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辆人机工程学试题

车辆人机工程学试题

人机工程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日本称人机工程学为( A )A.人间工学B.人类工效学C.人的因素工程学D.人体工程学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 D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前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3.下列哪个命名为我国普遍采用的学科名?(B )A.人间工学B.人类工效学C.人类工程学D.人机工程学4.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数据是代表从事工业生产的法定中国成年人的人体尺寸,其中男性的年龄段是______岁。

( D)A.16~55B.16~60C.18~55D.18~605.在水平面内双眼视区大约在左右______以内。

( B)A.50°B.60°C.70°D.45°6.对于人来说,只有频率为______Hz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

(C )A.50~10000B.100~20000C.20~20000D.20~100007.大脑皮质的连络区中哪一区是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联络区?(B )A.第一区B.第二区C.第三区D.第四区8.视网膜除能辨别光的明暗外,还有很强的辨色能力,可以分辨出__A____种颜色。

A.180B.160C.200D.2509.在正常人着装身材尺寸修正值中,因为裤厚的原因,坐姿高的尺寸修正量是___A___mm。

( A)A.3B.36C.13D.25~3810.常见的主要显示仪表应尽可能排列在视野中心______范围内。

( D)A.5°B.4°C.6°D.3°11.对于远距离观察的信号灯,可选用射程较远的______信号灯。

( D)A.蓝光B.绿光C.黄光D.长波红光12.次要的显示仪表可布置在______视野范围内。

(B )A.20°~40°B.40°~60°C.3°D.80°13.在工作座椅的腰靠设计中,其腰靠长的推荐值是______mm。

( D)A.300B.310C.320D.33014.短时记忆一般是指保持__A____min以内的记忆。

A.1B.2C.3D.415.重物不超过____D__kg可人力搬运。

A.3B.3.5C.4D.4.516.工作座椅的座高调节范围在______mm之间。

( C)A.350~400B.360~420C.360~480D.400~48017.从事故统计数据来看,发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其比例高达。

(B)A.50%~60%B.60%~70%C.70%~80%D.80%~90%18.在坐姿控制台的设计中,首先应在操作者视水平线以上10°至以下30°的范围内设置斜度为____A__的面板,该面板上配置最重要的显示器。

A.10°B.15°C.20°D.25°19.当人体温度下降至__A____℃以下时,随意运动丧失,瞳孔反射,人濒临死亡。

A.27B.30C.34D.3620.对于站姿作业,我国女性肘高均值为__C____cm。

A.102B.100C.96D.110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大致经历了______等三个阶段。

( BCD)A.原始人机工程学B.经验人机工程学C.科学人机工程学D.现代人机工程学E.综合人机工程学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人体结构特征参数?( DE)A.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B.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范围C.人体各部分的动作速度D.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重E.人体各部分的体表面积、比重、重心3.在人体测量中一般被测者姿势有(BC )A.跪姿B.立姿C.坐姿D.卧姿E.趴姿4.人机工程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是(BCDE )A.产品设计B.人体特性的研究C.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D.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设计E.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5.人的思维类型有( AB)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E.感性思维6.以下哪些选项是属于思维的基本特征?(ABC )A.思维的间接性B.思维的概括性C.思维与语言具有不可分性D.思维的跳跃性E.思维的直接性7.作业场所布置的总体原则是( ACDE)A.重要性原则B.主次原则C.使用频率原则D.功能原则E.使用顺序原则8.以下哪些应用条件需要在设计中涉及人体尺寸应用时选择95百分位的?( CD)A.身高B.坐姿垂直伸手高度C.人体最大厚度D.人体最大宽度E.大腿厚度9.绿色设计主要特点是(ABCD )A.减缓地球资源的消耗B.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C.减少大量的垃圾处理问题D.绿色设计是并行闭环设计E.降低生产成本10.虚拟现实系统具有以下______特征。

(DE )A.虚拟性B.仿真性C.自主性D.交互性E.沉浸感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这是我国人机工程学发展新的里程碑。

(√ )2.人眼对白色的视野最大,对黄色、蓝色、红色的视野依次减小,而对绿色的视野最小。

( √)3.不同地区间人体尺寸差异不大。

( ×)4.研究表明,坐骨处的压力值以8~15kPa为宜,在接触边界处压力降至2~8kPa。

(√ )5.根据我国征兵体检等局部人体测量资料划分的区域,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分布划分为五个区域。

(× )6.为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双把手工具最大握力应限制在100N左右。

( √)7.为了保证手的用力和发挥技能,操作时手最好距眼睛25~30cm,肘关节呈直角,手臂自然放下。

(√ )8.一般作业面高度应在肘部以下10~20cm。

(× )9.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在工作场所构成一个良好的光色环境,称为色彩调节。

