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创业成功案例淘宝创业成功案例1:曹青,七格格Top潮店创始人兼CEO,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入选《福布斯》“中国三十位三十岁以下的创业者”榜单。
从淘宝店到成立公司,从而实现财务自由,这个80后的清秀女生,是无数草根创业者心中的标杆。
2006年-2008年2008年3月21日,组建起了我们的客服团队;2008年8月,海蓝风情T恤热卖,我们晋升到了5钻。
2009年2009年1月-4月间,我们从1皇冠升至2皇冠;2009年7月,强势推出OTHERMIX和IAIZO两大自主品牌;2009年9月,“七格格”正式注册公司,全称: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09年11月,日销售额第一次突破53万;不到6年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临平女孩曹青准备“退隐江湖”了。
“以后我每天只会上半天班,一半家庭,一半工作。
”说这话时,曹青刚刚做完孕检,她的孩子还有60多天就要出生了。
“现在公司各个部门都有负责人,团队搭建得很成熟了,我希望能把更多时间放在家里”。
作为“史上发迹最快最成功的网店——七格格”的掌门人,曹青觉得工作就是为了开心地生活。
这是电子商务快速造富时代里最常见的一个选择。
创业成功后,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创业者就可以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
2006年,24岁的临平女孩曹青以4000元起家,用“七格格”这个名字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网店。
这条路并不好走。
“我们也是跟其他淘宝店一样,一步一步做大的。
最初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午饭晚饭都是拿盒饭草草对付掉的。
”曹青这样告诉记者。
每个月至少推100~150个新款,保证店铺内货品不少于500款的硬性规定,使得这家打着“潮”字号的小店在激烈的网络竞争中势头迅猛。
随着七格格的网店越做越大,危机接踵而至。
由于质量不过关,七格格一度遭遇700多个中差评。
曹青靠一封言辞恳切的公开信渡过了难关:“这封检讨书,我整整写到凌晨3点才停笔,文字都是发自内心。
”现在,七格格独立的B2C已经上线,男装品牌也将于近期上线,年销售额超过3个亿。
七格格、麦包包、千姿百袋等浙江网络名牌,都是抓住了电子商务的机遇,实现了各自的创业梦。
余老师5000元起家10年发展成17家连锁店品牌下面先把我创业这12年的历程与大家说说,2002年怀揣着借来的5000元,到2012年,拥有自己的品牌,十家直营店,十家加盟店,并注册成立公司,从20岁的朦胧不懂到30岁的成熟沉淀,始终如一的,依旧是心里的服装梦。
“只要心存信念,就一定可以。
”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同时也成为了品牌的代言词及所有员工勉励自己的一句话。
2002年7月,5000元的本钱开第一间店,不到一个月回本,净赚7万左右.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2002年9月,开第二家店,投资5万左右,30平方.2003年3月,开第三家店2006年2月,成为二级批发商2007年,直营店6家,注册品牌2008年,直营店7家,开始第一家加盟店2012年,直营店9家,加盟店8家,正式成立公司.开始研发设计.2013年,突破20个店,公司员工50多人,同期正式成立产品设计部,自产研发.那一年的夏天,我20岁,那时的自己很简单很肤浅,开店,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爱美之心,身无分文的自己每天四处借钱,好不容易,凑够了5000元,可是远远不够,看中的店,顶手都要几千了,那个时候,有朋友提出合开,可是我总觉得合开的生意做不长久,于是我建议合租不合店,当时朋友听了很疑惑,因为那时候还没听说过有人这样操作过,第二天我就把方案给了她,合租店面,中间隔板,店招一体,我们当时的设计是自己通宵达旦画出来的(这个习惯延续十年,每店设计都是自己手稿画出来的),从外面看看不出是分开的,进店了才发现一边饰品一边服装,这个方式及设计吸引了许多眼光,于是开业第一天,在小小的5平方的空间,我们创造了7000元的奇迹,当天净赚3000多,这么多年后,我依旧能够非常清楚的想起那时候的心情,激动,兴奋,整夜未眠…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跟在13行开档口的朋友到中大的时候,我的眼前被中大那些时尚的面料与辅料吸引着,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逛了整整8个小时,背着那一大袋色卡回到酒店时候的那种心情,我很兴奋,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那一晚整夜都没有睡觉,对着那近百色卡图在那边记录着,这个我要做什么,那个我要做什么,天生的嗅觉让我对着简单的雪纺面料我就能联想出很多很多的款式,甚至怎么样去卖.我被自己这样的执着与热情打动了,我决定一定要做自己的东西,不管有多累,于是,开始了我的自主研发之路.继续我刚才的自主研发,我真的觉得12年最大的困惑和改变就是踏上自主研发之路中学那个时候只有17家店,自己做货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做太多怕压,太少没有工厂愿意做,或者加工费太贵。
开始的时候,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去找,去谈,去磨,去对比,去筛选,到后面选定工厂以后,开始着手设计工作室,招聘设计师,打板师,样衣师等等,我对这一切完全陌生,记得第一次在面试设计师的时候,我很紧张,我不知道怎么去问,怎么去谈.那段时间,天天都会与工厂的人聊天,了解设计师薪水,了解版型,一点一滴摸索着,刚开始不懂,看设计师稿图时,觉得很好玩,基本照单全收了,第一个月请了5个设计师,后面财务部第二个月利润表出来显示玩了半年多,基本上对设计,工厂,面料等已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去年的下半年,自主研发的产品在我们的所有货品销售当中已经占一半的业绩,看到这些报表的时候,心里甚是欣慰IT男辞职创业卖内衣白手起家年营业额破四千万一副黑框眼镜,外加一个黑色双肩包,休闲衣,30岁的刘源浩出席会议等各种场合,至今仍是一副典型的IT男装扮。
