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最新资料推荐------------------------------------------------------
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班主任工作经验点滴之谈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赏识、表扬、鼓励在课堂上热闹极了,真乃是课改潮中教育,听取掌声一片。

一时间,广大教师视表扬为灵丹妙药,大力宣扬让学生说,哪怕是说的不作边际,让学生想,哪怕是想的异想天开,笃信只要让学生吃上这剂良药就可以根除犯错顽疾,似乎表扬越多,带来的教育效果就越佳。

诚然,表扬是一种易于使用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但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不只有表扬,更需要及时的,有效的,艺术的批评。

因为批评及时,方法灵活,收效如意;批评过火,动辄训斥、体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更应注意批评艺术。

我从教的十五余年中,甜酸苦辣都尝过啊! 因此,在现在的学生都娇气下,我们更应讲究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做到热爱学生,因为热爱学生是艺术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

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

1 / 8
他也时刻记着:
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用讽刺、训斥、挖苦、体罚等极端措施,但这些做法,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孕育,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

甚至酿成悲剧。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

班主任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做到任何时候都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批评是对他的爱,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其次是艺术的批评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艺术的批评应遵循客观性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防止认识上的主观主义。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批评不至于变成空穴来风。

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纠正错误
---------------------------------------------------------------最新资料推荐------------------------------------------------------ 的目的。

2、艺术的批评应遵循公正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批评时,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允、平等、正直,即我们在对待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上,在对待优等生与学困生上,在批评方式与语言上都要出于公心,处理公正。

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戴,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每个学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权利。

3、艺术的批评应遵.启发性原则。

批评的目的是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步入正道。

故我们在批评教育中应讲究启发性原则。

我们的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而是主人翁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

在批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感情,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愿望。

不仅如此,而且艺术的批评更重要的讲究个别批评与群体批评相结合,如果是对班集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群体教育,要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如:
我对班上学生浪费时间的现象,在班会上,我突然叫全班同学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都扔掉,同学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动手,这时我对大家说,让大家把钱扔掉,可是同学们却舍不得,时间就是金钱,
3 / 8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为什么有人浪费时间,却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呢?仅仅几句话,说得同学们陷入了深思。

如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则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

本班有一名学生,生性好动,经常惹是生非,虽然多次教育,但收效甚微。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他打篮球很棒,便抓住机会,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多练,争取在全镇篮球比赛上为学校出力。

此后,他一下课就拿着篮球往外跑。

在比赛中,他果然取得了好成绩。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扬声中,他竟显得有些羞涩。

趁此机会,我又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任何事情都跟打篮球一样,只要下功夫,就一定会成功。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要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动,最好少用命令的形式去提出要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诗告诉我们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尤其是对待后进生,面对他们,班主任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所以,在语言上会无意识地挑有刺激性的、挖苦和贬斥味的。

这样的话,有时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把教育的大门关上。

---------------------------------------------------------------最新资料推荐------------------------------------------------------ 如果班主任能尽量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那么,这样的语言就会像美妙的音乐在学生心灵深处奏响,激发他奋发向上。

然而,学生心理活动很微妙,也很复杂,我们批评学生时必须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和风细雨,采用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

因此,批评的艺术应运用多种方式。

1、提醒式批评。

对于性情机敏,疑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宜采用提醒式批评。

即:
暗示、提醒、启发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如果忽视了他们机敏、多虑的心理特点,草率地采用大量的正面批评,则可能使他们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形成不必要的自我矛盾冲突,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2、.启发式批评。

那些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头脑比较有条理,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自我醒悟。

因此,我们宜采用启发式批评,只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觉悟、自己改正。

3、.商讨式批评。

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否定心理明显、容易激动的
5 / 8
学生,宜采用较为缓和的商讨式批评。

只要以商讨的口吻,平心静气地把批评信息传递给他们,就不会产生剑拔弩张之势,避免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从而增强批评的教育效果。

4、迁回式批评。

对自我觉悟和自我意识差,理智感弱,易受感化的学生,则可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迁回式批评。

在批评教育时,若能把道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中,引导犯错误者认识悬崖勒马的重要性和浪子回头的可行性,让他们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成自我检查,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过错,坚定改正错误的意志,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去师父辞行:
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了。

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

满了。

---------------------------------------------------------------最新资料推荐------------------------------------------------------ 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

满了吗?师父问。

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了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溢出来。

满了吗?师父再问。

徒弟似有所悟。

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笑问。

徒弟无言以对。

面对徒弟的缺点,师父既没有姑息迁就,也没有严加训斥,而是以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诱,这位师父所采取的别致的批评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班主任学习。

5、触动式批评。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依赖心理较强,或所犯错误严重但又怀有侥幸心理,不愿承认错误的学生,则应运用态度严峻、语调激烈、言辞尖锐的触动式批评。

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才会令他们自觉地进行反省,努力去改正错误。

批评有法,但先定法,批评是一帖苦口良药。

我们只有正确把握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真诚热爱学生,真
7 / 8
正了解学生并对其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学生才乐意接受我们的批评教育,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