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施工手册(电子警察(视频)分册)2015年9月文档控制目录第一章简介 (6)1.1目的 (6)1.2范围 (6)1.3施工流程 (6)第二章方案选择与要点 (8)2.1方案布局和要求 (8)2.2线材选型 (9)第三章现场勘测 (10)3.1了解勘测需求 (10)3.2工具及材料准备 (10)3.3电子警察选点参考 (10)3.4点位勘测记录表 (11)第四章具体施工及施工工艺 (14)4.1立杆基础制作及要求 (14)4.1.1预埋件基础制作 (14)4.1.2杆件基础开挖 (15)4.1.3杆件钢筋笼制作 (15)4.1.4杆件基础地笼安放 (16)4.1.5杆件基础混凝土浇灌 (17)4.1.6杆件基础表面处理 (18)4.2落地机柜基础制作 (18)4.3手井制作及工艺 (19)4.4管道敷设及要求 (21)4.5防雷接地系统 (22)第五章设备安装与连线 (25)5.1设备安装要求 (25)5.1.1安装抓拍单元 (25)5.1.2安装补光灯 (26)5.1.3机箱内设备安装 (27)5.1.4机房设备安装 (28)5.2现场布线示意图 (29)5.2.11摄像机覆盖2车道(硬件检测红绿灯信号) (30)5.2.21摄像机覆盖2车道(视频检测红绿灯信号) (31)5.2.31摄像机覆盖3车道(硬件检测红绿灯信号) (32)5.2.41摄像机覆盖3车道(视频检测红绿灯信号) (33)5.2.51摄像机覆盖4车道(硬件检测红绿灯信号) (34)5.2.61摄像机覆盖4车道(视频检测红绿灯信号) (35)5.3各设备接线示意图 (36)施工安全须知★施工人员应先按要求穿戴好反光背心和安全帽,严禁穿凉鞋拖鞋及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切勿带电作业,确保用电安全,有电线外露部分,首先需要测量验电,确定后再进行施工作业,接线部位应严格的绝缘包扎。
★高空作业时,要求系安全带、佩戴安全帽;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固定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上下传递物件应用绳索栓牢传递,严禁上下抛掷,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地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都应及时清除;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空作业。
★吊装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危险告示牌,周围应有专人不脱岗看守,劝导行人和车辆绕道通行,吊装区域和吊臂下严禁站人。
★在施工区域放置施工警示牌、反光路锥,确保施工区域安全,要求如下:●前方道路施工指示牌放置在距离施工位置300到350米处。
●减速慢行标志放置在施工位置前150米处。
●行车方向警示牌放置在施工位置前100米处。
●反光路锥放置距离:反光路锥安全放置距离为施工车道限速值的距离,例如本车道限速值90K/H,则反光路锥放置的安全距离为90M。
●反光路锥从距离施工地点最远端,按照比较缓的斜线放置,给驾车司机已缓冲空间,让车辆逐渐沿着路锥改到到其它车道。
第一章简介1.1目的指导总公司及分公司工程实施人员、技术人员、集成商及工程商工程实施人员和售后维护人员按照标准施工,设备按照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1.2范围本施工手册适用于智能交通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1.3施工流程视频电子警察基本施工流程如下:第二章方案选择与要点2.1方案布局和要求SL补光灯方案具体参照表2-1:表2-1要点:相机需要安装在覆盖车道的中间位置。
2.2线材选型第三章现场勘测3.1了解勘测需求明确业主所关注的功能需求。
例如车牌号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辆测速、补光方式、全景图片、全景录像等、车流量统计,黑名单布控、违法车辆报警等功能。
确定好同去勘测的单位和人员、明确勘测的时间、地点、任务和内容。
3.2工具及材料准备准备好需要的文档及勘测记录表格。
配齐需带的工具及材料:3.3电子警察选点参考电子警察的点位都是事先定好的,都是已经建成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者马上要竣工的路口。
因此点位位置不需要选择,我们需要在甲方已经选好的点位(路口)上,采集现场数据,定好每个路口方向的立杆位置、杆件的横臂长度、落地机柜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走线的方式等。
一般电子警察勘测需要做如下工作:1、记录路面每个车道、绿化带、路肩、停车线到红绿灯的距离;道路标识线清晰状况;2、记录每个方向有几个车道,每条车道、绿化带、路肩的宽度,根据路面宽度,计算出每个方向每根立杆横臂的长度;3、记录每个方向停车线对应红绿灯的距离,如有特别远的需要重点注明,一般超过120米需要特别注意;4、记录每个方向每个车道的地面标线指示的行车情况,左转、直行或右转兼直行等;5、记录每个方向每个车道对应的红绿灯信号情况;6、记录红绿灯机柜位置,电子警察设备落地机柜位置一般和红绿灯控制机柜放到一块;7、记录路口是否有路灯等补光设备,并能最大限度确定补光程度;8、记录现场设备取电位置或取电传输方向;9、明确线缆走线方式;选择架空还是地下,地下是开挖路面还是顶管,记录现场是否有可用的过路管道;10、用数码相机拍摄每个方向四张照片,一张从路口向来车方向,一张从来车方向向路口方向,一张地面车道指示标线,立杆位置一张。
