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六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六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六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判断题1.一般认为,运动中的能耗率与运动强度成负相关。

()×人体运动时能量消耗明显增加。

2.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说,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气体量。

()√【解析】即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3.心迷走神经作用于心脏可以使心搏加快加强。

()×【解析】其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心搏减慢减弱。

4.一切随意运动,严格地讲,都是反射。

()√【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5.测量所得到的观测值是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组合而成的。

()√6.体育科学研究者智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和思维能力。

()√【解析】体育科学研究者智力结构包括五大基本要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思维能力。

7.体育课的负荷包括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方面。

()√【解析】在体育课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8.流感疫苗每人每年只需注射一次,接种后7~15 天产生抗体,并在体内延续一年。

()√【解析】一般在流感流行高峰前的1~2 个月接种。

接种后一年内基本上能免除或降低流感对身体的危害。

9.骨折后如果膜存在,骨组织自身可愈合和再生。

()√【解析】在骨的表面有一层骨膜,它对骨的再生和生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骨折后 1 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开始大量分裂增生,形成新生骨,并从骨折两端沿着血肿机化后变成纤维组织,最后两端连接一起,将纤维组织变成骨组织。

10.运动时强调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升高体温。

()√【解析】准备活动的作用在于调整赛前状态、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

11.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外侧,是人体中最强有力的肌肉之一。

().×【解析】股四头肌有四个头,分别为骨直肌、骨内侧肌、骨外侧肌和骨间肌。

它们分别位于大腿前面中部、前内侧、前外侧、骨直肌深部。

粗略说,股四头肌整体位于大腿正前面及两侧全部的范围。

12.皮肤具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和感受器。

()√【解析】皮肤具有丰富的感受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多种刺激。

13.酶是具有催化活动性和特异性的特殊蛋白质。

()×【解析】酶是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4.可以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来抢救电击伤、窒息和溺水的人。

()√【解析】胸外心脏按压适用于各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心脏疾病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的心博骤停。

15.运动美感是先天具备的个体对运动美的认识和体验。

()×【解析】运动美感主要来源于身体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把自我潜在的愿望变成现实的需要的一种倾向。

这一美的需要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16.一般情况下,风速不大时,顺风投掷(铁饼),应适当增大出手角度,逆风时应适当减小出手角度。

()√【解析】在投掷铁饼时,逆风情况下,出手角度要小些,顺风情况下,出手角度要大些,以减小空气的阻力作用和增加空气的升力作用。

17.支撑反作用力是影响人体跑速的主要内力之一。

()×【解析】支撑反作用力是影响人体跑速的主要外力之一。

18.当风速超过2 米/秒时,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空气起助力作用。

()×【解析】空气助力或阻力应考虑顺风和逆风的区别。

19.投掷最后用力动作的顺序要遵循从上到下。

()×【解析】投掷的用力顺序应当要遵循从下到上,从下肢到腰部到上肢的用力顺序。

20.重力在人体运动时,总是起着阻力的作用。

().×【解析】人体重力在滑雪运动的大部分动作中都起到助力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你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1.完成具体肌肉动作是通过()A.视觉B.肌肉本体感觉C.皮肤感觉D.前庭感觉.B 【解析】肌肉周边分布有各种本体感受器,能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伸展程度。

2.对评定生理负荷量,最简便易行的实用指标是()A.心率B.血压C.肺活量D.尿蛋白A 【解析】心率较之血压、肺活量和尿蛋白都简便易行。

3.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称为()A.准备活动B.赛前状态C.进入工作状态D.稳定状态C 【解析赛前状态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准备活动使肌肉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兴奋性提高的痕迹;进入工作状态是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稳定状态机体处于最好的机能水平。

4.健康成人一次失血过多,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这些不适症状出现的失血量为()BA.500mLB.1000mLC.1200mLD.1500mL5.运动解剖学这一门学科研究的是()A.人体生理变化B.人体形态结构及运动规律C.人体生化机制D.运动疾病B 【解析】运动解剖学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运动规律。

