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相图

4相图

46
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可分为两种类型:
固溶体合金:匀晶转变+脱熔转变,室温组 织:初生固溶体+次生组织 共晶型合金:位于MEN线范围内的合金,都 属于共晶型合金。其凝固时均有共晶转变发 生,形成共晶体。
47
5 组织组成物与组织图 组织:金属中的组织指不同形状、大小、数 量和分布的相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组织组成物:组成材料的中各个不同本质和 形态的部分。 组织图:用组织组成物填写的相图。
52
伪共晶区取决于相接构和固——液界面形态: 伪共晶区偏向晶体结构复杂且具有平滑界面的相 的一边。
53
③ 不平衡组织 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完全共晶组织。 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亚、过共晶组织。
(伪共晶区偏移)
54
3 离异共晶(平衡和非平衡都可以得到) ① 离异共晶:两相分离的共晶组织。 ② 形成原因
55
平衡条件下:成分位于共晶线上两端点附近。 不平衡条件下:成分位于共晶线外两端点附。 ③ 消除:扩散退火。
56
四、共晶组织的形成 1 共晶体的形成 成分互惠-交替形核
片间搭桥-促进生长
两相交替分布 (共晶组织)
57
2 共晶体的形态
粗糙-粗糙界面:层片状(一般情况)、棒 状、纤维状(一相数量明显少于另一相)
42
② 结晶过程中的组织 匀晶转变过程:L+α初(或者αI)) 共晶转变中:L+α+β+α初(或者αI) 共晶转变刚结束:(α+β)+ α初(或者αI) 室温下:α初(或者αI)+βⅡ+(α+β)
上面这些组织中的相同的相其成分 有什么特点?
43
③ 组织中相组成物计算 共晶转变前:L+α初(或者αI),用杠杆定律。 共晶转变中:L+α+β+α初(或者αI),不 能运用杠杆定律 共晶转变刚结束:(α+β)+ α初(或者αI)
散。包晶偏析:因包晶转变不能充分进行而导 致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异常β相由不平衡 包晶转变引起。成 分在靠近固相、包 晶线以外端点附近。
67
四、 包晶转变的应用 1 组织设计:如轴承合金需要的软基体上分 布硬质点的组织。 2 晶粒细化。
68
第五节 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一、铁碳相图分析
69
70
71
28
共晶转变: E共晶点成分的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 晶出两个成分不同的固相(m点成分α的和n点成 分的β )的转变。
Le tE (恒温)m n
共晶产物的 成分是否稳 定?
共晶反应前 液相有什么 要求?
29
共晶转变得到的新生成的两相混合物叫共晶体 或者共晶组织(α+β)。水平线men为共晶反 应线,简称共晶线。 共晶相图中的合金:e点合金——共晶合金;
2
2 表达式 温度和压力都变化时:f=c-p+2; 压力一定时,f=c-p+1。
3 应用 ①确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最多平衡相数。如单 元系2个,二元系3个。 ②解释纯金属与二元合金的结晶差别。 纯金属结晶——恒温;二元合金——变温。
3
三、 相图的表示与建立 1 状态与成分表示法 温度-成分坐标系。 坐标系中的点-表象 点。
WO
W XL
ab
W
XXL
ar
W X L ab
WL
rb
W
ar
6
2)数值确定:直接测量计算或投影到成分轴 测量计算。 3)注意:只适用于两相区;三点(支点和端 点)要选准。
WL
X X
rb
WO
W XL
ab
W
XXL
ar
W X L ab
WL
rb
W
ar
7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一 匀晶相同及其分析 1 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 转变。 2 匀晶相图: 具有匀晶转变特征的相图。
(α+β)共晶体
37
③共晶合金结晶过程中的相的相对量计算。
恰好要发生共晶反应时:L相,相对量:100 %;
共晶反应过程中:三相(L+α+β),不适用 杠杆定律;
共晶反应刚好结束:两相(αm+βn)mLeabharlann en 100% mnn
em mn
100%
38
室温下:两相(αf+βg )
f
2n 100% mn
g
2m 100% mn
共晶线上e点以左——亚共晶合金; 共晶线上e点以右——过共晶合金;
30
成分位于m点以左和n点以右的合金——端部固熔 体合金
mf线为Sn在Pb中的溶解度线(或α相的固熔 线)。温度降低,固溶体的溶解度下降。从固 态α相中析出的β相(Sn析出时不是以单质的形式 析出,而是以固熔体的方式析出)称为二次β, 常写作βⅡ。 二次结晶可表示为:α→βⅡ 。
