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组织胚胎学正考单选题1.复层柱状上皮分布于A.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上皮B.肺泡和肾小囊壁层C.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D.胃、肠和子宫等腔面E.消化道和呼吸道2.触觉小体位于:A.表皮B.真皮乳头层C.真皮网织层D.皮下组织E.以上都不是3.与肝的防御功能有关的细胞是A.肝细胞B.肝血窦内皮细胞C.贮脂细胞D.肝巨噬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4.HE染色的透明软骨切片上看不到纤维的原因是A.软骨组织不含纤维B.纤维不着色C.纤维很少D.纤维稀疏排列E.纤维与基质的折光率相同5.关于致密斑的描述,哪项正确A.肾小体血管极侧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增高密集排列呈斑状结构B.由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紧密排列形成C.能感受滤液中Na+的变化并分泌肾素D.致密斑的细胞与球旁细胞关系密切,二者之间有基膜E.细胞排列紧密,呈斑状,细胞为立方形6.关于近曲小管的特征,哪项错误A.细胞呈锥体形或立方形B.腔面有纹状缘C.细胞基部有纵纹D.胞质嗜酸性E.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基部7.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可分化为A.脂肪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平滑肌细胞D.成纤维细胞E.以上都是8.先天性脐疝产生的原因是A.卵黄蒂未退化B.脐腔未闭锁C.卵黄囊基部未退化D.尿囊未退化E.卵黄蒂近端未退化9.下列关于缝隙连接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相邻细胞可借此传递化学信息B.相邻两细胞膜中有许多柱状颗粒C.相邻细胞膜形成点状融合D.在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E.这种连接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10.关于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哪项错误A.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数量较少B.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和组织液C.细胞有极性,分散于细胞外基质中D.基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多糖E.蛋白多糖在基质中形成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立体结构11.内、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是A.分泌物的合成途径B.是否由腺上皮组成C.分泌物的化学性质D.分泌物的排出方式E.胚胎来源不同12.关于肾小体的特征,哪项错误A.由血管球及肾小囊组成B.可分为血管级和尿极C.尿极与远端小管曲部相连D.血管极有入球和出球微动脉进出E.致密斑位于血管极两条微动脉之间13.关于心外膜哪项错误?A.是心包壁层B.常含脂肪组织C.为浆膜D.含血管和神经E.表面被覆一层间皮14.植入发生在A.受精后24小时内B.卵裂早期C.桑椹胚期D.胚泡期E.胚盘形成期15.降钙素由下列那种细胞分泌A.滤泡旁细胞B.甲状腺的滤泡上皮细胞C.甲状旁腺细胞D.胰岛细胞E.嗜碱性细胞16.关于红细胞哪项是错误的A.成熟的红细胞已失去了细胞核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细胞呈双突的圆盘状D.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E.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可导致细胞肿胀或破裂17.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1%B.胞质颗粒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不规则形D.颗粒中含组胺E.能够吞噬细菌和异物18.临床检查血象是检查A.血细胞的形态B.血细胞数量、比例C.血红蛋白含量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19.成骨细胞的结构特点不包括A.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B.胞质嗜酸性C.细胞核大,核仁明显D.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E.相邻细胞之间可形成缝隙连接20.脾的胸腺依赖区是A.脾小体B.边缘区C.动脉周围淋巴鞘D.脾索E.脾小梁判断题21.复层扁平上皮根据表层细胞是否角化分为角化的和未角化的两类。
对22.Ⅱ型肺泡细胞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错23.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向细胞内折入而成。
错24.单核细胞是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当以活跃的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和体腔后则称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对25.心血管系统是由胚外中胚层分化而来。
对26.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为卵圆孔未闭。
错27.浆细胞由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
错28.淋巴结的淋巴小结主要有T细胞构成。
错29.绒毛膜由滋养层与胚外中胚层发育而成。
对30.髓袢包括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
对填空题31.心血管及淋巴管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 ),位于胸、腹膜及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 )。
(内皮) (间皮)32.卵泡发育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和()。
(原始卵胞)(初级卵泡)((次级卵胞)(成熟卵泡)33.狭义的结缔组织指()结缔组织,包括()、()、()和()。
(固有)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34.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的细胞是()。
(肾皮质细胞)35.小肠腔面有()、()和()三种特殊结构,其作用为扩大小肠消化吸收面积。
(环行皱壁) (肠绒毛) (微绒毛)36.胚泡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滋养层) (胚泡腔) (内细胞群)37.原始消化管分()、()和()三段,前端与()相接处有()封闭;后端与()相接处,以()封闭。
(前肠)(中肠)(后肠)(口凹)(口咽膜)(肛凹)(泄殖腔膜)38.气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和()三层。
(粘膜) (粘膜下层) (外膜)39.二胚层胚盘由()和()组成。
(上胚层) (下胚层)名词解释40.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结构特点。
从软骨周边向软骨中央,软骨细胞逐渐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常成群分布,而且多以2-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
41.睾丸间质细胞间质细胞:位于睾丸曲细精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即睾丸间质内,常成群分布,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染色浅,核仁明显且常偏位,胞质嗜酸性,含有脂滴和色素颗粒。