6.人体的组织分四种基本类型,它们是()DA.上皮组织、肌组织、骨组织、软骨组织B.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骨组织C.肌组织、骨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7.学生的一学年中在哪一季应少排新课,多安排复习?()A.第一学季B.第二学季C.第三学季D.第四学季D 【解析】根据人体机能各器官的工作周期而定。

第四学季因学习能力显著下降,要少排新课而多安排复习。

8.下列哪一味中药不能起到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A.枸杞B.板蓝根C.大青叶D.贯众A 【解析】枸杞有补气强精,滋补肝肾、抗衰老、止消渴、暖身体、抗肿瘤的功效,没有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9.机体处于无氧状态时,体内糖分解产生的最终代谢产物是()A.二氧化碳B.乳酸C.酮体D.水B 【解析】糖代谢的途径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乙醇或乳酸,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0.夜盲症是指在黑夜中不能辨别周围事物,主要是体内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KD.维生素DA 【解析】夜盲症主要是人体缺乏维生素A。

幼儿缺乏维生素D 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成年人缺乏维生素D 会导致骨质疏松。

11.运动后不宜立即进食,至少应休息()A.10minB.20minC.30minD.40minC 【解析】运动后骨骼肌、心肌都处于兴奋状态,此时胃肠蠕动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至少应休息半个小时。

12.篮球中“人盯人”战术,就要求运动员加强().AA.注意范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转移D.记忆13.教育部规定:学生每天平均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是()DA.30minB.40minC.50minD.60min14.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具体体现在()A.游戏、基本体操占时数比重较大B.包含跳跃和投掷项目C.运动生理和运动卫生知识D.女生安排艺术体操C 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简单、易学、不易受伤的运动。

15.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A.甲状腺素B.胰高血糖素C.性激素D.胰岛素.D 【解析】胰岛素调控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16.人际关系因素属于发展学生的()CA.心理健康水平B.身体健康水平C.社会适应能力D.智力发展水平17.学生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指()A.速度B.体能C.力量D.运动能力B 【解析】体能是运动过程中基本的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是指个人的活动能力。

18.为了有效地发展体能,教师要控制和调节的基本要素是指()A.身体素质B.运动能力C.身体健康D.负荷与休息D 【解析】教师协调运动负荷与间歇的时间是发展体能的基本要素。

19.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指()BA.掌握体育知识技能B.教育、教养和发展C.积极启发学生思维D.直观与讲解20.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指()AA.体育教学B.课外活动C.课外训练D.课外竞赛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1.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220-年龄(岁)。

2.生命的基本特征至少包括.生殖、.新陈代谢和.应激三种。

3.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

4.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依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赛前状态、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稳定工作状态和恢复。

5.体育科学是整个人类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系统的学科群。

6.文献综述分为综合性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7.关节面多为一凸一凹,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关节面都被覆一层软骨。

8.人体内的骨骼肌一般由中部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

肌肉内还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9.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的不同,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0.椎间盘由周围的纤维和中央的环髓核两部分组成。

1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12.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是咽。

13.人体中的脂溶性维生素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14.儿童少年每日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小时。

15.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体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1.试说明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调整赛前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2)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3)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2.简述判定篮球比赛回后场的三要素。

(1)球队控制球; (2)在前场最后触球; (3)在后场首先触及球。

3.7 个球队参加单循环比赛,计算出比赛的场数、轮次,并排出轮次表。

单循环比赛的总场数为N(N-1)/2=21 场;轮次为7。

轮次表如下: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1-77-66-55-44-33-22-1 2-51-57-46-35-24-13-7 3-62-41-37-26-15-64-6 4-03-02-01-07-07-05-0 (或者)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1-01-71-61-51-41-31-2 2-70-67-56-45-34-23-7 3-62-50-47-36-25-74-6 4-53-42-30-27-06-05-0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论述完整技术教学的优点。

【答案要点】完整技术教学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