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N浸出物和粗灰分,将这些养分叫概略养概略养分: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分NSP :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ANF :饲料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存在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抗维生素因子:抗营养因子中的一类。
使某些维生素失活或增加需要量,如抗维生素A因子、抗维生素D因子、抗维生素E因子以及抗维生素B族因子。
根据抗营养作用机理,可将抗维生素因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破坏维生素的生物学活性,而降低其效价如抗维生素A (脂氧化酶),。
另一种是化学结构与某种维生素相似,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对该维生素构成竞争性抑制,由此干扰机体对该维生素的利用,而导致该维生素缺乏。
如抗维生素K因子(双香豆素),全收粪法:在试验期间精确计算动物采食量,全部无损收集试验动物粪便并准确计量,有代表性地采集饲料样品与粪样并准确分析。
代谢试验:物质代谢试验是利用供试动物采食与排出体外的营养物质之差来测定动物体内组成成分变化情况的一种试验方法。
有效赖氨酸:有效赖氨酸是指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测得的总赖氨酸和非有效赖氨酸之差。
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是指饲料氨基酸已被吸收,从肠道消失的部分。
它采用回肠末端痿管技术收集食糜,根据饲料和食糜中不消化标记物(通常是三氧化二铬)的浓度计算得到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即氨然酸回肠表观消化率。
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食入氨基酸量-食糜氨基酸量/食入氨基酸量X 100%。
(回肠末端法是从回肠末端收集食糜样品测定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一种生物学方法)它是指食糜到达回肠末端时,从肠道消失的即吸收的日粮氨基酸比例。
测定方法是采用回肠末端漏管技术收集食糜,然后测定饲料及食糜中氨基酸含量及不消化标记物浓度,计算出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即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食入氨基酸—回肠食糜氨基酸)十食入氨基酸]X 100% 真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食入氨基酸—(食糜氨基酸—内源氨基酸)]X 100%。
呼吸商:RQ,是动物利用营养物质是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的比值(RQ=CO2产生量/O2消耗量).粗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的饲料,以风干物为喂养形式的饲料,包括青干草、秸秆、秕壳等。
青绿饲料:天然含水量》60%的饲料,如牧草、蔬菜类、树叶等。
青贮饲料: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调制而成的青贮饲料,包括水分含量在45 %—55%的低水分青贮(半干青贮)料。
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V 18%,粗蛋白质含量V 20%的饲料,包括谷类籽实、糠麸类、块根块茎类等。
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V 18% ;,粗蛋白质含量》20%的饲料,主要包括豆类、饼粕类、粮食深加工产品、动物蛋白、微生物蛋白饲料等。
矿物质饲料:包括天然和工业合成的含矿物质丰实的饲料,如食盐、石粉、硫酸亚铁、硫酸锌等。
维生素饲料:指工业合成或由天然原料提纯或高度浓缩的各种单一维生素制剂或由其生产的复合维生素制剂。
但不包括某种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如胡萝卜。
饲料添加剂: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不包括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在内的所有以微量添加剂配合到饲料中的饲料。
主要是非营养性添加剂。
青干草:是将牧草及禾谷类作物在质量和产量最好的时期刈割,经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成的能够长期保存的饲草。
秸秆氨化:氨化处理是通过氨化和碱化双重作用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饼粕类饲料:1•饼粕类饲料是油料籽实提取大部分油脂后的残余部分,包括豆饼、花生饼、棉籽饼、菜籽饼、芝麻饼、向日葵饼、或粕类等。
2•饼粕类饲料是富含油的籽实经加工榨(浸) 取植物油后的加工副产品。
3.P94解析_SCP :单细胞蛋白质,是单细胞或具有简单构造的多细胞生物的菌体蛋白的统称。
NPN ( p235):非蛋白氮,凡含氮的非蛋白可饲物质均可称非蛋白氮。
包括游离氨基酸、酰胺类、硝酸盐、胆碱、嘧啶、嘌呤、铵盐等。
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中不应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与生产性能造成实际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这类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在畜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而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日粮:满足一头动物昼夜所需各种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和。
饲粮:根据动物日粮组成,将各种原料组成换算成百分含量而配制的混合饲料。
饲料配方:1、配合饲料中各种原料的组成和比例。
2、饲料配方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原料的现状及价格因素,合理地确定各种饲料的配合比例,这种饲料的配比即称为饲料配方。
进行饲料的配合,必须有饲料配方。
全价配合饲料:各种营养物质相对都全面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
1、饲料成分近似分析法存在什么缺点?答:主要表现在粗纤维测定方法上,有相当多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部分纤维素溶解在酸、碱液中。
测定结果没有包括全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有一部分被计算到无氮浸出物中。
结果造成某些饲料粗纤维含量偏低、无氮浸出物量偏高2、为什么粗饲料中无氮浸出物比谷物籽实中无氮浸出物营养价值低?答:因为粗饲料无氮浸出物中主要成分是纤维性物质,而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很少;谷物籽实无氮浸出物中,主要成分是可溶糖和淀粉,而纤维性物质含量很少。
