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江苏省中考优秀作文50模拟题含例文及解析

2020年江苏省中考优秀作文50模拟题含例文及解析

一、中考优秀作文含例子及解析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情境作文。

(1)一模过后,初三的学生们开始思考中考报志愿的事情了,可是初三(2)班的李毅同学和他的父母却因为这件事情都很苦恼。

因为一模成绩不太好,李毅想报一个中专技校类的学校,可父母却执意要他报考普通高中。

现在请你帮助李毅或他的父母写一段话说服对方。

要求:1.语言得体,理由充分,语句连贯通顺。

2.字数150-200字。

(2)临近中考,初三(2)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却因为工作劳累生病住院了。

平时没少让王老师费心的调皮大王孙毅不好意思到医院去看望老师,他想写一段话让班长带给王老师,可是怎么也写不好,请你帮他写一段话表达他的心意吧。

要求:1.情感真挚,语言得体,语句连贯通顺。

2.字数150-200字。

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新课标》7-9年级段口语交际要求可以概括以下几点:(1)根据场合、对象,文明得体地交流;(2)表达清楚、连贯、集中。

(3)不同内容的口语交际有不同的要求:议论、演讲、讨论类,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集中,演讲还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叙述、描写要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要完整准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阅读下面一首短诗,根据要求写作文。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请以“你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解析:活出你自己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当我们站在生命的尽头,回首过去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评价我们的一生呢?是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活出生活的质量。

这样的人生是超越生死的人生。

人固有一死,或轻与泰山,或重于鸿毛。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你做了什么。

太史公司马迁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更是一位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当他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屈辱和不幸的时候,他选择了活下来。

在那个名声高于一切的封建年代,司马迁的选择是如此的艰难。

生,无颜面对世人;死,愧对逝去的祖先。

司马迁从孔子、吕不韦身上看到生命的价值,他活了下来。

用他的一生写成了一部《史记》,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巨着。

司马迁的一生是光辉的,有价值的。

不在于他活了多久,而是他给世界留下了他的智慧。

丛飞让整个中国感动。

他只活了30多年但他做出的贡献却是无限的。

作为一名歌手,歌唱是他的事业但是让所有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读书更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到处义演先后为孩子们捐款300多万元。

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在他病危的时候,他也毅然把社会各界拿给他治病的几万块拿给了山区的孩子。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自己的角膜捐给了需要光明的人。

丛飞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回忆却是永恒的。

在他捐助的孩子心中,丛飞爸爸是他们永远的亲人,在我们心中丛飞是永远的亲人。

他生命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马加爵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大学生,可是他却做出了让全社会痛心的事情。

他为了报复,一时的快感,成了世人所唾弃的人。

他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生命对于他来说只是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世界留下丑恶,这样的生还有意义吗?人活着就是要做点什么,给世界留下一份美丽。

岳飞留下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忠心,文天祥留下了“留取丹心在汉青”的志向,于谦发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呐喊。

他们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生与死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人活着,就要好好的生活,活出人生的价值。

人生在世,不必去计较得失。

而是要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记住生活的灿烂。

那么你的人生就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解析】【详解】作文标题“你自己”。

这首短诗的作者是冰心(或谢婉莹)。

出自《繁星·春水》一书。

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

这是一篇带材料的命题作文。

首先应读好材料,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如可抓住“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三句,即可分析出,只要紧扣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的主题即可。

标题的横线上可填能体现“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的词语。

人“发展”“贡献”“牺牲”“燃烧”“活出”“欣赏”“证明”等。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

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3.请从下面两道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1)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

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

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

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2)“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

文明的美丽发自内心,令人惊艳;文明的美丽来自素养,令人回味,文明是人的品格积于一身的体现。

”今年,我县教科局号召全县中小学开展第二届“文明新风伴我行”活动。

请以“文明新风伴我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把文题写在作文方格纸上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捕捉幸福那是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着公文包即将出门的父亲。

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刚想提醒,父亲已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

俯身,弯腰。

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

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

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

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

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那些空气中氤氲的阳光与浮尘,望着母亲。

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光的笑容。

我呆呆地倚在门边,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精彩的瞬间绽放笑容。

这精彩的瞬间似乎如此绵长,夏日的阳光从香樟叶片的缝隙撒落,淌过母亲的发梢,淌过父亲的目光,淌过时光的旧线条,淌过内心深处的山峦,轻轻触摸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

瞬间,菊花茶的香浸满整个身体。

温暖,如夏日的阳光。

父亲与母亲依旧伫立于画面中。

母亲站起身来,父亲的身子有些微微颤动,柔和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母亲的脸颊。

父亲缓缓向前迈了一步,伸出双手,是拥抱吗?迟疑中,父亲像个大男孩般羞涩尴尬地笑了起来。

他只是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垂落的发丝轻轻地埋在耳际。

一抹红霞泛上母亲的脸庞,像少女初恋般的羞涩。

忽然之间,我发现这个瞬间变得盛大空灵,蓬荜生辉,平凡却精彩的爱的瞬间。

这个夏日精彩的瞬间像记忆中的粗颗粒,埋藏在内心深处,很多年后,依旧象个夏日的菊花茶般不曾远离。

其实,生活就像一条金色奔腾的大河,虽然其中的每一滴水都那样平凡,但在阳光下,依旧能够成为一个瞬间,幸福的瞬间。

【解析】试题分析:“捕捉幸福”,审题:“幸福”为什么要去“捕捉”?因为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幸福就像是匿藏在生活缝隙中调皮的影子,因而人们感慨幸福的遥不可及。

其实,只要我们敞开心灵的门扉,用心感悟,一举手一投足间都会聆听到幸福的旋律,品尝到幸福带来那甜甜的滋味。

有人说幸福很遥远,其实,幸福就在指尖,幸福就在心间,幸福就在身边。

而生活中的瞬间,幸福往往就存在你的不经意间。

所以,最好写从身边“捕捉”到的幸福。

点睛: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第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4.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人、事、物一直镌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从来没有忘记过。

请以“从来没有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参考例文从来没有忘记那一幕在再也熟悉不过的上学路上,一切如故,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提着文件包上班,马路上的车辆依然不息,行人道上依然是他们在做晨运,一切仿佛是相约好的一样。

我骑着单车,哼着小调习惯性的往前走。

突然有一个声音叫住了我,回头看了看,一位中年男子,看起来三十来岁吧,身边还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肯定是刚到这里的。

他皮肤哟哟的,但是他的牙齿却与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雪亮雪亮的。

他带着很浓的家乡话说:“请问邮局怎么走?”哦,原来我遇上个问路的了。

我想了想,自信满满的说:“叔叔,这里没有邮电局。

”他听了如热锅上的蚂蚁,“这该怎么办啊?”唉,他人生地不熟的,或许只有邮局才能让他联系到家人,但现在……他正准备掉头走。

忽然,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传来:“我知道邮局在哪。

”顺着声音寻去,她长得很可爱,两颗如闪烁着晶莹的打宝石的眼睛,皮肤如牛奶般的白皙。

我很疑惑,就连我也不知道她怎么会知道?那位叔叔跟着她走了。

我想我也去看看,便会水落石出的。

又往前走了十多米,小女孩停住了,用手指了指说:“叔叔到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这庞然大物怎么会像“海市蜃楼”般,浮现在眼前,“邮电局”这三个醒目地在大门之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