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②剌激性气体: 酸: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铬酐;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 无机氯化物:光气(碳酰氯)、二氯亚砜、三氯 化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碳; 卤烃:溴甲烷、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 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
醚类:氯甲基甲醚;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 氟代烃类: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氟
聚合物的裂解残液和热解物; 成碱氢化物:氨; 强氧化剂:臭氧; 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 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 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 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内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手段:
看:看现场、看工艺、看设备、看布局 听:噪声的来源、性质 查:检测、预评、控评、设计书 问:现场作业工人 嗅:通过毒物特殊的气味进行判断 触:高温、热辐射 测:浓度或强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⑵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 ⑶ 用于职业健康监护,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
⑵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⑶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㈠、按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 变化不同而变化。 ⑴化学因素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 有毒物质 :
①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钒、五氧 化二钒;
③窒息性气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 化学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氰化氢等、硫化氢。
④有机溶剂类:苯、二甲苯、酚、甲苯、正已烷、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⑵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 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 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
⑶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或任务与作业 者的生理状态或体力不相适应等;
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腰背肌肉紧张等; ⑸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工具不合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夏季的太阳辐射, 寒冷季节的低温,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 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⑵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 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 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素的种类来决定检查项目; ⑷ 用于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了要有典
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支持外,还必 须有职业接触史的支持; ⑸ 可使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做到有的放矢; ⑹ 为对有害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
职业性有害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㈡、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63号)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将职 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 生产性粉尘(13种); 2.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11种); 3. 有毒化学物质(56种); 4. 物理因素(5种); 5. 生物因素(3种) ; 6.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 7.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 8.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 9.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 ; 10.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 。
磁场、工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电离辐射: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源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⑶生物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 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 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 炎的森林脑炎病毒。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羔 员、屠宰加工人员的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布氏杆 菌。 医务工作者所接触的生物性病原如非典病毒也 有可能被列入职业病范畴。
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空间或作业通道不 合要求,如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场所不分开; 在实际工作场所和过程中,多种职业有害因素 往往同时存在,对作业者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⑶采光、照明、能见度不合要求; ⑷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
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 (强度)、危害程度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分类: ⑴定性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种类、来源、 存在形式,它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 别。
⑵定量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浓度(强 度)、危害程度,它是是人群的健康、安 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
2.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在
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
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可能导致职业病的一切有害因素。
按来源可分为三类:
⑴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