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技术第1章

数控技术第1章


调节范围一般是10%-120%,每档间隔10%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数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主轴转速和调节范围

主轴转速—主轴每分钟的转速;
转速调节—通过操作面板上的主轴倍率开关调整,
调节范围一般是50%〜120%,每档间隔5%;
主轴恒线速—保证诸如车床端面切削的恒定切削速度。
单位mm/min,
2018年5月25日
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
2018年5月25日
立式数控铣床
立式数控车床
2018年5月25日
卧 式 数 控 铣 床
滑枕立式加工中心
龙门数控铣床
2018年5月25日
固定立柱立式加工中心 固定立柱立式加工中心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 技术不断采用计算机、控制理 论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使 其朝着下述方向发展。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伺服系统:把来自数控装置的脉冲信号转换为机床 移动部件的运动,使工作台(或溜板)精确定位 或按规定的轨迹作严格的相对运动。
脉冲当量:相对于每个脉冲信号,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移量。 常用脉冲当量:0.01mm/脉冲,0.005mm/脉冲, 0.001mm/脉冲 常用的伺服驱动元件:功率步进电机,电液伺服马达,直流 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
目前已开发出自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电火花加工系统。日本大隈公司的7000系列 数控系统具有人工智能自动编程功能。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趋势——控制智能化
智能故障诊断与自修复技术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根据已有的故障信息,应用现代智 能方法,实现故障快速准确定位。 –智能故障自修复技术:根据诊断故障原因和部位,以自 动排除故障或指导故障的排除技术。集故障自诊断、自 排除、自恢复、自调节于一体,贯穿于全生命周期。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有些数控系统中已有应用,智能化 自修复技术还在研究之中。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1.2 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分类
1.2.1 数控机床的组成
控制介质
数控装置
伺服系统
机床
测量装置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控制介质:在人和数控机床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的媒介
物。 把加工零件所需的动作及刀具相对于工件的位置 等信息,用数控装置所能接受的数字和文字代码来 表示,并把这些代码储存在控制介质上。
C
经济型 - 位置反馈 中档型 高档型
2018年5月25日
+
图1-6 开环补偿型控制图 图1-5 半闭环控制系统框图
第1章 概论
数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控制轴数
CNC最多可以控制多少坐标轴 (包括直线轴和回转轴) CNC可同时控制且按一定规律完成一定轨迹 插补的协调运动的坐标轴数 插补直线、圆弧、 抛物线、椭圆、正弦曲线、 螺旋曲线、样条函数等,甚至可对曲面直接插补。 插补坐标系也从直角坐标系扩展到极坐标系、 圆筒坐标系。
–主轴最高转速达40000~50000r/min。 –主轴转速的最高加(减)速为1.0g ,即仅需1.8 秒即可从0提速到15000r/min。
2018年5月25日
趋势——加工高精化
第1章 概论
提高机械的制造和装配精度;提高数控系统的控制精度;采用 采用误差补偿技术: 误差补偿技术。纳米控制。 – 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 提高 CNC系统控制精度: ; – 等技术 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 CNC –控制单位精细化; 设备的热变形误差补偿和空间误差的综合补偿技术。研 60 – 究表明,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 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交 %~ 80%。三井精机的 JidicH5D 型超精密卧式加工中心 流伺服电机已有装上 106 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其位 的定位精度为± 0.10.01 m。 置检测精度能达到 m/脉冲) – 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数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准备功能(G功能)用来指令机床动作的方式功能
辅助功能(M功能)
规定主轴的起停、转向,冷却液的通断,刀库的起停等
刀具管理和刀具补偿
T指令—CNC从刀库中选择刀具
刀具半径补偿、长度补偿、刀具寿命管理、自动刀具测量等
2018年5月25日
数控技术
2018年5月25日
课程内容
第 1 章 概述
第 2 章 数控装置的轮廓控制原理 第 3 章 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
第 4 章 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
第 5 章 位置检测装置
第 6 章 伺服驱动系统
2018年5月25日
第一章 概 论
