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诗歌(全卷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A.深邃褒扬重头越挥斥方虬B.饥瑾暴戾万户侯浪遏飞舟C.肿涨峭壁双桅船彳亍而行D.沧茫迷惘竟自由风华正冒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①巴金的性格几十年都是这样,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②我们相信,学贯中西,可立一家之说;融会古今,或成经国之才;集中西哲学、古今之说可出大智慧。
③在看完了《富爸爸•穷爸爸》之后,我感觉该书充斥着的观点,跟着富爸爸去追求财务自由,非但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反而有可能会断送掉我们的幸福。
A.爆发沉淀虚妄B.爆发沉沦虚幻C.暴发沉淀虚妄D.暴发沉沦虚幻4.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他考试的时候总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看漏要求,这种目无全牛....的习惯真让人头疼。
B.通往山里的路非常颠簸,车上的志愿者都前仰后合....,有的甚至晕车呕吐。
C.由于时间较紧,这次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同学们还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大家整体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的。
D.有人认为,只有下里巴人....才用自行车代步,殊不知,很多城市新贵都青睐自行车,既环保又健身。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有多高的地位,也不在于赚很多的钱,而在于是否能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并获得快乐。
B.我仿佛又看到故乡那有着鬈曲飘拂长须的老榕树和时时出现在梦中的潺潺溪水流声。
C.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脸上写满喜悦。
D.《建国大业》汇聚了众多明星,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成为主流电影中的优秀代表作。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说毛泽东是文韬武略,那么他是文大于武,。
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在20世纪风云际会的中国政治舞台上鹤立鸡群。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他最大的底气和本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综合素质。
因为这个,。
①以文安天下②以文立身③以文胜出④他才能鉴往知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⑤他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⑥他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自有雄兵百万”A.①②③④⑥⑤B.②③①④⑥⑤C.②③①⑥⑤④D.③②①⑥⑤④7.选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死水》)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别康桥》)C.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双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致大海》)8.选出诗句的节奏、重读标注完全正确的一项()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9.选出对本单元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几句既是写景,写行军的肃穆,也从侧面写出战争的惨烈。
B.闻一多的《死水》把一沟死水描写得很美,是一种反讽的写法,充分表达出作者对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的无情嘲讽。
C.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以画入诗,加之一些动词的运用,使每一幅画面都给人以流动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新月派诗歌的建筑美。
D.泰戈尔的《我一无所求》写爱也写自然,爱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成为自然的一种景观,表达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爱的颖悟。
10.选出对下列诗句所咏之物判断正确的一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A.竹、梅、松、兰B.柳、梅、松、莲C.柳、梅、竹、兰D.竹、菊、松、莲二、文言文阅读(21分)放鹤亭记(宋)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选出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春夏之交,草木际.天:接近B.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减少C.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北面D.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亲自12.选出加点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隐然如.大环纵其所如.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超然于尘埃之.外C.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13.“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选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3分)A.南面之君和山林遁世之士B.周公、卫武公和刘伶、阮籍C.放鹤和饮酒D.我和山人14.选出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文章记亭述鹤,借酒发感,叙议结合,亦文亦歌,抒发了个人清闲放旷、超脱尘俗的隐居之乐。
B.“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寥寥十字,勾勒出了仙鹤的清新俊美、飘逸脱俗。
同时,作者借鹤写人,描绘了一种如鹤独立、如鹤高飞的自由人格。
C.古人都把鹤比作贤人君子,好鹤应该有助于修身养性,但南面之君却不能享受这种乐趣,“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可见,南面为君之乐不及隐遁山林之乐。
D.作者与山人饮酒赏景,谈酒议鹤,体悟人生,运用了对比、引用、排比等方法列举史实时,论证了南面之君不能得隐士好鹤之乐,从而心仪隐逸。
15.断句(3分)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16.翻译(6分)(1)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10分)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7.这首词上阕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词上阕和下阕各用一个问号收结,请问这两个问句有何区别和联系。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33分)诗歌是对符号的消费,是对物化的反抗说穿了,文学艺术都是对于符号的消费,是一种不为实而为名的努力(或称徒劳)。
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功利原则比较强的人们看来,对于文学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是非常悖理的因而也就是十分愚蠢的选择,但是在功利原则比较淡漠的艺术的审美的眼光看来,诗人们却正是在对于符号的消费里得到快乐。
有一个人在一个村子里开了一家鱼店,并在店门口挂了块招牌:新鲜的鱼在此出售。
一个人走进来说,难道有人会卖不新鲜的鱼么?店主人觉得有理,就将‚新鲜的‛几个字取掉了。
又一个人来到店中,说,难道你还在别的地方卖鱼么?主人也觉得有理,于是就把‚在此‛二字取掉了。
第三个人走了进来,说,难道你是在免费赠鱼么?于是主人又把‚出售‛二字取掉了。
第四个人走了进来,说,你卖的难道不是鱼么?再说,这么浓的鱼味儿,人们老远闻都闻到了,于是主人就拿走了招牌,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片空白。
有人说这一片空白好,因为它最接近事实的真相——人和鱼之间什么障碍也都不见了。
持这种看法的人难以消费符号,或者说实在并不理解艺术的追求。
因为他所渴望的这一片‚空白‛,正是艺术的大敌,它几乎就是艺术的对立面。
试想一下,哪一个艺术不是对于空白的破坏?石头上的雕刻、纸上的书法与画、空气里的音乐、天空中的云、草原上的马、大海里的船、生命当中的故事……鱼就是鱼的真相么?不!我的这样子就是我的真相么?好像也不!什么是真相?比如一个空空的圆下边一条辫子,就是阿Q的真相,也就是中国人的真相!真正的中国人,哪怕是一个保存得极完整的人体标本,也绝对不会是中国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