

5、统筹兼顾原则规划既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具备一定的刚性和权威性,规划调整完善应该统筹耕地保护与城乡发展、区域协调、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做好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衔接,维护土地规划的权威性。

二、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5、《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6、《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7、《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8、《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厅关于抓紧做好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6〕132号)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论证审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号);1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5〕45号);1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7〕59号);13、《关于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情况的通知》(珠国土字〔2016〕1051号);14、《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5、《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5年修订);16、《珠海市斗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7、《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8、《珠海市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19、其他相关文件和规范。

第三章主要指标调整一、调整前指标根据现行规划,斗门区调整前各项指标如下表(见表2):表2 斗门区现行规划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单位:公顷二、调整后指标现行规划指标下达后,2015年,斗门区在珠海市统筹下,为支援广东省横琴自由贸易区建设,调出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300公顷。

根据《关于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情况的通知》(珠国土字〔2016〕1051号)(以下简称“1051号文”),珠海市追加下达斗门区建设用地规模650公顷,全部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因此,调整后,约束性指标方面,斗门区耕地保有量减少了333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减少了368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了350公顷;预期性指标方面,建设用地总规模增加了35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未发生改变,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了350公顷(见表3)。

表3 斗门区主要规划指标调整对比表单位:公顷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一、已有耕地和基本农田情况根据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和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数据,斗门区耕地面积9592公顷(不含可调整地类),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国家利用等)为6.37等,坡度小于等于15度的耕地面积9571公顷,占耕地比例99.78%。

根据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17679公顷,实际落实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694公顷,多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015公顷,多划比例为5.74%(见表4)。

表4 斗门区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表二、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下达情况根据《关于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情况的通知》(珠国土字﹝2016﹞1051号,以下简称“1051号文”),将调整后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指标进行分解。

到2020年,斗门区耕地保有量指标调整为15418公顷,比现行规划减少了333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调整为13994公顷,比现行规划减少了3685公顷。

(一)耕地保有量分解下达情况土规调整结合各镇街的实际,将全区耕地保有量分解到各镇街,其中白藤街道耕地保有量保持不变,其他各镇耕地保有量均有减少(见表5),减少最多的依次为莲洲镇、乾务镇和白蕉镇,核减的原因主要为省重点以及“十三五”规划项目占用,如广佛江珠城际轨道、通用机场等,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莲洲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