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生必须知道的:三方协议档案合同的那些事

毕业生必须知道的:三方协议档案合同的那些事

毕业生必须知道的:三方协议档案合同的那些事儿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要注意的问题:一、有关就业协议书(又叫三方协议)《就业协议书》是为了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签定的协议。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业协议书》在就业计划中是非常严肃的,学生就业按就业协议办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观点的日益变化,大量新的问题涌现出来,如签了就业协议书,但人不去报到,或是签了就业书,等到毕业时,该单位没有了,还有的学生签了就业协议书,但一报到就发现单位不是他想象的,提出解约,不同意解约就一走了之,等等。

就业协议书的约束力在减弱,但国家教育部仍在使用,所以,在实际过程中要注意正确使用好《就业协议书》。

学校是凭《就业协议书》来派遣的。

学校依据《就业协议书》的内容开出《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同时转移学生档案。

一般学校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日期(如每年6月底)上交《就业协议书》,学校再以《就业协议书》为依据进行派遣,如果超过这一时限,学校会把学生的关系和档案一并派回原籍。

不想回原籍的学生都必须十分清楚自己是否符合要去的地方的落户条件。

如杭州,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紧缺专业或具备其它特殊条件的毕业生可进杭落户。

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虽已在杭找好工作,但不符合进杭落户条件,结果户口落不下来,变成口袋户口。

如果你不符合进这个城市的落户条件,又想进这个城市工作,可以先将关系返回原籍,在原籍落户,在原籍人才中心存放人事档案,然后出来工作,等条件成熟以后再办理人才引进,这样,你就不会遇到一些不必要遇到的麻烦,如出国政审,考研证明,结婚证明等没地方去办理。

1、为什么每位毕业生只能有一份《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学校证明毕业生具有就业资格、也是用人单位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毕业生审批手续的凭证。

为维护就业市场的严肃性,避免一个毕业生同时被两个用人单位审批录用,造成用人单位进人指标浪费,同时也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和今后毕业生的就业,每位毕业生只能有一份《就业协议书》原件。

2、如何办理《就业协议书》解约手续由教育部学生司印制、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每位毕业生只有一套(一式三份、编号固定)。

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接收单位,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应认真履行协议。

倘若毕业生单方面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如要违约,需办理如下解约手续:a、到原签协议单位办理书面同意的解约函(盖单位公章)b、向本学院提出书面申请(阐明解约理由),并附上单位解约函、原《就业协议书》负责毕业生就业的副书记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后交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c、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有关规定审批发换新的《就业协议书》d、毕业生领取新协议后到本学院备案3、毕业生如遗失《就业协议书》如何补办.毕业生如遗失《就业协议书》,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系(所)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签署意见,补办。

补发的《就业协议书》上注明“根据本人声明,该生原件已遗失,此份为遗失补办件”,以示有别于正式的《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如谎报遗失《就业协议书》,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校规校纪处分。

二、报到证1、报到证有什么用:A、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B、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C、干部身份证明;D、凭报到证以及其它有关材料办理户口手续。

现在看,前三点都不重要,第四点才重要,所以报到证不要丢失。

2、开具报到证的时间毕业生一般在6月中下旬,确切时间以省厅通知为准。

3、何时发放报到证报到证开回后,由各学院统一到学生处领取,在毕业生办理完离校手续后,发给毕业生。

4、毕业生何时报到报到证上的报到时间一般是从开报到证之日起顺沿一个月,但各用人单位一般会有自己的要求,因此毕业生应事先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

5、报到证遗失怎么办?a、在丢失地发行的主要报纸上登报声明。

b、毕业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单位介绍信、丢失声明报纸和“就业通知书”(保存于个人档案中)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书面申请。

c、学校形成书面报告报请省级毕业生主管部门补发。

三、户口迁移证来到学校读书,户口从原籍迁到学校,但在学校是临时性的,毕业后都应该迁出。

户口迁移证,是学生毕业时其户口从学校所在地派出所迁出的证明,不能丢失,不管到哪里,你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户口落下来,不要把《户口迁移证》一直放在口袋里。

四、档案是什么?档案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从很早开始就伴随着我们存在,并且持续一生,不过由于档案总是无法与我们见面,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学业完全结束后才刚刚开始接触档案,而之前档案问题的处理,都是由别人代劳的。

因此,档案是什么,档案有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对待档案,对于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空白。

1、档案里面都有啥档案里主要是反映人的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材料,它记载了我们的一生,从出生的证明材料开始,到各个学习阶段的入学考试材料、学习成绩证明、学习结果证明,甚至我们的工作情况证明、工资情况、职称情况、入党入团材料、出国记录、统一健康检查结果,获得的奖励,以及不良记录也都会进入档案。

2、如果没有了档案档案的作用体现在工作和升学的人事方面,毕业生将要面对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都会用到档案。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档案的重要性,不久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档案没用的大学生占49%,将近一半!而各地档案托管机构中的弃档数量都以每年数千份的速度递增。

