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为视觉记忆差

因为视觉记忆差

写字慢一、因为视觉记忆差孩子写字太慢可能是学习障碍导致的。

孩子写字太慢是由于孩子可能存在“视觉——动觉统合能力”发育迟钝造成的。

在小学,培养孩子读、说、写、算的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所以,老师经常留抄写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反复地练习,熟悉课文、公式、词语或汉字,一般抄写遍数都不会多到让孩子承受不了的地步。

可是有些孩子,看上去聪明伶俐,可在完成书写任务中却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们每次进行书写就感到头疼,往往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然而所写作业的质量不高,以前出现过的书写错误还重复出现,看上去好像做作业时根本不过脑子似的。

这样的反复书写练习不仅没有达到熟悉的目的,反而变成象“上刑”一样难受。

从心理教育角度来看,孩子书写慢的根本原因是学习能力的缺乏或落后。

首先,在写字时,视动统合能力——暨眼睛与手的动作统合能力发展的水平是最重要的。

由于孩子动作很慢,手眼协调能力差,他们便不爱动手。

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需要动手来完成的作业,他们就没有什么困难。

其次,写字慢还涉及一个视觉记忆能力。

那些写字能力差的儿童,常常需要写一个字看一下书,不能同时记忆较多的字。

在心理学上,这种对视觉材料的瞬间记忆能力称为视知觉记忆能力。

许多小孩子视觉记忆能力落后,别人看一眼能记下五六个字,他却只能记得两三个,为了补偿这种缺失,只得反复抬头看书,当然写得比别人慢很多。

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他们在能力上存在的障碍并非出于他们的主观愿望,也不是由于不专心,不动脑子的问题,而事实是他们是需要帮助的孩子,大人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克服缺陷,提升学习能力。

如:给孩子呈现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其观察5-10秒,然后收回图形,请他再用笔凭借着头脑中留有的视觉印象画在纸上,随着呈现的几何图形的难度的加深或呈现时间的逐渐缩短,孩子瞬间视觉记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有意识的训练。

当然,有一些类似的训练也很有效,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做着色,或指出某个图形的缺失部分,大一点的孩子做一些实物的分类练习或拼图游戏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除此之外,练习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的特征,并用手去触摸物体来验证视觉结果,也有助于儿童锻炼视觉记忆的能力。

提高能力是提高写字速度的重要方法。

孩子写字速度慢,往往和他的观察能力有关,因此,要训练观察能力。

先是训练看一笔、写一笔,然后训练看一个部件、写一个部件,再训练看一个字、写一个字。

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写字速度也会相应地提高。

二、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低年级学生写字速度慢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能力差,二是写字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写边玩,常常是用一两个小时完成二十来分钟的学习任务。

这样既浪费时光,又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要重视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好胜心和自尊心比较强的特点,运用“激将法”使孩子提高写字速度。

如家长可以建立完成作业时间表,首先记录完成第一次作业的时间,当孩子第二次完成作业时,家长要激励他所用时间比第一次短。

久而久之,孩子会不断提高写字速度。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由于每天作业量不同,家长可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让孩子懂得抓紧时间学习。

三、孩子写字的速度与学习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家里,孩子应当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使孩子养成一坐下来就进入学习状态的好习惯。

孩子在学习时,家长要做到不大声说笑、不看电视、不打牌等,为孩子高效率完成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说法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要“硬笔书写楷书,有一定的速度。

”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是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

但是,我却在班级里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每天抄得最慢的总是那几个人,抄得最快的也是那几个人,慢的和快的抄写速度竟相差两三倍,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究竟原因何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小朋友在抄写作业时会有四种不同的表现:1、有的一眼看一句话或半句话,这些同学往往是班上写字最快的同学;2、有的一眼看一个词;3、有的一眼看一个字;4、有的一个字看几眼,而这些同学通常就是那些写得最慢的。

当然,孩子们的抄写习惯也不尽相同。

抄写快的同学拿本子的速度也快,抄写时一鼓作气,没有半点多余动作;反之,那些抄写慢的同学半天找不到本子和铅笔,人家写了几行了,他还在东瞧瞧、西望望,手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做些与抄写无关的动作。

如何帮助粗心的小学生?小学生在低年段犯粗心错误多是学生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发育特点造成。

特别是低年段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

比如1、2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玩一会儿。

这样在作业时,注意力转移时,忽略了作业的连续性,就会造成学生的作业题只做了一半,或掉了一些题目,或是掉单位、掉字等。

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学习任务分配成学生注意力范围类的一小块一小块,每次完成任务都是一个个相对完整的小任务,这样就会避免一部分丢三拉落四的现象。

培养低年级孩子作业时,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的作业习惯不可少。

低年段学生中最常见的粗心,多半表现在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注意力差,常把52念成25,b和p不分。

这不完全是教育因素能左右的,比较严重的就是感觉统合失调症,一种学习心理障碍。

因此需要专门的心理训练加以矫正。

通过训练孩子的手、眼、脑等身体各器官的协调性,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任务。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了左右脑协调训练的孩子也会不治自愈。

总之,低年段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也有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导致集中注意的能力,注意的品质不高,导致犯粗心错误。

三年级之前,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四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落下来。

中年级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注意的好时机。

学生们开始注意事物的细节,如:语文教师教孩子学会认真观察,琢磨字的结构和组成,从中发现技巧甚至乐趣,对培养他们正确书写,减少错别字等笔误是很有好处的。

再者,教给孩子做题有完整的步骤、思路以及读题的习惯等都是在学习方法上形成好的习惯,减少粗心错误的途径。

此外,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水平有限,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时,受自己知识面、思维能力的限制,在我们成人看来不应该犯的错误,被我们误认为是粗心所致,这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既不要简单把学生理解出错归因为粗心,又不能一味认为学生粗心是智力因素所致。

培养学生细致、有条理地完成作业,思维的逻辑性,形成习惯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和孩子一起分析、纠正。

需要补充的是,任何消极的埋怨、批评和责骂,对克服孩子的粗心是无效的,我们只能做到客观分析,正确引导,目标激励,坚持不懈,才可能让孩子少犯粗心的毛病。

杭州读者小任问:“儿子很粗心,比如考试时难题做对,简单的题目反而做错。

我提醒他细心些,但没用。

怎样才能帮他改掉这个毛病?”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

本期来座谈的父母,都成功地帮助孩子改掉了粗心的坏习惯,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经验。

观点一: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女儿是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

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

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

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

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

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

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

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

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

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10岁女孩父亲许霖)观点二: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

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

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

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

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

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

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11岁男孩母亲王雅宜)观点三: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儿子粗心问题总发生在爱看的节目和规定的作业时间冲突时,这时,即便关掉电视或反复提醒他细心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心不在作业上。

我想起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

“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

运用这个原理,我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

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儿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

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

我从资料上看到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

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11岁男孩母亲刘颖)观点四: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和许多孩子一样,女儿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我以为这是疲劳所致。

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

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

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我总想方设法帮女儿缓解疲劳。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

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

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

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

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

采用此法,不仅解决了女儿粗心问题,她的视力也有好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