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申请立项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申请立项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1前言陕西省榆林市具有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挥发份(含油率高)、中高发热量的长焰煤和不粘煤是煤干馏的理想原料。

神木县境内半焦产业已成为榆林市最大的地方煤炭转化产业。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低水平盲目扩张、资源浪费、污染加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根据榆林市政府在《榆林市兰炭行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到2008年底依法关闭取缔现有分散建设、总规模达不到60万吨的半焦企业;建设符合节能、环保法规要求的60万吨以上的半焦生产线。

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神木县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神木县东源机制兰炭有限公司、广益机制兰炭有限公司等6家小规模半焦生产企业整合后成立了神木县东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在神木县北部孙家岔镇柠条塔兰炭工业集中区建设60万吨/年煤低温干馏项目。

2007年11月,神木县东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陕西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1月,原陕西省环保局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陕环批复〔2008〕72号);该项目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6月完工。

2012年8月,榆林市环保局以《关于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保护试生产的批复》(榆政环函〔2012〕217号)同意该项目进行试生产。

受神木县东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该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

2012年7月25日,依据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后的工作方案以及《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会议纪要》(2012年第9期)的意见,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技术人员于2012年8月11~12日对该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现场监测及检查工作,并根据监测和检查的结果编制了《神木县东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后由于处理后剩余氨水难以满足环保要求,该企业于2013年9月进行了“盈余氨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造,改造于2013年10月完成。

该企业于2013年11月再次向我站申请验收监测。

2013年8月21日,根据省环保厅环评处及相关专家再次对兰炭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方案的审核意见,我站技术人员于2013年12月17~18日对该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现场监测及检查工作,根据本次监测和检查结果和2012年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以及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对洁能电厂的监测结果编制了本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改造前监测结果及评价见附件)2验收监测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2001.12.27发布,2002.2.1起实施);3、《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文件);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污染事故防范环境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站验字〔2005〕188号);5、《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陕西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2007.11);6、原陕西省环保局《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陕环批复〔2008〕72号);7、榆林市环保局《关于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保护试生产的批复》(榆政环函〔2012〕217号);8、《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会议纪要》(2013年8月21日);9、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

3建设项目工程概况3.1项目简介项目名称:神木县东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投资:项目实际总投资1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762.8万元(其中蒸氨工段改造投资5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9%。

占地面积:106560m2位置与交通:该项目位于神木县北部孙家岔镇柠条塔兰炭工业集中区。

该工业集中区位于神木县城以北40 km,孙家岔镇以南约30km。

工业园区周边有红柠铁路、府新公路等,对外交通便利。

该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平面布置图及监测点位图、四邻关系图见图2、图3。

项目建设所在地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4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53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6图2 厂区平面布置及监测点位图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7联众煤化工公司江泰煤化工公司洁能电厂东源煤化工公司图3 项目四邻关系图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8神木县东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3.2建设项目主要组成1、建设规模兰炭项目主体工程实际建设两条30万吨/年兰炭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配有6台5万吨SJ-Ⅲ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总生产规模达到60万吨/年。

同时配有煤气净化、电捕焦油器、筛煤、筛焦、贮煤贮焦及各项公共辅助设施。

兰炭项目所产生的干馏煤气(未建干馏煤气前脱硫设施)全部送至神木县洁能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发电(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09年2月和2011年9月分别以陕环批复〔2009〕255号和〔2011〕677号文件对该公司兰炭尾气发电项目进行了批复,故神木县洁能综合利用兰炭尾气发电项目按要求进行单独验收)。

神木县洁能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建设有4×50MW锅炉蒸汽-汽轮机发电机组(其中一期为2×50MW 机组,二期为2×50MW 机组),机组冷却采用直接空冷方式。

一期发电项目烟气通过1根高100m、出口直径4m的钢筋混凝土单管烟囱排放,烟囱出口处装有1套烟气在线监测系统。

对送至电厂的干馏煤气发电后采用氨法进行脱硫。

2、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的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见表3-1。

3.3生产工艺简介3.3.1兰炭生产工艺简介兰炭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备煤、干馏、煤气净化和筛焦储焦等工段。

