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
所谓电子政务, 普遍认同的含义是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政务活动平台建立在网络环境下, 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 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 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成长是适应经济计谋转型, 增强自身扶植, 强化社会治理和大众办事本能机能的必经之路。
但目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 由此导致电子政务领域尚未发展成熟。
一、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
事实上, 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密切关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向。
“十二五”期间, 政府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规划, 作为鞭策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在此期间, 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光辉的发展历程, 地方各部门普遍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 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 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电子政务营业的覆盖率达到70%。
2016年,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提出为推进政务公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新闻媒体为载体, 推行“互联网+政务”, 提升公众的参与度, 督促政府有效施政做出了良好的政策引导。
进入“十三五”阶段, 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获得
进一步提升。
从宏观层面看,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阻且长。
如何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和如何构建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兼容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成为“十三五”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大数据环境下, 智慧政府, 服务型政府等政府发展理念成为推崇的热点。
智慧政府主张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 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
而服务型政府主张政府以为民服务为宗旨, 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服务理念。
推行电子政务, 实际上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 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广阔的成长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时期的末期阶段, 在“十三五”规划中, 电子政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经有广泛应用, 政府也在进行“放管服”改革和集中审批流程再造等创新,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定会越来越快。
2018年我国的国家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6811, 位列第65名, 相比四年前的第70名(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5450) 提升了五个名次, 充分表明我国电子政务综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