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应知应会水土保持复习大纲1、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概念;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重量,土壤侵蚀强度是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按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分为不同级别。
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侵蚀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2、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类型按照监测目的和作用,水土保持监测点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常规监测点是长期、定点定位的监测点,主要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等监测。
山东监测站点为水蚀和风蚀监测,其中水蚀监测点主要有观测场、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
临时监测点是为某种特定监测任务而设置的监测点,其采样点和采样断面的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应根据监测任务确定。
临时监测点应包括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沙尘暴等监测点,以及其他临时增设的监测点。
3、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的空间尺度,可分为坡面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和区域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常用的坡面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径流小区、插钎法等;常用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主要是小流域控制站、小流域侵蚀量的调查;区域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主要有遥感调查、抽样调查等。
4水土保持监测内容(1)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主要包括降雨和风、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及其结构、植被类型及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
(2)水土流失状况包括土壤侵蚀类型、强度、程度、分布和流失量等,主要包括水力、风力侵蚀引起的面蚀、沟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3)水土流失危害主要包括下游河道泥沙、洪涝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4)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的数量和质量。
(5)水土保持效益包括实施的各类防治工程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活水平的作用等。
包括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部分。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包括扰动破坏区、渣土转运堆积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区和水土流失危害区等四部分。
扰动破坏区是指工程建设中人为、机械与车辆等作业设施对原地表(包括水系)扰动和破坏的区域,包括各种单项工程建设区、各种用途占压的土地和损坏水土保持工程与林草等区域。
渣土转运堆积区包括各种废弃固体位置搬运和堆积的区域。
水土保持措施设施区分布在不同位置,应该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及后续设计,并在现场考察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不同监测分区分别选择代表性强、地段完整的典型措施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洪涝、风沙、掩埋、破坏等。
6、以水蚀为主区域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目前,国内采取的水蚀区域地面监测方法包括小区观测法、典型样地调查、控制站观测法、简易观测场法等;调查监测法包括询问法、资料收集法、典型调查法、重点调查法、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等。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及本工程特点,采用地面观测法和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实施过程中,以定点监测和地面调查为主。
(1)地面监测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监测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要采用桩钉法、侵蚀沟量测法等。
①钉桩法在土石方开挖、填筑、临时剥离表土等不同土(石)质类型、不同坡度等坡面上设简易观测场,在场内将直径0.5~1.0cm,长50~150cm的钢钎按“品”字形间隔一定距离(视坡面面积而定)分上坡、中坡、下坡,左侧、居中、右侧纵横各三排(共9条)沿铅垂方向打入地下,钉帽与地面齐平,并在顶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上册。
坡面面积较大时,为提高精度,可将钢钎密度加大。
观测频率以每月观测一次为准,遇降雨(大于15mm/h或50mm/d)、大风(大于10.8m/s)加测。
观测钉帽出露地面的高度变化,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如下:θ/A=ZS1000cos式中:A——土壤侵蚀量,m3;Z——侵蚀厚度,mm;S——水平投影面积,m2;θ——斜坡坡度,度。
②侵蚀沟量测法侵蚀沟量测法是指通过量测小区中冲沟的长度、断面、深度等指标来计算小区土壤侵蚀量的方法。
一般来说,侵蚀沟的冲切体积即为土壤侵蚀的体积,按照土壤相应的容重转换计算为侵蚀量,然后根据小区面积可计算单位面积的土壤侵蚀模数。
侵蚀沟量测法应用时最好配合插钎法同时使用,以免忽略小区上游产生的面蚀和小区下游产生的淤积,从而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区域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 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全站仪、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不同工程扰动类型分类测定扰动面积。
填表记录每个分项工程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开挖面坡长、坡度、岩石类型等)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情况。
①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的特点首先是具有随机性,其次是抽样调查法可以在一定的精度条件下,保证实现最大的抽样效果。
根据本工程特点,选择随机成数抽样法用于路基工程区、取土场区和施工便道区等的水土保持监测。
抽样调查法监测内容包括调查扰动地面情况、破坏植被情况、植被恢复状况等。
②巡查法巡查法指按时测量工程建设内容的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临时堆土面积、植物措施面积等,可采用手持式GPS定位仪进行。
此外,对于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建议和当地气象、水利部门合作,以资料收集为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采用询问法向周边群众咨询,掌握本工程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和危害情况。
7、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植物措施监测内容植物措施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与物种组成、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等。
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利用高精度GPS定位,结合GIS分析技术,采用抽样调查和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
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确定调查地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总盖度(或郁闭度),再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度。
具体方法为:(1)林地郁闭度的监测采用树冠投影法。
在典型地块内选定20m×20m的标准地,用皮尺将标准地划分为5m×5m的方格,测量每株立木在方格中的位置,用皮尺和罗盘测定每株树冠东西、南北方向的投影长度,再按实际形状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尺勾绘出树冠投影,在图上求出林冠投影面积和标准地面积,即可计算林地郁闭度。
(2)灌木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
用测绳或皮尺在所选定样方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
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盖度。
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三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盖度。
(3)草地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
用所选定样方内,选取2m×2m的小样方,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φ=2mm)做标记,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间隔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
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即为草地盖度。
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三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盖度。
(4)林地的郁闭度或灌草地的盖度计算公式为:D=fd/fe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fd——样方面积,m2;fe——样方内树冠(或草冠)的垂直投影面积,m2。
(5)项目建设区内各种类型场地的林草植被覆盖度(C)计算公式为:C=f/F式中:C——林木(或灌草)植被的覆盖度,%;F——类型区总面积,k m2;f——类型区内林地(或灌草地)的垂直投影面积,km2。
本次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取大于20%。
样方规格乔木林为60m×20m,灌木林为10m×10m,草地为2m×2m。
8、了解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果六大指标(1 )扰动土地整治率: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3 )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
(4)拦渣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
(5 )林草植被恢复率:项目建设区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宜于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
(6)林草覆盖率: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
9、了解掌握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文见附件。
10、学习掌握新《水土保持法》。
见附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保[2009]187号)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就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监测目的1、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二、监测分类2、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 50 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 50 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 5~50 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 5~50 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 5 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 5 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