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读书笔记

《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读书笔记

一、书名:《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二、作者:银春铭三、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四、页数:256页五、内容大意和要点摘录:第一章关于智力落后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智力落后,产生的原因,弱智儿童的筛选和诊断,智力落后的分级。

第二章关于弱智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主要介绍了对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4种看法,阐述了弱智儿童发展异常的根本原因,表明改进环境和教育是促进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弱智儿童的认识过程1、弱智儿童的感觉特点⑴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

⑵知觉不够分化,联系少⑶缺少知觉积极性⑷感知图画的特点:①不全面不深刻;②不能正确感知画面所表达的主体图像和图画中的景物;(不懂得透视原理,不理解绘画技巧;知觉恒常性缺乏)③不能正确理解图画中人物、景色,以及人物和景色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把握不住图片中内容的主题,造成看图说话十分困难。

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点⑴识记缓慢,容量小;保持差,易遗忘;再现不完整。

⑵记忆的编码过程不完善,不会分类、组块、中介、联想、特殊编码等方法。

⑶记忆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

感兴趣的和运动记忆效果较好一些。

⑷意义识记差,机械记忆相对较好。

4、弱智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思维:感性认识不完整、言语发展不良、实践活动有局限条件下形成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Piajet。

J。

)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思维发展过程中速度慢;产生固着和粘滞。

大多数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⑵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⑶思维缺乏批判性和独立性5、弱智儿童的言语发展特点⑴言语发生晚,表达能力差⑵词汇贫乏,语法简单⑶发音不准,吐字不清6、弱智儿童的注意发展特点⑴注意的发展水平低。

⑵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分心。

⑶注意的广度狭窄,使弱智儿童反应迟钝,学习速度缓慢,动作笨拙,影响学习。

⑷注意的分配差。

第四章弱智儿童的个性形成问题1、弱智儿童的个性特点⑴需要系统的发展明显失调①需要的层次发展缓慢,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低②原始欲望亢进。

③高级社会文化需要发展缓慢、落后。

④弱智儿童的需要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⑵其他个性倾向发展薄弱。

动机不足和薄弱;兴趣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兴趣深度低、稳定性差,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存在较大局限性。

2、弱智儿童的个性意志品质特点⑴缺少主动性⑵不可遏止的冲动性⑶易受暗示和固执3、弱智儿童的个性情感特点⑴情感不稳定,体验不深刻⑵情感体验的强度与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强度不相一致⑶控制情感的能力差⑷高级情感发展缓慢⑸弱智儿童的基本情感需要①安全的需要②接受抚爱的需要③被接纳和尊重的需要④求得成功的需要⑤独立的需要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弱智儿童的情绪/行为一、弱智儿童的情绪/行为特点:情绪情感体验水平低感体验的强度与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强度不相一致高级情感发展缓慢控制情感的能力差。

情绪反应直接。

通常不会隐藏自己的感受常伴有外线的行为。

情绪反应时间短暂。

二、弱智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情绪问题:1、抑郁。

有自知、感知到失败后的情绪反应。

2、过度怕害怕(焦虑、恐惧)3、易怒。

当自我意愿遭受限制时发脾气。

情绪亢奋。

行为问题:1、社会性问题。

幼稚行为、与年龄小的儿童在一起。

集体中不合理表现,没有社会性行为。

2、注意力问题。

注意力缺陷:“糊里糊涂,如在云里雾里”;伴有多动和冲动行为表现,严重者需要药物控制。

3、攻击行为。

自伤、攻击别人。

4、强迫行为和怪异行为。

不断重复某些行为。

轻度智障特有的行为问题:离家出走;偷东西,在家及在外偷东西;戏弄他人;玩火、多疑等。

中重度特有的行为问题:自我刺激行为;自我伤害行为;侵犯或破坏行为;爆发性行为;产生原因:生物学因素:与特定基因有关。

脑部损伤。

认知因素:认知能力发展明显滞后,直接影响其对外界刺激的正确判断与反应的能力。

身心发展不均衡。

轻度:抑郁焦虑及反社会行为中重度精神疾病、自我中心等环境因素:家庭氛围低迷。

学校。

三、教育需求:精神病学的咨询/评价;相关医生的评价是否需要用药;行为干预:1、明确问题行为。

观察检核分析行为表现,依次列出问题行为;确定行为带来的适应障、对外界的影响?2、功能性行为评价。

发生前情境—行为性质—行为后果描述行为—预测何时再次发生—-行为原因---干预措施。

确定问题行为干预的优先顺序。

分析挑选出对目前生活影响最大的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策略。

增加适当行为,利用强化、代币、塑造、契约强化。

原理是行为的改变依据行为的后果而定。

减少不适当的行为,惩罚、消退、隔离、厌恶疗法。

预防不适当行为的发生。

正向负向社交行为。

例:如何教积极社会行为:动画:超市里拿东西。

情境中实践。

*社会适应能力(评残时如出现智商与社会适应能力矛盾,以此为依据)一、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特点发展水平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发展不平衡个体间差异大二、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美国2002AAIDD从三个领域,包含260个项目。