备煤部分主要采用机械化封闭运煤、筛分、布料。

由简易煤棚、贮煤场、筛煤楼等组成。

干馏部分采用低温干馏方炉工艺技术,该工艺为:低温热解-内热式-气体热载体-隔绝空气的工艺。

煤气净化采用文氏冷却塔-旋流式冷却塔-静电捕焦油器三段流程。

筛焦储焦采用每台炉设置一套刮板式烘干机和中间贮焦仓。

生产工艺流程见图5。

3.3.2“盈余氨水处理工艺”技术生产工艺简介本项目2013年9月采用盈余氨水处理工艺技术,对原工艺中的剩余氨水处理方式进行了改造,其余工艺未变。

剩余氨水由水循环池打入预处理装置,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完成初步除油除渣后进入调节池,再由压力泵将其从调节池打入炉前水处理装置,经过水雾化装置进入支管混合器,随着高速气流作用将其带入炉内进行气化。

低温干馏过程产生的剩余氨水先是经过预处理装置,通过重力除油除渣后再由压力泵送到炉前的供水装置,再经过水雾化装置后送入支管混合器的空气管道,通过高速气流作用将其带入炉内进行焚烧。

盈余氨水全部利用,不外排。

生产工艺流程见图4。

图4“盈余氨水处理工艺”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图3.4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和环保措施根据本项目的工艺特点,该项目主要污染因子为:1、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兰炭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无组织排放来源于储煤场、储焦场、烘干工段、焦炉炉顶以及氨水池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TSP)、苯并芘、苯可溶物、硫化氢、氨等。

该项目产生的干馏煤气送入神木县洁能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一期项目进行发电。

2、水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该项目产生的污(废)水,主要为兰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氨水,年产生量约为5万吨。

该公司对本项目剩余氨水处理设施工段进行了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工作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2013年10月完工,技术改造是将剩余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氰化物、挥发酚等)通过油水分离设施将除油后的氨水通过管道喷入炭化炉进行焚烧;同时,将捞焦池中的熄焦水改用清水进行熄焦代替了原有项目采用蒸氨废水与清水结合进行熄焦的方式。

生活污水年产生量约为1155吨。

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沉淀后配水进行熄焦。

该项目所产生的污(废)水不外排。

该项目的水量平衡见图6。

图5 兰炭生产工艺流程图神木县东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3外供煤气带走 6.13焦油带走 0.27厂区生活污水单位:m 3/h图6 项目水平衡图3、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包括破碎机、振动筛、各类压缩机、机泵、空冷器、驱动电机、各类鼓风机、调节阀及各种放空设施。

工程采用了减震、设施消音装置、采用隔音罩和低噪声电机等措施。

4、固体废弃物该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危险废物(废焦油渣)和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废焦油渣统一堆放至废焦油渣池,废焦油渣池已做防渗处理(未见环境监理报告),废焦油渣池容积为1152m3,废焦油渣年产量约为350吨,该企业已委托神木县锦东焦油渣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该回收公司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尚未核发资质证书)对废焦油渣进行回收处理(协议见附件),同时该企业已向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进行备案(备案回执见附件);生活垃圾年产量约为150吨,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4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意见4.1环评结论及建议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达标排放(1)备煤及筛煤筛焦工段拟建项目对备煤、筛煤、筛焦、输煤系统采取了全封闭措施,煤场配备了自动化喷水装置。

煤场经采取密闭输送后,煤尘排放量0.85kg/h。

筛煤楼、筛焦楼采取全密闭的轻钢结构进行建筑,振动筛加装吸尘罩,并安装布袋除尘系统。

粉尘产生量50kg/h,产生浓度约为5952mg/m3,采用袋式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为99%,除尘后粉尘经20m高排气筒排放。

除尘后粉尘排放浓度59.5mg/m3和排放速率0.5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2)炭化工段及煤气净化工段炭化工段主要为炉顶辅助煤箱周围逸出烟尘和炉底排焦、熄焦时排放的污染物,煤气净化工段为设备管道不严密导致的泄露及煤气放散,冷热循环水池随着水蒸气带出来的挥发性污染物等,污染物基本呈低矮面源无组织排放。

炭化工段干馏炉装煤时采用出阀式给料器和辅助煤箱与炉体链接一起,连续加煤的方式,加煤口控制在微负压的状态,大大减轻炉体内的烟尘、有害气体无组织逸散量。

熄焦方式采用水封式颅内熄焦,出焦时采用“水捞焦”。

水封式炉内熄焦避免了传统熄焦方式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和水蒸气现象,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

冷热循环水池、焦油氨水池采取全封闭措施,大大减少了水蒸气挥发时从循环水中带出溶解于水中的挥发性有害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