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02年第3期(总第116期)解读贵州蜡染服饰图腾及其传说Ξ韩红星(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贵州贵阳 550001)摘 要:探究蜡染这部“无字史诗”的奥秘,图腾和神话传说是其最好的注解,它们蕴藏着民族的历史记忆,蕴藏着民族的宗教信仰,蕴藏着民族对生活的希冀和诠释,是我们探究少数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信息源。
关键词:蜡染;图腾;传说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2)03-0073-03On the Totems and Legends of W ax Printing In G uizhou ProvinceHAN Hong-xing(Dept.Chinese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mystery of Guizhou Wax Printing,which is”an epic without words”,one has to get the best understanding of its totems,myths and legends.These totems,myths and legends contain the memories,conventions and customs,religions beliefs of minor nationalities.They hold in store these minorities’hopes to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ir life.As the sources of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minorities they also help us to appreciate the historic cultures of these minorities.K ey w ords:Wax Printing;Totems;Legends 苗家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开天辟地的古时代,天常常垮塌下来,祖先便让一个叫娃爽的女人缝造“撑天伞”。
娃爽看见蜜蜂在人们晒的白布上拉屎尿,能现出花纹,于是她便学着用蜂蜡点在白布上,把白布染制成蓝底白花,缝成“撑天伞”,把天稳稳当当地撑起来。
后来这手艺被苗家两个姑娘阿爷和阿卜学到了,她们把自然界的花鸟兽虫山川河流描绘在白布上,染成五彩缤纷的布料,并世代相传。
[1](P149)正如该传说对蜡染的诠释一般,要探究蜡染这部“无字史诗”的奥秘,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是其异彩纷呈图案的最好注解。
在千般寓意、万种风情的文化符号、审美符号中,蕴藏着民族的历史记忆,蕴藏着民族的宗教信仰,蕴藏着民族对生活的希冀和诠释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少数民族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心理观照,是我们探究贵州少数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信息源。
神话传说的创造,是古代先民企图去认识和理解自然界,表达他们渴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加以形象化的产物。
正如法拉格说:“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所谓想象的产物”,而“是保存关于过去回忆的宝库,若非如此,这些回忆便会永远付之遗忘”。
[2](P2)贵州蜡染图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图案创作多以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基础,在按“幻想的逻辑”(高尔基)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也以变形、夸张、支解、重组等方式,构建着族群生活的各种图腾意象,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文化意蕴。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其一,族源图腾意象。
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是苗族世代崇拜的始祖,其所属部落在与炎蒂、黄帝争夺中原的战争中被打败,随后苗族开始了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大迁徙。
《苗族古歌》唱道:“我们离开了浑水,我们告别了家乡。
天天在奔跑,日日在游荡。
哪里才能生存啊,哪里是落脚的地方!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戴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
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
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灌的地方。
”[3](P50)已掌握用树脂作画的苗族妇女,把浩瀚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远古时代生息过的江河湖泊,繁衍过的平原沃壤,迁徙过的崇山峻岭……用线条、色彩、造型等图案语言在布料上记录下来。
于是,贵州黔西北地区蜡染的“北斗花”纹,由寓意东西南北方向的四块方形围一块小方形组成,是后人为了感激当初“北斗星引路”以作纪念;苗族蜡染服饰中不可缺少的几何形象征图案“九曲江河花”、“三条母江花”是族群迁徙经过的大小河流;“城界花”、“田园花”蜡纹则是对曾生活过的城市和曾拥有的肥田沃土的怀念;[4](P80)贵州织金苗族用“杜鹃花”蜡纹装饰,据说其祖先迁徙到贵州织金时,正是满山杜鹃盛开的季节;贵州丹寨、三都苗族常—37—Ξ收稿日期:2002-02-08用的传统古老的“旋涡纹”(苗称涡妥)表达了缅怀祖先跋山涉水、历经无数险滩恶浪的心情,也象征着族群的团结和吉祥,鲜明喻示了一个颠沛流离的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