年龄:4-21岁。

概念技能:功能性学科;自我导向;钱的管理;时间概念社交技能:人际沟通、承担社会责任、自尊、谨慎(防骗),服从规则,解决社会问题;礼仪,避免受害。

实用技能:日常生活活动、职业技能、安全、卫生保健、旅行、使用电话。

三、教育需求例如:上海的人教怎样乘地铁?1、分析儿童所需。

以对象为圆心,以其能力为半径画圆。

现在最急需的是什么?家、社会?2、评定儿童目前的能力水平。

家庭、社区、学校。

3、确定训练的优先顺序、完成训练计划。

4、实施训练。

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实施训练。

5、评估社会适应课程:真实情景教学:分清家长和教师可以做的。

示范体验第五章弱智儿童教育概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弱智儿童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初步认识了伊塔德、塞甘,温习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知道了比奈—西蒙测量法;了解了我国弱智儿童教育受国际影响,及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及办学形式。

第六章各类弱智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1、精神发育迟滞儿童⑴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共同的特点:中枢神经系统的早期损害和随后病程的终止。

⑵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主导症状和核心缺陷求知欲差;接受能力差;知识贫乏,事物表象少,思维具体表面。

他们与正常儿童的主要差别是他们的高级智力活动不够发展,行为模式过分僵化。

⑶临床类型3、患进行性大脑疾病的弱智儿童第七章弱智学校的教学工作1、弱智学校的教学内容2、教学原则在弱智学校的应用几条重要原则:⑴矫正学生身心缺陷---全面发展原则。

做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科矫正作用、充分利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特点矫正学生问题。

⑵注重个体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原则。

注意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坚持针对特点,区别对待,特别是备课和上课中;加强个别辅导。

⑶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原则。

①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③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④讲究艺术,多鼓励表扬。

⑷直观性教学原则①认真对待直观手段的选择②要组织引导好弱智儿童对直观对象的观察过程提问—区分—整体、部分、联系表象—概念③注意形象和语言的密切结合。

语言要精练、准确、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④讲究实效、做好准备。

⑸牢固性原则①让他们真正理解。

②培养他们掌握有效的识记方法,尤其是有意识记的能力。

让他们学习利用反复感知和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指导他们运用部分识记、整体识记和综合识记的方法。

③组织系统的复习工作。

每节课都要复习、知识复习检查、复习方法要多样化、注意分散复习。

⑹教师主导作用原则①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热爱智力低下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

②从弱智儿童实际出发,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工作。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条件。

④注意管教管导,抓好弱智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弱智学校的教学方法⑴观察法①引导弱智儿童根据事物的特点顺序进行观察,帮他们分析出主要和次要的特征,对事物间相应的部分作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

②观察客观事物需要一定的灵活性。

⑵演示法①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会比较的方法。

如:可以引入第三个物体。

②演示应有助于形成概括和抽象。

③演示方法应多样化。

⑶参观法⑷讲述法和讲解法①避免两个极端(不可能指导和理解的;已经了解熟悉的不要讲。

)②避免一步到位的讲述。

③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预防学生开小差。

学会察言观色。

④正确地把讲述和讲解结合起来。

⑤讲述和讲解应伴以适当的演示。

⑸谈话法①充分估计到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材料,围绕他们能够理解的内容进行谈话。

②讲技巧。

★要善于自始至终引导谈话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把问题问的十分准确;★要在前一个问题得到回答之后,再提下一个问题;★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传达被关注感受,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要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要使课堂提问和回答多样化;★要先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然后指定一个学生回答;★教师说话不要太多。

③谈话应伴以演示和直观手段。

⑹读书法①首先指导学生学习利用教科书;②注意用好练习册;③用好常识课本中的练习题;④上好语文课本中的常识性课文;⑤做好语文课本中的复述练习。

★教学生找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注意复述课文的长短;★用揭示事件发展过程的连环画伴阅读;★引导学生设计复述提纲。

⑺练习法⑴口头练习;⑵书面练习;⑶板演练习。

①多人同时板演;②布置题目—大家思考—一人板演;③布置题目—大家思考—二人板演比赛;④先草稿再板演;⑤采取适当辅助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4、可训练弱智儿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训练弱智儿童的教学内容⑴生活自理技能⑵适应家庭和邻里社会生活的技能⑶文化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①有限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能力②写字和拼音③数学④常识⑤美工和音乐⑥运动技能发展可训练弱智儿童的教学方法⑴行为矫正法;⑵任务分析法;分步做、倒着做。

⑶提示法;口头提示—示范—手势提示—实践提示—逐步减少。

⑷奖励;①注意观察,任务完成后立即奖励;②奖励应是一种特别待遇,只用于选定任务,其他任务则不给;③严格规定奖励的是什么,不奖励的是什么;④儿童做错时,不予以理会。

⑸个别教学和分组活动⑹学了用用中学①选择适当的材料;②方法要多样化;③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进行教学。

第八章弱智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阐述了弱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特殊性;六条德育原则和四种方法的的运用。

可训练弱智儿童主要运用行为矫正法实施德育工作。

第九章弱智学校的劳动教育主要讲述劳动教育对弱智儿童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任务、途径、要求等。

第十章弱智学校的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主要讲述弱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组织形式、要求;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一章弱智学校的家长工作主要讲述弱智学校家长工作重要性、持久性、形式、要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