60
第四节 二元包晶相图
包晶转变:由一个特定成分的固相和液相生 成另一个特点成分固相的转变。
包晶相图:具有包晶转变特征的相图。
61
一、 相图分析 点、线、区。
62
二、 平衡结晶过程及其组织 1 包晶合金的结晶 结晶过程:包晶线以下,L, α对β过饱和- 界面生成β-三相间存在浓度梯度-扩散-β 长大-全部转变为β 室温组织: β或β+αⅡ。
第四章 相图
相图(Phase diagram )——描述系统的状态、温 度、压力及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表征——材料系统中相的状态与温度及成分之 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水的P-T相图
1
第一节 相图的基本知识
一相
体系——热力学所研究的原子、分子等集体称 为系统或体系。
相——在一个系统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的均 匀部分称。 二 相律 1 相律 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系统的组元数、相数和自 由度数之间的关系。
③ 室温组织(α+βⅡ) 其中βⅡ一般分布于相界面上,有时也在晶内 析出,呈细小颗粒状。
相对量计算:
4g
f
100 % fg
II
4f fg
100 %
35
2共晶合金的结晶过程 ① 凝固过程(冷却曲线、相变、组织示意图)。
36
② 组织: 共晶转变刚好结束后的组织:(αm+βn) 室温组织:(α+β+αⅡ+βⅡ)(二次相为脱熔 转变产物) (因为二次相依附共晶体中的 同类相析出,因此难以辨别) 通常室温组织:
100 %
f
mg 100 % fg
实际αm不是100%,而是 m
en 100% mn
最终得到的α+ βⅡ的相对量为
II
mf fg
100 % m
mg fg
100 % m
40
请思考有没有其他的 计算方法
问题:用下式计算βⅡ?
m
en mn
100%
f
2n 100% mn
41
3 亚共晶合金 ① 凝固过程(冷却曲线、相变、组织示意图)。
共晶组织:共晶转变产物。(是两相混合物)
26
一、 相图分析(相图三要素) 1 点:纯组元熔点;最大溶解度点;共晶点 (是亚共晶、过共晶合金成分分界点)等。 2 线:液相线(结晶开始)、固相线(结晶结 束线);溶解度变化曲线。
Pb-Sn相图 27
3 区: 3个单相区(L、α、β) ; 3个两相区(L+α、L+β、α+β) ; 1个三相线(区)。
k0=Cs/Cl
17
18
3 溶质分布: 液、固相内溶质完全混合(平衡凝固)-a; 固相不混合、液相完全混合-b; 固相不混合、液相完全不混合-c; 固相不混合、液相部分混合-d。
19
20
4 区域熔炼(上述溶质分布规律的应用)
21
5 成分过冷及其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1) 成分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
际温度分布共同决定的过冷。 2) 形成:界面溶质浓度从高
到低-液相线温度从低到高。 (图示:溶质分布曲线-匀晶相图- -液相线温度分布曲线-实际温度分 布曲线 -成分过冷区。)
22
3) 成分过冷形成的 条件和影响因素
条件: G/R<mC0(1-k0)/Dk0 合金固有参数:m, k0; 实验可控参数:G, R。
粗糙-平滑界面:具有不规则或复杂组织形 态(由于两相微观结构不同)
所需动态过冷度不同,金属相任意长大,另 一相在其间隙长大。可得到球状、针状、花朵 状、树枝状共晶体。
非金属相与液相成分差别大。形成较大成分 过冷,率先长大,形成针状、骨骼状、螺旋状、 蜘蛛网状的共晶体。
58
典型共晶组织形态
59
3 初生晶的形态: 金属固溶体:粗糙界面-树枝状; 非金属相:平滑界面-规则多面体。
( ) 2m 100%
me
I
2e 100% me
44
室温下:α初(或者αI)+βⅡ+(α+β)
( ) 2m 100%
me
I
2e me
mg fg
100 %
II
2e me
fm 100 % fg
45
4 过共晶成分合金的结晶 过程与亚共晶成分合金的结晶基本一致,
二者组织组成物恰好相反。 室温下:β初(或者β I)+ α Ⅱ+(α+β) 采用杠杆定理计算和分析与亚共晶合金一样。 要求:自己试着推导和分析
48
49
组织组成物的相图
相组成物的相图
50
三、 不平衡结晶及其组织 1 伪共晶 ① 伪共晶: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完 全的共晶组织。 ② 形成原因:不平衡结晶;成分位于共晶点 附近。
51
条件:快速冷却到α相和β相的液相线下,初 晶的析出被抑制,同时两相都呈饱和状态同时 析出,形成共晶转变,得到伪共晶。
成分表示:质量分 数或摩尔分数。
二元相图的表示方法
4
2 相图的建立 方法:实验法和计算法。 过程:配制合金-测冷却曲线-确定转变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