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市情简介
(2011年4月13日)
漯河地处中原腹地,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漯河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82亿元,同比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2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增长14.9%。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的文字史、音乐史和造酒史都分别向前推进了3000年以上。
漯河是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
三国时期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名
胜古迹,彰显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
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漯河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
漯河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培育出双汇、南街村、乐天澳的利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
全市年加工各类食品500万吨,其中肉制品产量100万吨,占全省的40%;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占全省的11.1%;年加工生产饮料56万吨,占全省的28.9%。
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漯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文明的开放城市。
漯河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美国杜邦、美国高盛、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康师傅、太古可口可乐、中粮集团、南京雨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漯河都有较大的投资项目。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和谐漯河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市、基础教育、群众
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漯河是一个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新兴城市。
漯河盐矿资源丰厚,保护完整,已探明盐矿面积77平方公里,远景储量400亿吨,而且盐层多、盐质纯、成份高、氯化钠含量高达98.88%,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矿床。
近几年,盐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盐化工业发展较快,相继有金大地、永银、奇能等一批盐化工企业投资漯河,盐化工业正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漯河是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
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
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是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名城。
食品名城,时尚之都――青春漯河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