1.1 基本概念 1.2 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分类 1.3 数控技术的发展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趋势——控制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制造业生产柔性 化、制造自动化发展需求,数控技术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体现在: 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将零件加工的一般规律、特殊工艺经 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监测主轴和进给电机的功 验,用现代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模型的 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自动识别负载、自动调整控制参 率、电流、电压等信息,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以及破损 “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器”,获得优化的加工参数, 数,包括智能主轴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使驱动系统获得最 状态,机床加工的稳定性状态;并实时修调加工参数(主轴 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使加 佳运行。 转速,进给速度)和加工指令,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工系统始终处于较合理和较经济的工作状态。 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以及设备运行的安全 性。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1952年在美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三坐标直 线插补连续控制数控铣床。1955年进入实 用阶段。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什么是数控?
数控机床有哪些与传统 机床不同的特点?
2018年5月25日
1.1.2 数控的基本概念
第1章 概论
数控(Numerical Control,简称NC):利 用数字化信息来实现自动控制的方法。
穿孔卡
穿孔带 磁带
磁盘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中枢,接收输入介质的信息, 通过对代码的识别、存储和运算等操作,最终输出 数控装置所具备的主要功能: 指令脉冲驱动伺服系统进而控制机床动作。
多坐标控制 多种函数的插补 多种程序输入功能 信息转换功能 补偿功能 多种加工方式选择 故障自诊断功能 显示功能 通讯和联网功能
1. 运行高速化 2. 加工高精化
3. 控制智能化
4. 功能复合化
5. 交互网络化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趋势——运行高速化
进给、主轴、刀具交换、托盘交换等实现高 速化,并具有高加(减)速度。 进给率高速化:
–在分辨率为0.1m时,Fmax=24m/min,可获得 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在程序段长度为1mm时,Fmax=30m/min,并且 具有1.5g的加减速率;
第1章 概论
从1952年至今,数控机床按照控制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六代。 • 1952年试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一台三坐标数控立式铣床, 采用的是脉冲乘法器原理,其数控系统全部采用电子管元件,我们称之 为第一代数控系统。 • 1959年,由于在计算机行业中研制出晶体管元件,因而在数控系统中 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板,从而跨入了第二代。1959年3月,美国发 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 1965年,出现了小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它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 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都是采用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 • 1967年,出现了柔性制造系统(FMS)。由计算机作控制单元的数控系 统(CNC) ——数控机床的第四代。 • 1974年,美、日等国的数控系统生产厂首先研制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的数控系统(MNC) 。 ——数控机床的第五代。 • 1990年开始,出现了采用工控PC机的开放式CNC系统。 ——数控机床 的第六代。
2018年5月25日


掌握数控机床 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与功能 了解数控机床的分类 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 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技术的发展
2018年5月25日
1.1 基本概念
1.1.1 数控机床的产生
第1章 概论
2018年5月25日
※ ※ ※ ※
精度高 形状复杂 批量小
第1章 概论
数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操作功能
程序段跳步、机械闭锁、辅助功能闭锁、单段、试运行、 录返、示教等。
开关量接口
M、S、T功能以BCD码形式输出;机床其它开关量信号, 如急停、循环起动、进给保持等。
字符图形显示 自诊断功能 通信与通信协议 2018 年5月25日
1.3 数控技术的发展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在高效加工中心上达到90 m/min的快移速度和 1g的加速度。 直线电机作为高效驱动元件正被广为应用,尤 其在激光切割和高速加工中。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换刀速度
–0.9秒(刀到刀) –2.8秒(切削到切削) –工作台(托盘)交换速度
6.3秒。
主轴高速化: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 机),主轴电机的转子轴就是主轴部件。
2018年5月25日
第1章 概论
机床:执行机构
传动链较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