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框架(绝)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框架(绝)


收入衡等式:事后i=事后S 收入衡等式:事后i=事后S i=事后 均衡条件:计划i=计划S 均衡条件:计划i=计划S i=计划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 收入政策 人力政策 就业政策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 汇率政策 贸易政策
国民 收入 决定 理论
短 期 分 析 长 期 分 析
总 需 求 总 供 给
经济 增长 经济 周期
45度模型 度模型 IS-LM模型 IS-LM模型 蒙代尔蒙代尔-弗 莱明模型 AD-AS模型 AD-AS模型
C i G NX
经济波动
西方经济学
凯恩斯根据三大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根据三大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和流动性偏好规律)来论证市场经济出现自发紧缩的必然性: 和流动性偏好规律)来论证市场经济出现自发紧缩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储蓄上升( ①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储蓄上升(漏 ),这时需要金融部门通过调低利率将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 这时需要金融部门通过调低利率将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 出),这时需要金融部门通过调低利率将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才能保 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充分就业。 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充分就业。 由于存在流动性偏好,使利率一再下调后, ②但由于存在流动性偏好,使利率一再下调后,若已达到下限还不能将 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则经济就出现持久的衰退和失业。 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则经济就出现持久的衰退和失业。 由于投资边际效率递减,当经济发展到过剩时代后,市场前景悲观, ③由于投资边际效率递减,当经济发展到过剩时代后,市场前景悲观, 投资机会难寻,企业会因缺乏投资积极性而减少贷款需求, 投资机会难寻,企业会因缺乏投资积极性而减少贷款需求,从而当中央银 行一再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而降低利率后,还不能有效刺激企业贷款需求, 行一再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而降低利率后,还不能有效刺激企业贷款需求, 则持久的衰退就会成为可能。 则持久的衰退就会成为可能。 总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民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 总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民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由于消 费不足及投资机会的减少导致的投资不足,会使总需求不足, 费不足及投资机会的减少导致的投资不足,会使总需求不足,而流动性偏 凯恩斯陷阱)又使利率不可能无限下降,造成总需求不足持久出现, 好(凯恩斯陷阱)又使利率不可能无限下降,造成总需求不足持久出现, 使生产过剩,市场疲软、衰退和失业。 使生产过剩,市场疲软、衰退和失业。 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予以干预,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予以干预,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需求 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 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在政 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 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 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国民 收入 核算 理论
宏 观 经 济 学
GDP概念 概念 及理解 GDP统 统 计方法
名义GDP 名义 实际GDP 实际
两部门: 两部门:y=c+I 三部门: 三部门:y=c+I+G 四部门: 四部门: y=c+I+G+NX
支出法 收入法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劳动市场和宏 观生产函数 GDP增长 增长 乘数-加速 乘数 加速 数模型
1
西方经济学
2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比率。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投资乘 数形成的原因: 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从正反两个方面发生作用:当投资增加时, 投资乘数从正反两个方面发生作用:当投资增加时,国民收入会成倍的 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会成倍的的减少。 会成倍的的减少 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会成倍的的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 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 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 (1)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会导致 收入水平成倍的增加。(乘数发挥作用) 。(乘数发挥作用 收入水平成倍的增加。(乘数发挥作用) 当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 (2)当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 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 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
西方经济学
4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总就业量决定于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均衡时的 总需求量,即决定于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 总需求量,即决定于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 在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在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其 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 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造成消费需求 不足;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增加投资时的预期利润率降低, 不足;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增加投资时的预期利润率降低,这会造 成投资需求不足;三是流动偏好,即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总是要把—定数量 成投资需求不足;三是流动偏好,即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总是要把 定数量 的货币保持在手里。因此,为了吸引这些货币,利息率就不能太低,这样, 的货币保持在手里。因此,为了吸引这些货币,利息率就不能太低,这样, 当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人们就不愿投资, 当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人们就不愿投资,从而导致投 资需求不足。 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 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上总会存 周期性失业” 因此, 在“周期性失业”。因此,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就是要通过政府干预措 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凯恩斯所特别强调的 是运用财政政策,而且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 是运用财政政策,而且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 实现充分就业。 实现充分就业。 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 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 求和货币供给。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 求和货币供给。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货币市场上的 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 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 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1S-LM模型 模型)。 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1S-LM模型)。 AD-AS模型把劳动市场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起来, 模型把劳动市场、 AD-AS模型把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起来,说明国民 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从而使有效需求理论得到较为完善的表述。 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从而使有效需求理论得到较为完善的表述。
西方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IS--LM模型的应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IS--LM模型的应用 --LM 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或左移动。 IS曲线向右或左移动 ①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或左移动。 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关键的是: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关键的是: 所谓“挤出效应”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 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推动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 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推动利率上升, 资减少。即政府支出由于引起利率上升而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 资减少。即政府支出由于引起利率上升而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 “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 挤出效应” 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的大小。 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的大小。 ②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或左移动。 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或左移动。 LM曲线向右或左移动 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重要因素是:流动性偏好陷阱。 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重要因素是:流动性偏好陷阱。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在任一给定的较低利率水平上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 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公众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供给量。 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公众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供给量。在这 种情况下,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对利率和收入水 种情况下, 平均不会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平均不会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货币的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 过度供给) 购买债券以减少货币余额→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过度供给)→购买债券以减少货币余额→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支出 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Ms↑ → r↓ → I↑ → Y↑
西方经济学
3
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化如何引起收入的变化。与此相反, 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化如何引起收入的变化。与此相反,加速原理说 明收入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即收入对投资的决定作用。 明收入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即收入对投资的决定作用。 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 互作用。具体来说,乘数一加速原理所说明的是: 互作用。具体来说,乘数一加速原理所说明的是: 在经济中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①在经济中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政 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这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 这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 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 ②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投资增加通过 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 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 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 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 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 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 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 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固定资产更新, 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固定资产更新,即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更新又 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 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 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所以, 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 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