( √)10.4M法为技术、教育训练、媒体或环境、法制。

(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答:人机工程学主要由研究和实验,应用和工程两个学术研究方向构成. (1)人机工程学的学科构成(2)人的特性的研究:人体尺寸及人体测量技术,人体的力学性能。

人的劳动生理功能,劳动中人的心理过程,人的信息传递能力,人的可靠性,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人的动作时间研究及人体模型等。

(3)机的特性的研究:信息传递技术,操纵控制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动力学仿真技术及宜人化技术。

(4)环境特性的研究:作业空间,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及美学环境。

(5)人-机关系的研究:人机系统功能分配,人机界面优化匹配,人机系统特性协调,人机系统可靠性及人机系统安全性。

(6)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7)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8)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研究。

2.“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答:设计方法包括自成体系的设计思想和相应的设计技术。

1)功能分析与功能分配a)功能化的设计思维b)功能化与功能分解c)功能分配原则:比较分配原则;剩余分配原则;经济分配原则;宜人分配原则;弹性分配原则。

2)作业分析:是指分配给人的功能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使作业与作业者之间建立的协调。

a)确定系统作业结构b)确定作业c)描述作业3)作业辅助:指一种“信息装置”或文件,其中包括作业者作业时需要使用的信息。

3.产品功能尺寸具体设定的通用公式。

答:a.最小功能尺寸:产品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b.最佳功能尺寸;产品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4.光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合理的照度平均水平;2)光线的方向和扩散要合理;3)不让光线直接照射眼睛;4)光源光色要合理;5)让照明和色相协调;6)不能忽视经济条件的制约。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请阐述现代座椅设计的新观念。

答:(1)动态座椅,其设计特点是:座椅能对坐者的动作与姿势做出自动响应。

通常的座椅背靠与椅面夹角是固定的,座面除椅垫能部分地吸收落坐时的冲击以外,没在有其他吸收冲击的措施。

这种自动调节可以使座椅适应不同使用者习惯的坐姿,使用者也可以在座椅上时常改变姿势,以防止久坐对身体的压力局部积累。

调整后,座椅还可以在任意角度锁紧。

该座椅还可以设计有座面提升机构,以吸收落坐时的冲击。

坐下时,座面下陷一定高度,坐稳后,提升机构使之回复到原来位置。

(2)前倾式座椅,研究表明采用座面适当前倾设计的工作椅会适合于工作,尤其是办公室工作,比如对写字和绘图用椅的设计,见图2.当要求座高较高时,对于倾斜式绘图桌用椅,前倾角应达到15度以上,如果背靠角为90度,则相当于座面与靠背夹角为105度,这是坐姿的最小舒适角度,靠背对于脊椎部还能起适度的支持作用,肌肉紧张较小,背部压力在椎骨上分布也较均匀。

(3)膝靠式座椅,为了适应办公室工作,如打字、书写的坐姿要求,座面应设计成前倾式。

但前倾式座面使坐者有从前缘滑脱的趋势,为了维持坐姿,坐者不得不腿部用力抵住地面,防止前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时从膝部支承考虑,提供一膝部下方至小腿中部的膝靠,这样座面倾斜时前滑的趋势被膝靠阻挡发,保持坐姿的稳定。

膝靠式座椅是一种打破传统座椅支承上体重靠臀部的椅子。

其设计特点如下图3所示,由坐骨与膝盖来分担大腿以上部位的重量,以减轻脊柱和臀部的负担。

但膝靠式座椅本身还有一些缺陷有待克服。

主要问题在于进出座椅不方便;坐者只能采取前倾作业姿势,如欲后仰休息,则膝部以下补膝盖所限制。

2.手握式工具设计的一般设计原则。

答:(1)一般原则1)必须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功能;2)必须与操作者身体成适当比例,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率;3)必须按照作业者的力度和作业能力设计,所以要适当地考虑到性别素质上的差异;4)工具要求的作业姿势不能引起过度疲劳。

(2)解剖学因素1)避免静肌负荷臂部上举或长时间抓握,降低作业效率。

2)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3)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4)避免手指重复动作(3)把手设计单把手的工具,操作方式是掌面与手指周向抓握。

设计因素包括直径、长度、形状、弯角等。

1)直径:直径大小取决于用途与手的尺寸。

直径大可以增大扭矩,太大会减小握力,降低灵活性与作业速度,并使指端骨弯曲增加,导致指端疲劳。

着力抓握30~40mm,精密抓握8~16mm。

2)长度:取决于手掌宽度。

掌宽71~ 97mm (5%女性至95%男性),把手长度为100~125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