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走进论语PPT课件
h
25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h
26
孔子虽非帝王,但 历代帝王皆以孔子 的思想治国,故敬 奉为先帝,特做帝 王像
h
27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大思想家:
①内圣外王成为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想人才的标准; ②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正统思想。
2、大教育家:
开创私人办学先河,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 重要作用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
2、个人因素
试图恢复周礼来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h
13
请猜一猜下列成语都是写谁的
• 一箭之仇 • 老马识途 • 退避三舍 • 问鼎中原 • 一鸣惊人 • 三令五申 • 卧薪尝胆 • 秦晋之好
h
14
“礼”的思想: 不知礼,无以立也。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
——《论语·颜渊》16
(2)方法 ----- 行“忠恕”之道 根据自己内心体验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 推己及人
《 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
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
h
17
表现:
38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h
10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 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经》 《周礼》书影
《诗经》书影
h
11
二、开创儒家思想(大思想家)
1.儒家思想产生背景
——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思想)
2.儒家思想核心内容
礼:
仁:
做事”。
开 私人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三千 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 人。孔子
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h
47
《论语》是一部__语_录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h
9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 而耳顺”。 60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 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 然笑曰:“然哉,然哉!”
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
有积极意义。
h
15
“仁”的思想——核心 (伦理范畴 )
(1)含义: “爱人”
人—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 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3、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 ,为中华文明 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 成部分
5、欧洲启蒙思想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h
28
冰火两重天 ---近代以来孔子的地位
1.春秋、战国、秦、汉初----冷遇 2.汉武帝之后----正统 3.维新派----改革先师 4.陈独秀----打倒孔家店 5、批林批孔---文革时期 6、传统文化代表----现代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朝
成为正统 董仲舒/汉武帝 独尊儒术
宋—明 复兴发展
程朱/陆王 理学/心学
明清
受到批判 李/黄/顾/王 反对专制
近代
动摇崩溃 陈/李/胡/鲁 民主科学
当今
新的曙光
————
h
精华糟粕 22
三、古代大教育家
创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面 2.教育目的: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仕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是我国六第经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
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
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
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
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进行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
h
35
❖ 打倒“孔家店”
1974年1月18日 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h
36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打入地狱 叛徒林彪、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
鼓吹“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
红小兵齐上阵,
口诛笔伐狠狠批。
嗨!
h
37
重返圣坛?
•
诺贝尔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
新救世主:“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
孔子的世纪。
h
礼与仁的关系
仁
礼
中庸:
中庸
3、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
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
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h 。
12
经济上: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1、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政 崩治 溃上变 新:的旧王时势室期力衰,矛微盾“,礼激诸崩化侯,争乐霸坏,”分,封制走向
“互为表里”
中庸之道
(哲学范畴 )
礼仁关系: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 的统治秩序
h
19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 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h
29
走上圣坛
• 汉平帝时封“褒成宣尼公” • 唐代加封为“文宣王” • 元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h
30
历代评价
•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
之谓集大成。
——孟子
•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h
31
历代评价
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h 。
20
礼、仁、中庸三者的关系
中庸(调和方法)
仁
礼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个人的道德修养 (内在)
外在的规范约束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h
21
简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发展时期 地位(阶段) 代表人物 主张/行为
春秋
开始创立
孔子
仁/礼/德治
战国
发展完备
孟子/荀子
仁政/礼
秦朝
受到摧残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 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
5.教学成果:
h
23
学习态度:学知而之时 为习 知之 之, ,不 不亦 知悦为乎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温思故 而而 不知 学新 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h
24
整理编撰“六经”
孔子不仕,退休诗书(图)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贵贱有序”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正名
的形评奴成价隶西:社周孔会时子规天推范下崇制安周度定礼。局,孔面恢子,复代避周表免礼奴春,隶秋实主时质贵天是族下维利动护益乱摇,局摇违面欲背。坠
h
49
h
50
谁动了中国h 的良心?!51
h
48
中国古代思想的“三家店”,在上古 中国,这三家是儒、道、墨。到了唐朝, 墨家消失了,代之以汉代开始进口的佛 家。因此也是三家:儒、道、佛。南老 对这三家各有一喻:儒家好比是粮食店, 是天天要吃的;道家好比是药店,在社 会有病(动乱)时要用到;佛家则是个 百货店,日常百货也是必不可少的。
巍巍儒释道,泱泱华夏魂
•
夫子之道,不可须臾去也。不
闻之,是无耳也;不见之,是无目
也;不言之,是无口也;不学之、
不思之,是无心、无精爽也,尚可
以为人乎哉?
——李觏(gòu)
h
32
历代评价
•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
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
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
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h
33
历代评价
•
天不生夫子于中国,中国当如何?
曰不夷狄如也。
——《樊川文集》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