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小眼睛动起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观察力。
2.让学生进行细致性、顺序性和全面性的观察训练,从而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以主动的探索态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进行细致性、顺序性和全面性的观察训练,从而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关于观察训练的活动和图片、PPT和诗歌。
环境要求: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暖身,引出主题
游戏“找间谍”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和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吗?那就让我们的《小眼睛动起来》吧!
二、魔术表演(情景体验)
游戏:变魔术
老师:你们喜欢变魔术吗?那老师教大家变一个魔术。
(老师在讲台上准备了一盒印泥,学生桌子上也准备了印泥。
然后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并且尽量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
)教师用食指蘸上印泥给学生看一下,然后快速用中指按在另一
只手的手心,然后紧握手心。
要求学生也照着老师的样子做一遍。
老师数1.2.3,一起打开手心,看一看。
这时大部分学生的手心留有印泥,请和老师一样手心没有留有印泥的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手心上之所以被印泥染上,是因为你们只注意到了老师按印泥的动作,却没有注意到老师偷偷换手指的小动作。
让我们的小眼睛变得更亮,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观察力训练营进行闯关吧。
三、闯关游戏
(一)观察细致性训练
观察图片中的各物体少了什么?并画出来。
指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观察成果。
观察面孔,找出一张特别的面孔。
(二)观察顺序性训练
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的顺序。
(三)观察全面性训练
以下两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事物用完整的句子说出来。
教师小结:观察秘诀:1.观察需要仔细 2.观察需要全面 3.观察需要按顺序。
读《我们从小爱观察》儿歌,巩固观察秘诀。
(三)利用闯关秘诀闯最后一关
1.小组讨论,给下列四副漫画排序,并根据图画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给大家听。
最后各小组可推选一名学生讲故事。
2.观察一幅图画,你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四、总结反馈。
1.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段的学生,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整堂课堂应该以游戏学习为主,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效果分析
课堂的魔术表演环节,没有一个学生发现老师悄悄换手指了,我在想是不是我的动作太快了,还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我又给学生放了一个慢镜头。
在最后一关,观察漫画并讲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故事讲得也特别有趣。
人头大树这幅画,我没有限制学生们的想象力,只是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
可是我发现,有的学生数人头的时候并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去数,所以数着数着容易遗漏,我想我应该再次巩固观察秘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观察秘诀,养成良
好的观察习惯。
教材分析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智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而观察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观察力就是人观察的能力,它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的锻炼培养最重要的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文化知识课程安排,还应该增加锻炼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课程,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曾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而且人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为:由观察开始,然后便是记忆和思维。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入门,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
科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来自眼睛的信息占83%,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
可见,观察对知识的获得是多么重要。
学习需要观察,没有观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活动,没有观察,就无法获取大量、丰富的感性知识。
因此,帮助学生认识观察力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是提高其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学生的心里需要为主线,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暖场、游戏体验、分享等环节让学生意识到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用“找间谍”游戏引入,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
工作阶段教师用印泥涂画掌心,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到观察细节
的重要性;接着开始三关“观察力训练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规律和方法。
最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力训练。
评测练习
1.运用收获的观察秘诀把四幅漫画排序,并把这四幅漫画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出示一棵人头大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课程设计合理、流畅,环节相扣,逐步深入,活动生动有趣,和课堂紧密联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的是,在两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课堂纪律有些缺乏秩序,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活而有序?我反思应该在活动时多些奖励性评价。
例如:对表现好的小组及个人提出表扬、加分、奖励小红花等。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同时,整个课堂纪律依然井然有序。
课标分析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修订)》。
遵循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为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学习材料、设置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配置教学资源、加强专业指导、为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课程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智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而观察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观察力就是人观察的能力,它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须具有的
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的锻炼培养最重要的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文化知识课程安排,还应该增加锻炼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课程,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