4年前,他还是武汉一著名通信科技公司非洲项目的外派员工。
现在,作为武汉爱生活网络公司的总经理,他创立了自己的女式内衣品牌。
昨日,刘源浩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他卖出了30万件文胸,他不无骄傲地说:“网上销售文胸应该是第一名。
”不过,他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有些仿冒品冲击了我的市场,去年营业额增长不大,总共只有4000多万元。
”大学卖耳塞“起家”读研没花家里一分钱在江夏区光电谷科技孵化器长咀科技园,刘源浩拥有千万余平米仓库,数百个纸箱里面是自己创立品牌的各种型号和各种花色的胸罩。
刘源浩来自黄石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上有4个姐姐。
2002年考入武汉科技大学。
家境贫困的他总琢磨着能自己赚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2005年,读大四的他趁着学业宽松,和室友逛汉正街,在一家店铺内,他发现了一种防噪音耳塞,当即看到大学生集体生活的强大需求,和室友一起凑了500块钱,以每对1元左右的价格拿货,到校园里以4元价格出售。
在路边支了张桌子,刘源浩写了一条海报广告,“给你一片宁静的学习和休闲空间”,不到一天的时间,耳塞销售一空。
很快刘源浩发现光靠站在校园里卖既费时间,也没精力。
他在高校的周边商店选了6个点,用2块5的价格将货铺进商店,由小店代售,每月只跑两三趟收款,每月几百块的生活费就出来了。
毕业后,他考取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通讯专业的硕士,继续这份兼职。
一天,他在代卖店发现了竞争者,别人以更低的代销价给了店家。
当时,商业网站已经兴起。
为了竞争,他盯上网络,想通过网络卖向外地。
辞IT业10万年薪开网店卖文胸刘源浩的一名室友做过网站,经他的指点,刘源浩自己研究了一个月,买了一个域名,开发了一个网站销售系统,转到网上卖耳塞。
就这样,他白天上课,晚上打理网上的生意。
读研期间,他的宿舍堆满了耳塞,每月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到2008年研究生毕业,他没花家里一分钱,账上还有3万元存款。
硕士毕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某通信科技公司做技术支持。
头一年,刘源浩就被派到非洲的乌干达做项目。
他让女朋友接手网店,定期给他“汇报”销售的情况,刘源浩则“遥控”女友进货销售。
结婚有了小孩后,刘源浩不愿长期驻外,这时,他用耳塞、眼罩和竹炭包搭配出的一款产品“旅游三宝”网上热销,网店人手紧张,2009年,他下决心辞去年薪10万的工作,回汉创业。
然而,随着一些厂家开始涉足网上直销,刘源浩的代理产品失去价格优势。
形势逼迫他再次做出选择。
当时,电视购物盛行,但网上卖同样产品,价格更便宜。
经反复尝试,他挑选了女式内衣做代卖产品,有标准尺寸,有稳定客户,而且退货率还比较低。
持续半年后,网上再现价格战。
几番挫折让刘源浩感到,不能再走代理的老路,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否则只能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
开创自有品牌练成女性内衣行家2010年5月,他注册了女性内衣品牌,请专业设计工作室,开发各种款式的内衣。
一来二去,他成了行家:“和老婆逛商场,她去买衣服,我就去看内衣,一说头头是道,营业员听得目瞪口呆。
对文胸,从排扣、花边,到肩带,没有一个环节我不清楚。
随便一款文胸,拿在手上一摸材质,我心里就一清二楚。
”刘源浩在浙江和广州采购原材料,并请那里的设计师跟随市场,设计各种款式。
订阅各类内衣杂志,看各种款式,学习掌握内衣的潮流。
每次的款式都是由他拍板定夺后,在广州一些工厂下单生产,然后产品集中到武汉。
运用他开发的管理流程,组织配送到全国各地。
第一年,刘源浩的营业额做到了300万。
2011年,就达到了1800万元。
次年,营业额翻番到3000多万,如今公司员工已发展到50余人。
他请国外的模特摄各种内衣图片,在网上不断推广品牌,甚至还请了明星代言,客户遍布全国各省市,还销售到东南亚等国家。
目前,刘源浩正在申报江夏区科技局的创业扶持资金。
从大学时卖耳塞起步,从一个网店,到今天创出品牌。
刘源浩说:“毕业时考公务员都很热,我从来没想过,就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借着经济大势,只要想好下一步,我就要去闯,去做,相信能白手起家。
”裂帛7年创业:从尼泊尔小店裂变为年销2亿的淘品牌从一家倒卖尼泊尔印度服饰的小淘宝店到如今年销售额逼近两亿的淘品牌,裂帛(Rip)用了7年时间。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主打民族风的服装品牌从设计风格、运作节奏到团队文化都带着创始人汤大风姐妹个人明显的印记。
如今,裂帛有意识地淡化创始人色彩,努力在5年内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而这家以设计见长的淘品牌,最终希望成为的,是被国际服装设计同行认同的设计师品牌。
汤大风的裂帛“小时候,我一心要成为一个三毛一样的人。
写东西,到处走,有个爱情,拿金钱不当回事,塞在枕头套里,散落在撒哈拉的荒漠的风中。
去总督府偷玫瑰,和部落人在一起,给他们吃小药片。
多神论者,苏菲主义,相信不可预知的神秘力量,然后在还年轻的时候,早早地死掉。
”这是汤大风写的自白文字。
汤大风,裂帛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原名汤险峰,曾用名不祥。
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而后一直北漂,2006年成立裂帛品牌。
说裂帛是“汤大风的裂帛”可能会让她不高兴,因为这个创始人厌恶被标签化,尤其厌恶被现代商业性质的各种称谓和角色标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