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胡经国六、人类将主导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据报道(2006040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近4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当大量物种如同“多诺米骨牌”,一个个接连灭绝时,人们不禁要问: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1、“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2006年3月20日,为期12天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CBD)第八次缔约国大会(Meet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COP),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拉开序幕。

来自1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发表报告说,目前正处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危机关头,其规模与史上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相当。

同时,人类也可能位列此次灭绝之中。

他说,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

地球人口多达65亿,而且还在增长。

人类制造了危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因素,诸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乱砍滥伐、滥捕乱猎、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变暖等。

现在,地球生物灭绝速度,比历史平均水平快1000倍。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2、每年生态系统创造价值33万亿美元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描述了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及其形成的自然格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就不可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

就算可以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喜欢这个无生气的、光秃秃的世界;也感受不到树林带来的绿意,海洋带来的蓝色;也不会有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和穿的衣服。

1997年,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功能进行了数据评估。

每年全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折合成经济价值是33万亿美元(当时1美元约合8元人民币);而每年全球各国GDP加起来大约仅为18万亿美元。

1998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团,做了一个名为《与生命为伍》的报告。

该报告提出一个概念,即:生物多样性是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资本。

3、近百年物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的灭绝与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过程,两者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据估计,物种自然灭绝速度,大约为每100年仅有90个物种灭绝。

在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

以哺乳动物为例:在17世纪时,每5年灭绝一个物种;而到了20世纪则每两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就鸟类而言,在第四纪更新世(更新世,亦称洪积世。

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

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早期,平均每83.3年有一个物种绝灭;而在现代每2.6年就有一种鸟类从地球上消亡。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有灭绝的危险。

1990~2020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将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15000~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140个物种。

由于未对生物物种进行大量彻底研究和翔实记录,因而科学家们很难计算出物种灭绝的确切速度。

世界保护联盟(IUCN)的统计显示,只有175万个物种经过科学鉴别和记录,1200多万个物种尚待研究。

据IUCN的科学家估计,截至2004年底,实际上约有23%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61%的爬行动物、31%的两栖动物和46%的鱼类,濒临灭绝。

其中,还未包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角色的100万种植物和昆虫物种。

4、人类在最后一秒能否按下停止键据认为,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面貌。

但是问题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并非“刀枪不入”。

根据计算机模拟,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地球生物最快将于25世纪末完全灭绝,误差不超过100年。

这也就是说,在400年后,我们的子孙有机会亲眼看见地狱来临。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犹如已经开启的定时炸弹,人类需要和时间赛跑。

至于人类是否能够在这颗定时炸弹起爆的最后1秒按下停止键,没有人知道。

但是,如果人们还是不停止对自然的破坏,那么死亡要比生存更加容易得多。

链接: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

该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其常设秘书处,设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是全球履行该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

一切有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缔约国大会的通过。

该公约的签字国大约有188个。

七、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人类会灭亡吗?据有关资料(20061009),人们不尽要问: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人类会灭亡吗?答案是:有可能。

1、关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部分资料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

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如果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减少的情况,推及英国其它昆虫,以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么显然地球人类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

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百万年里灭绝了。

”蒋志刚博士说。

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世界上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2、前五次生物大灭绝是自然而为自从距今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生物大灭绝事件已经发生过五次。

在地球历史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 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大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而发生在距今大约 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 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据认为,前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而造成的。

例如,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而造成的;而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生物大灭绝,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原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而造成的。

3、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人是祸首现在正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蒋志刚博士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例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

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界的干扰越来越广泛而严重。

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居住区、公路、农田、水库等等。

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

“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

”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

”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那么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仅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才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因而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那么到2050年,现今的1/4到1/2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4、新物种难以产生专家指出,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而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根据化石记录,在每次生物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生物类群。

在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是,蒋志刚博士认为,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

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

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那么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

但是,现在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再进化了。

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

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

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

当它被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崩溃。

如果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那么最终时刻的来临,人类会成为幸存者吗?5、2050年地球100万物种灭绝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1/4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