其二,始祖图腾意象。
较有代表性的是苗族蜡染的“枫木蝴蝶纹”图案。
传说枫木是由苗族祖先蚩尤带血的枷锁化成,附有蚩尤灵气。
《苗族古歌》描述道“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树即枫木,苗语“妹”即母亲之意,“榜留”即蝴蝶妈妈),妹榜留长大后与泡沫成亲并生下几个蛋,并由此孵化出苗族祖先姜央与各种动物、非生物等。
因此,枫木蝴蝶图案就具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死崇拜的综合特征。
这种图腾装饰不仅代表个体,也代表群体、部族的祖先、图腾三者的神秘血缘的复活和显灵,具有深刻的寓意性。
[4](P82)其三,人类图腾意象。
贵州少数民族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生活条件恶劣。
远古先民在长期艰苦的生活实践中意识到自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类可以依靠智慧和人力来改造利用自然,很早就萌发了“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但社会发展的落后缓慢、生产力的不发达,使人在自然力量面前显得微薄和渺小,征服自然、追求理想的愿望使他们在心理上赋与人类在智慧之上同时具有强大“神性”的生命力。
因此,在神话传说中的人往往表现出控制、驾驭自然的神力。
在贵州苗族的传说中,蝴蝶妈妈———姜央———苗族始祖———人类,始终是区别于雷公、水龙、老虎等的高级智能动物,姜央———人类,始终处于主导、统治地位,是最伟大的生灵,而雷公、水龙、老虎等,不过是姜央手下的败将,是姜央安排下统管一方的首领而已。
布依族神话《十二个太阳》中描述了聪明能干的布依族祖先布杰经过艰苦的劳动,造成12个太阳挂在天上,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12个太阳不听布杰安排,“同起又同跑,烤在大地上”,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靠人类自己。
于是布杰磨斧、砍树、做弓、制箭、射日,使天下复归于自然。
反映了先民以人力克服自然灾难的现实,又映照了先民心理上对人力“神化”的精神要求。
其四,亲族图腾意象。
古代各少数民族从自己的原始初民意识出发,认为本民族群体、本民族集团甚至自己本身与周围的某种动物、某种植物、某种无生物或某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血缘、亲戚关系。
《苗族古歌・枫木歌》中水龙与水牛等一道是苗族祖先姜央的12个兄弟;《苗族史诗》叙述了枫木被砍倒后,枫木心孕育了蝴蝶;蛀虫蛀开枫木,蝴蝶出来了,是树根和树梢把她养大;蝴蝶(即妹榜妹留)和泡沫游方,嫁出去12年,生下12个蛋; 宇来孵蛋,孵了12年,终于孵出了各物:“大家都生下来了,齐齐睡在窝里头,白的是尕哈,黑的是姜央,亮的是雷公,黄的是水龙,花的是老虎,长的是长虫;”“子时生尕哈,丑时生姜央,寅时生老虎,卵时生雷公,辰时生水龙,巳时生长虫”。
[5](PP162-165)《苗族古歌》唱出了几兄弟的出生情景:“雷公蹬央醒,雷公拉央起;姜央蹬龙醒,姜央拉龙起;水龙蹬象醒,水龙拉象起;象蹬水牛醒,象拉水牛起;虎蹬老蛇醒,虎拉老蛇起;蛇蹬蜈蚣醒,蛇拉蜈蚣起。
”诸兄弟长大后,都争着当老大,姜央智慧聪明,计高一着,使“雷公驾烟雾,快飞上天空;龙王顺水沟,冲进大海中,老虎跑高山,蛇儿钻岩洞。
”形成了“雷公在天上,雷公管雨水;水龙在大海,水龙管鱼虾;虎坐高山上,坐山称霸主;姜央得地方,姜央喜洋洋,开田又开土,做活忙又忙”的局面。
[6](PP110-111)因此,不少少数民族不同程度视这些生物或非生物为自己祖先的亲戚对其顶礼膜拜,并在蜡染中表现出来。
其五,神灵图腾意象。
在少数民族的观念里,万物都有神灵。
山川日月、湖泊森林、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一切事物与人一样皆有灵魂。
少数民族传说以其虚幻、浪漫的手笔对这种“神灵”的力量有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并赋予它们寄居的场所———人们的衣食住行,以此发挥着超人的、难以想象的神秘力量。
它们遍布于人的服饰、日用品上,监察、控制着人的言行。
取媚于这些鬼神,即可获得庇护,或宽宥自己的罪过。
人们心目中的鬼神分为善恶两类:善神能赐福于人,应该崇敬祭祀,恶鬼则与人作崇,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
他们对善神寄托着生的希望、幸福的渴求、富足的向往,对恶神寄托着避凶趋吉、祈福远灾的愿望。
希冀降福的常有龙凤纹、水牛纹;趋吉避凶的常用雄鹰纹、蜈蚣纹、蝙蝠纹、虎眼纹、猫头鹰纹等。
为了趋吉避凶、镇住恶神,蜡染图案上还常有或手持利剑或身挎收妖葫芦作法的巫师形象,有的则干脆绣上“行罡花”,意为做法事的师公即巫师形象。
[4](P83)蜡染服饰中庄重威严的“铜鼓”纹则凸现了铜鼓在神器中的重要的地位。
“文献记载铜鼓的用途,不同于一般乐器,而是赋有礼器和重器的作用。
”“古往今来,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中,铜鼓都被视为具有超凡灵性的神器。
铜鼓在苗族人民的意念中是很受尊重的,与社鼓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平时放在鼓主家,不随便触动。
”贵州镇宁县的布依族每个家族都藏有一面铜鼓,平时存放于寨老家,而且用黑布包裹悬于房梁上,重大节日、祭祀丧葬才能使用。
《溪蛮丛笑》“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
[7](P96)这些论述阐明,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中,尤其是古代,铜鼓被视为神圣之物。
其六,生殖图腾意象。
民族图腾的生殖意识源于原始社会,因为人多才能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所以人口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格外强调种族繁衍的观念。
西南各民族在蜡染服饰上常绣有葫芦球、葫芦藤及葫芦花,这些都非偶然现象,是葫芦崇拜在蜡染服饰中的表现。
与少数民族中大量流传的葫芦生人的图腾衍生神话有关。
其中流行于彝族中的葫芦生人神话是这样的: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人类濒临灭绝,只剩下天神指点躲入葫芦的两兄—47—妹得于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