电镜下,间质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点,即:胞质含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泡状嵴线粒体和较多的脂滴。
间质细胞成群分布于曲精小管之间的内分泌细胞,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睾酮。
42.滤过膜或滤过屏障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有孔内皮、血管球基膜和裂孔膜,这三层结构合称为滤过屏障,又称之为滤过膜。
43.肝板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单行排列成板状,称肝板44.血窦由于真体腔不发达,微血管和一部分静脉的腔扩大了,而且无血管壁包围,于是便形成了组织间不规则的空隙,血液在空隙渡过便成了窦问答题45.比较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光镜下结构特点。
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骨骼肌纤维为长柱形的多核细胞。
肌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
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位于肌浆的周边即肌膜下方。
核呈扁椭圆形,异染色质较少,染色较浅。
肌浆内含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在骨骼骨纤维的横切面上,肌原纤维呈点状,聚焦为许多小区,称孔海姆区。
2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多数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
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在HE染色体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
心肌纤维的核呈卵圆形,位居中央,有的细胞有双核。
心肌纤维的肌浆较丰富,多聚在核的两端处,其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及少量脂滴和脂褐素。
后者为溶酶体的残余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心肌纤维显示有横纹,但其肌原纤维和横纹都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
3平滑肌纤维的滤色镜结构特点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无横纹。
细胞核一个,呈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中央,收缩时核可扭曲呈螺旋形,核两端的肌浆较丰富。
平滑肌纤维大小不一,一般长200μm直径8μm;小血管壁平滑肌短至20μm,而妊娠子宫平滑肌可长达500μm。
平滑肌纤维可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成束或成层分布的。
46.简述胃底腺的结构与功能。
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及胃休。
为分支管状腺。
通常将每一个腺分为颈、体及底部,颈部与胃小凹相连,休部较长,底部可达粘膜肌层。
胃底腺幃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
壁细胞双称盐酸细胞。
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构成胃液的重要成分,它可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胃蛋白酶,并有杀菌和促进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胰腺的分泌作用。
人的壁细胞还能分泌抗恶性贫血的内因子,它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以便回肠吸收维生素B12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参与胃上皮表面精液层的形成。
内分泌细胞分泌肽类或胺类激素,对消化管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未分化细胞有自我自制能力,能分化成为胃表面上的皮及胃腺各种细胞。
47.简述黄体形成,光、电镜结构特点与功能。
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伸入颗粒层。
在LH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体积增大,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
颗粒细胞分化为粒黄体细胞,膜细胞分化为膜黄体细胞,粒黄体细胞较大,呈多角形,染色较浅,数量多;膜黄体细胞较小,圆形或多角形,染色较深,数量少,分布于黄体的周边部。
这两种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素细胞的结构特征,细胞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的线粒体,还有脂滴和黄色脂色素。
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和一互雌激素,前者由粒黄体细胞分泌,后者主要由两种细胞协同分泌,体的发育因卵细胞是否受精而差别甚大。
卵细胞若未受精,黄体公维持2周,称月经黄体,黄体细胞迅速变小和退化,渐被结缔组织取代,称为白体。
卵细胞若受精,黄体在胎盘分泌的人绒毛膜促进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继续发育增大,直径可达4-5CM,称妊娠黄体。
妊娠黄体可保持6个月,以后也退化为白体。
妊娠黄体的粒黄体细胞还分泌松弛素,它可使妊娠子宫平滑肌松弛,以维持妊娠。
48.简述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各功能。
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A细胞、B 细胞、D细胞及PP细胞。
A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主要负责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主要负责分泌胰岛素;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主要负责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主要负责分泌胰多肽。
49.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2)少突胶质细胞(3)小胶质细胞(4)室管膜细胞2、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1)施工细胞(2)卫星细胞50.描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女性月经周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调控卵巢功能的上级机构(下丘脑和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每一个月经周期中,卵巢发生一系列形态和功能变化,包拓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生成以及雌激素、孕激素的周期性分泌变化。
这两种性激素的分泌变化导致子宫内膜也经历了一系列形态和功能变化。
卵巢的这些变化是由于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所引起的,而腺垂体的分泌又受到到下生脑激素的控制。
此外,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对腺垂体和下生脑还可呈现反馈作用以调节它们的活动。
每个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
(一)月经期:历时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