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长寿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长寿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长寿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气候类型有5种,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横断山脉3000米等高线以东直到台湾。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也就是秦岭淮河线以北,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以东以南。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广大内陆地区,主要在西北地区。

【详解】山西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的分布,牢记即可。

2.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太行山中发现了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沈括的记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古代的海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B.太行山不久将从陆地变为海洋C.太行山曾发生过火山喷发活动D.太行山是从古老海洋演变来的2.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B.火山爆发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D.地球的公转运动【答案】1.D2.C【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沈括记载的太行山发现了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说明了太行山是由古老的海洋演变而来的;故选D。

2.由上题可知,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变成陆地,说明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海陆之间发生变迁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例证及原因,理解记忆即可。

3.这里,半年多雨,半年少雨。

在雨季里,大草原一片葱绿,生机盎然。

到了旱季,天气燥热,满目枯黄。

在这里,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追逐水源而迁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自然景观分布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亚洲B.南美洲C.非洲D.北美洲2.这种景观所在的气候区的气候类型的名称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属于该种气候类型特征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A.A B.B C.C D.D【答案】1.C2.B3.B【解析】【分析】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别降水更少;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3°~60°地区;亚热带夏干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3°之间;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大陆内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的大陆中东部地区;极地气候(又称冰原苔原候),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高山高原气候区.是高山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随地势的升上而出现的垂直温度变化。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判断气候类型,先根据最低月均温,判断所在的温度带,再根据降水分布确定气候类型,其顺序是先“以温定带”,再“以雨定型”。

1.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该气候一年分为明显的旱湿两季,有大面积的草原,气候应为热带草原气候。

该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如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带的两侧,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故选:C。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一般在南、北纬10度到23度之间。

终年高温,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是它的突出特点。

但降雨却集中在一年的4~6个月内,成为雨季;另外4~5个月几乎滴雨不下,成为旱季。

读题干可知,题中所描述的是一年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B。

3.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炎热,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A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B全年炎热,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C全年炎热,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D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气候特点和气候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4.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 )A.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C.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D.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乡村的建筑比城市要低矮;绿化面积比城市要大;乡村有大片的农田,城市的居民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结合选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的差异,读图解答即可。

5.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分布的人种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欧洲—自色人种B.非洲南部一黑色人种C.亚洲西部一黄色人种D.北美洲一白色人种,黄色人种【解析】【详解】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可以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为三大人种,分别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以上四个洲中,欧洲和亚洲西部主要是白色人种,非洲南部是以黑色人种为主,北美洲有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故选C。

6.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 )A.洪涝B.干旱C.梅雨D.台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比较显著,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经常发生旱涝灾害,洪涝灾害成为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则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根据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7.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有一天阳光直射井底,此地的纬度和直射时间是()A.23.5°N 冬至日B.23.5°S 冬至日C.23.5°N 夏至日D.23.5°S 夏至日【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太阳直射现象,一般在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天阳光直射现象,我国位于北半球,只有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23.5°N),夏至日这一天,有太阳直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C.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农业为主【答案】C【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叙述中,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河流在冬季无结冰现象,故A错误。

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旱地,故B错误。

青藏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故C正确。

南方地区的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的农业以旱地农业为主,故D错误。

故选C。

9.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是()A.资源与土地B.气候与地形C.市场与交通D.技术与人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我国提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技术与人才,故选D。

10.读美国本土部分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美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B.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C.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南温带D.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温带2.图中①、②、③所处的海域,依次是A.大西洋、墨西哥湾、太平洋B.太平洋、墨西哥湾、大西洋C.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D.墨西哥湾、大西洋、太平洋3.美国的陆上邻国④、⑤分别是A.加拿大、巴西B.俄罗斯、墨西哥C.加拿大、墨西哥D.墨西哥、加拿大4.甲河流为A.亚马孙河B.墨累河C.鄂毕河D.密西西比河【答案】1.B2.A3.C4.D【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美国本土的经纬度可知,美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故ACD不正确,B正确。

根据题意选B。

2.读图可知,美国东①临大西洋,南临②墨西哥湾,西临③太平洋。

故选A。

3.读图可知,美国北邻④加拿大,南邻⑤墨西哥。

故选C。

4.读图可知,驾驶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是世界第四大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美国的位置和河流,读图解答即可。

11.读我国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B.①甜菜②冬小麦C.③水稻④油菜D.③油菜④小麦【答案】BC【解析】【分析】水稻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冬小麦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油菜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的北部。

【详解】读图可得:①图所示的是东北地区的甜菜分布区,②图所示的是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分布区,③图所示的是南方地区的水稻分布区,④图所示的是长江流域的油菜分布区。

故选BC。

【点睛】根据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进行分析解答。

12.有关纬线和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的形状是一个半圈D.纬度最大的是18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关于纬线和纬度的说法,除南北半球对称的纬线等长外,其他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一个完整的圆圈;纬度最大的是9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纬线和纬度的有关知识.13.我国雅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重要界线不包括A.黑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区降水丰富,农业发达B.乙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C.丙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D.丁地区雨热同期,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答案】1.A2.D【解析】1.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黑河一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