每个路口红绿灯控制机柜照片一张,将该点位拍摄的第一张序号到最后一张需要记录到草稿模板中。
3.4点位勘测记录表(勘测点位名称)现场勘测记录表编号:勘测人员:勘测时间:年月日第四章具体施工及施工工艺4.1立杆基础制作及要求4.1.1预埋件基础制作1、根据地形条件和定位选择,进行测量放线,在测量放线时要严格控制基础的物理尺寸要求,使之符合设计规定。
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文明施工,人工或挖掘机施工。
注意地下原有管道及线缆缆的安全,预埋管道、手井、机柜、杆件基础开挖至图纸要求的尺寸。
图4-13、原有绿化植物要先移栽到其它地方,保证存活,完工后恢复到原位置。
4、若施工现场实际开挖深度达不到要求,应该保证立杆基础的体积和设计体积相等。
5、基础开挖的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倾倒到指定的地方,严禁乱到垃圾。
4.1.2杆件基础开挖1、立杆基础的深度、宽度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要求,因现场条件不满足时应该保证立杆基础的体积和设计体积相等。
基础规格见下表:2、基础按照图纸挖好后,需要清理基础内的淤泥及杂物,有地下水的需要把水排净。
图4-24.1.3杆件钢筋笼制作1、根据图纸要求采购钢筋材料,截成需要的长度,将不同规格的钢筋按图纸要求的间距、方向摆放,用铁丝绑扎。
2、钢筋笼可以现场制作(如图4-3),若施工现场条件允许,也可制作好后运到现场放到挖好的基础坑里。
图4-34.1.4杆件基础地笼安放1、将地笼放到基础中心位置,调整好垂直与水平,用水平尺测量每个螺栓保证地笼放置水平,并且保证法兰盘和地面齐平。
必须注意地角螺栓放置角度,保证安装挑臂时与马路垂直。
放好后用钢筋将地笼与钢筋笼焊接牢固。
如图4-4:图4-42、因地下原有管道位置导致地笼不能放正中的,可以合理安放,不适合做基础的应及早更换位置。
3、将通过基础的管道敷设好,由地下至杆件的管道应高于地笼法兰盘,管道口先封闭,用铁丝与法兰盘绑定,以免下步浇灌混凝土时掉落。
接地如果选择做在基础内的时候需要把接地桩打到基础内并焊接到基础件上。
4.1.5杆件基础混凝土浇灌1、混凝土按图纸要求采购,或现场人工搅拌,注意不要污染路面。
混凝土标号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将混凝土倒入基础坑内,在倒入一部分后用振动棒震实,全部倒入后再震实。
保证混凝土均匀没有蜂窝。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浇灌的混凝土不能出现离析现象,如果出现应该重现搅拌。
浇灌现场如图4-5:图4-53、浇灌好后,上表面裸露的部分应及时用潮湿的材料覆盖,避免日光直射,做好保养。
4、混凝土基础保养保养期至少20天以上,最佳保养期28天。
4.1.6杆件基础表面处理1、混凝土浇灌完成,表面水分蒸发后有可塑性时,基础表面抹光处理,基础边缘整齐,棱角分明。
2、预置模板的在拆掉模板后做表面处理。
如图4-6所示:图4-64.2落地机柜基础制作1、根据施工图设计、项目配单情况,确定现场使用机柜大小尺寸;2、根据施工图纸、开挖机柜基础,一般600×600底盘的机柜,开挖尺寸一般是800×800,深度一般是600(单位mm);3、机柜基础挖好后,在基础周边支模板,模板高于地面至少100mm,然后将布线管道布好后,机柜内的管道一般布设6根φ50PVC管;4、浇灌时一边浇灌一边用振动棒振动。
保证混凝土均匀没有蜂窝。
完成后的机柜水泥基础如图4-7所示:图4-75、机柜基础保养时间不要低于14天。
4.3手井制作及工艺1、手井一般有大小两种:大井600×600×600;小井400×400×600(单位mm)。
手井位置及数量满足施工需要,具体可参考布局示意图,在线圈位置、机柜位置、立杆位置都必须有手井;2、根据施工图纸,开挖手井,保证手井尺寸符合图纸要求;3、手井挖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用砖按尺寸要求砌好,手井内侧面、表面做抹光处理;图4-84、将配套的井盖装到砌好的手井上,做好表面处理。
图4-94.4管道敷设及要求1、管道铺设完全按施工图纸施工,管道用于连接手井、机柜、杆件;2、线缆埋地的沟槽尺寸:没有特殊要求及施工图纸的人行道为0.2×0.6米(宽×深),车行道为0.2×0.8米(宽×深),由特殊要求的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横穿马路的必须埋设钢管;图4-103、开挖管道沟后要对管道基础进行压实处理,以防管道埋设后,受路面车辆碾压路基下沉使管道变形;4、按图纸要求将PE管或钢管放置在开挖好的沟道底部,要求用黄沙保护的用黄沙埋好管道一定深度,再做掩埋。
管道上的回填土必须每15cm分层夯实,最后路面恢复;图4-115、通道管道敷设截面应保证在所有电缆穿过以后仍有40%的余量;6、在管道内预留镀锌铁丝,以便穿线;7、原有的绿化植物恢复;8、管道铺设除开挖路面外,还有顶管和架空两种方式,具体实施方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4.5防雷接地系统前端设备安装于室外,易遭到雷电打击;前端设备的电源一般在现场就近取用,易受雷电波影响产生高压和浪涌电流;如果没有必要的防雷、避雷措施,前端设备的运行将得不到保障,有可能导致摄像主机等短期内大量损坏,使系统濒于崩溃。
为了前端设备能可靠、长久地运行,摄像机杆、前端机箱及相应设备须接地。
1)立杆采用整体接地。
箱内电源安装电源避雷器,并且接地。
2)接地方式如图4-12所示:图4-12在基坑底部打入四根50×50×5mm,长1.5米的镀锌角钢,角钢与立杆基础用40×4mm镀锌扁钢焊接,焊接处做防腐处理,保证立杆整体接地。
镀锌扁钢焊接至手井,预留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