3、试述用评定单胃家畜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来评定反刍家畜蛋白质营养价值没有意义的原因答:由于未代谢氮和瘤胃氮素循环造成的反刍家畜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蛋白质的消化率也升高,蛋白质水平降低,消化率也降低。
只有在粗蛋白质水平在13% —15 % 时,消化率测定值才准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等方法是用于反映蛋白质饲料氨基酸平衡程度的。
反刍家畜日粮中即使氨基酸含量为零,体内仍会有氮存留,因为微生物利用NDN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宿主利用。
4、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有哪几种方法?答: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5、试述玉米、麸皮、豆粕、鱼粉、棉粕、菜粕等饲料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答:玉米:在所有谷物饲料中含有效能最高。
粗纤维低,消化率高;蛋白质平均8.6 %, 必需氨基酸含量低,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以及色氨酸;亚油酸含量是谷物饲料最高者。
日粮中玉米占能量饲料的比例不受限制。
麸皮:粗纤维较高,能量较低;粗蛋白质平均15 %左右,氨基酸组成好于小麦;钙少植酸磷高。
麦麸物理结构松散、体积大、具有轻泻作用。
雏鸡、蛋鸡日粮中用量不宜过高,雏鸡5%—8%,生长鸡10%—20%,蛋鸡3%—5%,肉仔鸡最好不用麸皮。
小猪不超过10%,大猪15% —25%。
豆粕:在饼粕类蛋白质饲料中质量最好,蛋白质含量40%—50%,赖氨酸含量在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高。
适口性好。
在日粮中豆粕占蛋白质饲料比例不受限制。
应注意的是生豆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影响家禽和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
鱼粉:是优质高蛋白饲料,氨基酸组成好,含硫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高,钙与磷含量高且比例适宜,含有未知因子。
鱼粉价格高,一般只用在仔猪和家禽日粮,仔猪5%—8%,肉仔鸡,雏鸡、雏鸭、产蛋鸡、产蛋鸭日粮中2%—5%。
应注意的是假鱼粉。
棉籽粕:因加工工艺不同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棉仁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未脱壳棉籽饼仅含20%左右。
加工方法不同,游离棉酚含量不同,日粮中高游离棉酚含量会引起中毒。
一般中、大猪10%左右,雏鸡、产蛋鸡不超过5%。
菜籽粕:蛋白质含量34%—38%,蛋氨酸含量在饼粕类饲料中名列第二。
含有硫葡萄糖甙,分解产物对畜禽有害。
菜籽粕在日粮中用量生长肥育猪8%左右,生长鸡5%—8%,雏鸡和蛋鸡不超过5%。
6、生大豆、生豆饼粕为什么不能用作生长肥育猪和鸡的饲料?答:生豆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胰蛋白酶活性,使胰腺肿大,影响胰蛋白酶分泌。
(2)凝集素,与肠绒毛结合,影响养分消化吸收,还与红细胞结合,影响免疫功能。
(3)致甲状腺肿物,使甲状腺肿大。
(4)皂角素,破坏水表面张力,影响消化液作用,使红细胞溶解。
7、请分别列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等5种原料名称。
答:玉米、鱼粉、磷酸氢钙、生物素、抗生素8、按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和条件将下列饲料分类:玉米、麸皮、统糠、麦秸、砻糠、马铃薯、豆粕、血粉、棉粕、磷酸氢钙、泛酸钙、碘酸钙、骨粉、生物素、烟酸、金霉素、盐霉素、氯苯胍。
答:粗饲料:麦秸能量饲料:玉米、麸皮、统糠、砻糠、马铃薯蛋白质饲料:豆粕、棉粕、血粉矿物质饲料:磷酸氢钙、碘酸钙、骨粉维生素饲料:泛酸钙、生物素、烟酸饲料添加剂:金霉素、盐霉素、氯苯胍9、指出每种原料粗蛋白的大概范围:进口鱼粉、麦麸、玉米、豆粕、小麦、动物脂肪、孚L清粉、水解羽毛粉、棉籽粕、菜籽粕、米糠。
答:进口鱼粉:45%以上;麦麸:12%—17% ; 玉米:7%—9% ;豆粕:40% —50%; 小麦:12%以上;动物脂肪:60%以上;乳清粉:3%—12% ; 水解羽毛粉:80% —85%; 棉籽粕:达34%以上;菜籽粕:12% —18% ;米糠:约为13% ;10、说出四种含有多于35%粗蛋白的常用饲料。
答:大豆饼粕、棉仁饼粕、花生饼粕、玉米蛋白粉等11简述青贮饲料的制造方法和原理答:原理: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青贮过程为青贮原料上的乳酸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将青贮原料中可溶性糖类变成乳酸,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保存饲料的目的。
制作方法:1原料的适时刈割2切短3装填压紧4密封12简述饲料分类答:根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类为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八大类!13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存在哪些主要抗营养因子,并论述如何减轻上述抗营养因子对畜禽的有害影响?答: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聚素、皂角苷、多酚化合物、胀气因子减轻:物理方法:加热法、机械加工法、水浸泡法、膨化法,生物技术法:酶水解法,还有化学法、育种法。
14比较全鱼粉、羽毛粉以及血粉的饲用价值答:鱼粉:饲用价值高,可促进动物日增重,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产蛋量和蛋壳质量。
因鱼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具有鱼腥味,故在禽畜饲料中不可使用过多,否则导致畜产品异味。
羽毛粉:羽毛粉水解蛋白的合理利用,养殖生产中,水解羽毛粉常因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低,适口性差,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而被限量利用;水解羽毛粉在饲料中适宜用量,单胃动物控制在 5 %-7 %,蛋鸡肉鸡 4 %,生长猪3 %-5 %,鱼鹿3 %-10 %,火鸡2.5 %-5 %,奶牛控制在5 % %以下。
血粉:适口性差,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并具有粘性,过量添加易引起腹泻,因此日粮中血粉的添加量不宜过高;不同种类动物的血源及新鲜度是影响血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血粉要考虑新鲜度,防止微生物污染;由于血粉自身氨基酸利用率不高,氨基酸组成也不理想,因根据血粉的营养特性科学利用,再设计饲料配方时尽可能与异亮氨酸含量高和缬氨酸较低的饲料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