但是档案就像是鱼身边的水,人身边的空气,它在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不过当失去了它,问题可就来了。

我们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看看如果没有了档案,我们将会面临什么问题吧:如果没有了档案,当身份证丢失的时候,因为没有档案托管方,没有人能为我开具身份证丢失证明,那么我将没办法补领身份证,我成了“黑民”!如果没有了档案,无论我参加了多少年工作,工龄都是零!因为没有一个指定的机构为我记录并把这些信息归档,我因此也无法办理养老保险。

如果没有了档案,等我想回归学校参加考研时,没办法开具考研证明,更没办法将档案转移到学校,升学连机会都没有。

如果没有了档案,工作中我无论怎么干、干得多好、干了多长时间,我都无法晋级相应的职称,工程师之类的称号永远与我绝缘。

没有了档案,即将出现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真的要抛弃你的档案吗?请再三考虑一下吧。

3、毕业该把档案放何处毕业工作后,档案有三种可能的去处:第一种,档案随着你到了工作单位;第二种,你把档案放在了人才服务机构;第三种,你把档案暂存到了学校。

各种存档方式都是有其独特之处的,具体存在哪里需要按照你的实际情况或者发展计划来进行。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的情况符合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你的单位也有能力接收档案,那么用人方一般会要求你把档案转到单位,并且为你办理户口,从而正式接管你的人事关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你从此以后成为了单位的正式员工,将享受单位相应的工资待遇、福利,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人事证明、职称评定而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缺点是如果你干得很好了,当你打算换单位或者升学时,单位可能不太情愿给你转档让你走。

如果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接收你的档案,或者你希望做一个比较自由的职业者,可能会经常调换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你打算在近几年内要考研升学,那么建议你把档案存在人才服务机构,一般是各地人事局所有的人才市场。

此种方式的优点是来去自由,并且评职称、计工龄(哪怕你还没找到实际工作)、保险等不缺,由于人才市场只管人不用人,但是法定人事关系是挂靠在人才市场的,因此在你升学或者换职业时不会因为档案转出困难而受阻。

缺点是你和实际用人单位只能签署劳动合同,相当于打工,单位因为你可能随时离开的不稳定性而可能降低你的福利和待遇;还有在开具各种与档案相关的证明时,你需要去人才服务机构,如果服务机构和你的工作地不在一个城市,可能会浪费你的时间;还有每年需要缴纳一定的档案保管费。

另外,这种方式视你已经找到工作,与把档案存在工作单位一样,如果想以后考公务员或者办理其他地方的户口,则没有应届毕业生的优势了。

顺便提及,这种方式下如果你希望办理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原则上在存档地和工作地都可以办理,但建议在工作地办理,因为医保一般都有指定的医疗机构,要是看个病还需要回存档地就太麻烦了。

把档案暂存在学校,实际是保留着你的“应届毕业生”资格,视为你仍旧处于“正在择业”状态。

因此,你可以继续按照应届毕业生的条件考取公务员,以及找工作转户口的优惠政策,当然这期间你也还可以考研。

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期限最多为两年,超期、或有的地方不允许学校暂存,如果学生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档案、户口将直接被打回原籍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这时要注意,请立刻与原籍人才服务机构联系办理档案托管手续,否则视为弃档;还有一个缺点是因为你是“正在择业”,即使这段时间你实际已经工作了,这种方式也不计工龄,不能评职称。

五、劳动合同一般来说,毕业生在办理报到手续后,就可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合同,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现在使用的劳动合同一般是由劳动部门统一印制的格式合同,里面的必备条款有:①劳动合同期限;②工作内容;③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④劳动报酬;⑤劳动纪律;⑥劳动合同终止条件;⑦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⑧双方还可以协商约定劳动合同补充条款。

其中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比较重要,因为《劳动法》规定双方可以协商约定责任的认定、赔偿的范围、计算方法和承担方式,用人单位提供的合同补充条件款中常有这方面的约定,对这些,你心中要有数。

有些单位,包括一些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等)为了保证毕业生在该单位长期工作,约定了很多提前解约的赔偿条款,你务必认真对待。

毕业生提前辞职的赔偿责任不应当过高,一般不应当超过毕业生的年工资。

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一般签短期合同(一年)为好,待转正定级后再签中期或长期合同,这时,用人单位和你之间都已经相互了解。

但是现在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很大,很多单位在招收新员工时声称: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有异议就另谋高就。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要记住两点:1、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是包括在合同期限内的,而且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也就是说,不能以试用为由拒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有关于试用期的专门条款。

2、对那些为了自身利益,不和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的单位,在你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照样可以拿起法律武器。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复函"[(1996)181号]中指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故意拖延而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同时解除与劳动者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因要求经济补偿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如果劳动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予受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