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逻辑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法律逻辑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法律逻辑综合题一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真包含或反对关系时,并非SOP为________。

2.科学归纳法是在考察了对象与属性之间的________联系后作出结论的。

3.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________,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4.若SEP为真,则SIP ________。

5.以"SIP或者SOP,并非SOP"为前提进行选言推理,可必然得出结论________。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而且________,那么a与b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7.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则这个三段论属于第________格三段论。

8.在论证中,若"论证过少",那么就违反了逻辑的________规律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直言命题主词与谓词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A. 逻辑常项B.逻辑变项C. 语言形式D.语言内容2.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A.直言命题B.关系命题C. 联言命题D.负命题3."一个推理只有形式正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个推理结论不可靠,所以这个推理形式不正确。

"这个假言推理使用了()。

A.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B.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C.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D.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4.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与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要求。

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5.在"[p()q]∧p→q "的括号内,填入下列联结词,可使其成为有效的推理形式()。

A.∨B.∧C. →D. ←6.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推理是()。

A. 类比推理B. 简单枚举法C. 二难推理D. 演绎推理7.有效的换位法,其前提命题与结论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一定不能是()关系。

A. 等值B. 矛盾C. 蕴涵D. 不等值8.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SOM,其大前提应是()。

A. MAPB. MEPC. PAMD. PIM9.完全归纳推理是()的推理A. 一般到个别B. 个别到一般C. 一般到一般D. 个别到个别10.如A是属加种差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则A通常不能是()。

A. 普遍概念B. 单独概念C. 正概念D. 负概念11.如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 可同真,可同假B. 可同真,不同假C. 不同真,可同假D. 不同真,不同假12. 推理(a)"SIP→SOP"与推理(b)"PIS→SOP"的有效情况是()。

A. 都有效B. 都无效C.(a)有效但(b)无效D.(a)无效但(b)有效13.已知"不可能p"为真,则下列为假的是()。

A.可能pB.可能非pC.不必然pD.必然非p14.已知A是B的充要条件,则不能()。

A.由A真推B真B.由A假推B假C.由B假推A真D.由B真推A真15.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中国"限制为"北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D."论证"限制为"论据"16.在概念的下列五种关系中,()是反对称的。

A.同一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17.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命题是()。

A.你来但他不来B.或者你来或者他不来C.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D.只有你来,他才来18.下列逻辑错误中,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A.偷换概念B. 自相矛盾C. 模棱两可D.推不出19."光是有质量的,因为光对它射到的物质产生了压力,而如果光没有质量,就不会产生这压力"。

这段论证用的是()。

A.演绎推理B.归纳论证C.直接论证D.选言论证20.下列式子中,正确表达对当关系中I与O的关系的是()。

A.I→OB.I∨O C. O→I D.I∧O三、图解题(每小题4分,共8分)1.若MOP为假而SAM为真,请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2.设SAP假,试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四、表解题(6分)列表说明,在大王与小李不同时上场比赛的条件下,(1)"如果大王不上场,那么小李上场比赛"与(2)"要么大王不上场比赛,要么小李不上场比赛"的真假情况是否相同。

(p为"大王上场比赛",q为"小李上场比赛")五、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试分析:如同时肯定下列三个命题,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A.如果举行象棋比赛,那么不举行围棋比赛B.举行象棋比赛C.举行围棋比赛2."如果A真,则I真;如果A假,则O真;A真或A假,故I与O至少一真。

"试分析该论证中的论题和推理形式,并说明该论证是否正确。

3.下列定义与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三段论是由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它分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三段论。

"4.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关系具有同一关系。

试问:以S为主词、P为谓词的四个直言命题中哪几个为真?其中哪些可作换位推理?5.指出下述反驳中被反驳的论题及反驳中所用的推理种类和反驳方法。

"有人说,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就不是阶级关系,而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是生产关系呀!可见,有的生产关系不是阶级关系。

"六、证明题(10分)试证明:如果同时肯定下列三个命题,则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1.PES2.MOP→SIP3.SIM七、综合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 设下列A、B、C、D四命题均真,那么小王学不好逻辑的原因是什么?写明推导过程。

A.如果小王基础好(p),学习又努力(q),而且方法对头(r),那么他就能学好逻辑(s)。

B.小王没学好逻辑。

C.小王的学习方法对头。

D.如果小王学习方法对头,那么小王基础好。

2 已知A、B、C、D有下列关系,请推出A与B、B与D、A与D的外延关系,写出推导过程,并将A、B、C、D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拉图中。

(a)如果A不真包含于B,那么C与D不全异。

(b)只有B与D全异,B才不真包含于D。

(c)B与D相容但C与D不相容。

法律逻辑综合题一参考答案一、1.假 2.因果 3.∧ 4.假 5.SIP 6.有的a不是b7.三8.同一二、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B 10.B 11.D 12.B13.A 14.C 15.C 16.B 17.C 18.A 19.A 20.A三、1.2.四、(一)将条件与两命题分别符号化:条件:(p∧q)p∨q(1)p→q(2)pq(二)列真值表:(三)由上表可知,当满足条件时,命题(1)和(2)是等值的,即是可同真同假的。

五、1.违反矛盾律。

因为A与B组合可推出"不举行围棋比赛",这与C"举行围棋比赛"相矛盾。

也可由A 与C组合推出"不举行象棋比赛",这与B相矛盾。

2.论题是"I与O至少一真"。

推理形式为(p→q)∧(p→s)∧(p∨p)→(q∨s),有效。

属于二难推理中的复杂构成式。

3.(一)定义与划分均不正确。

(二)"定义过宽"(三)"划分不全"4. (一)SAP与SIP为真。

(二)SAP与SIP均可作换位推理。

* *5. (一)被反驳的论题是:"生产关系都是阶级关系。

"(二)所用的推理是三段论(或演绎推理)。

(三)所用的反驳方法是间接反驳。

六、(一)由命题1 PES换位,可推出SEP(SIP);(二)由(一)的结论(SIP)与命题2进行假言推理,可推出(MOP)MAP;(三)由(二)的结论MAP与命题3进行三段论推理,可推出SIP;(四)由(一)推得的SEP与由(三)推得的SIP相矛盾,不可同真;(五)由上述(一)~(四)可见,如果同时肯定1、2、3三个命题,则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七、1.(一)将A、B、C、D命题符号化为:A:p∧q∧r→s B: s C:rD:r→p(二)由A与B可推出p∨q∨r;(三)由C与D可推出p;(四)由(二)、(三)与C可推出q,即小王学习不努力。

(五)结论:小王学不好逻辑的原因是"小王学习不努力"。

2.(一)由(a)与(c)可推出(d)"A真包含于B";(二)由(b)与(c)可推出(e):"B真包含于D"(三)由(d)与(e)可推出(f)"A真包含于D"(四)据(d)(e)(f)(c)可作图如下:* *法律逻辑综合题二一、填空题1.在"◇p"中,逻辑常项是()。

2.在[()∨B ]∧B→A的空括号内,填入变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数量"来考虑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概念。

4.在关系概念"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5.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

6.从真假条件考虑,当q()时,p无论是真是假,(p→q)总是真的。

7.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求异法的特点是()。

8.根据普通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律,当"只有小王上场,甲队才能获胜"为真,联言命题()为假。

9.如p∨q取值为假,则p∧q取值为()。

10.在"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表示中词的语词是()。

二、单项选择题1.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2.普通形式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3.如肯定p∧q,而否定p∨q,则()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