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初中教研室工作计划

2017—2018初中教研室工作计划

初中教研室2017—2018学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在县教育局和市教研室的领导下,按照“一个目标、两个基点、三有精神、四大作风”的要求,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按照“激情教育,精细管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目标,力争重点工作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用好两个抓手:菜单式教学视导、全员教师培训。

提出三箭齐发的工作目标:激情教育,精细管理,高效课堂。

搭建四大平台:校本教研平台、区域教研平台、网络教研平台。

落实五项职能:教学业务管理,教学过程指导,教学方式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信息服务。

工作要点:一、聚焦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1.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创建具有XX初中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XX市高效课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XX市领导和各区县领导对我县初中高效课堂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对我县初中高效课堂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现场会对我县初中高效课堂建设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总结,也是我县初中高效课堂建设的里程碑。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总结三年来我县初中高效课堂实践的经验,修订“XX初中双向六环节教学模式”,研究“学、展、点、练、测”各个环节,打造适合我县的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推行“一校一模科多模式,一模多方法”课改路径。

我县高效课堂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一些瓶颈性的问题急需解决;由于我县初中发展不均衡,课改进度也不一样。

我们必须因校制宜,推行“一校一模式,一科多模式,一模多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我县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3.强化高效课堂常态化管理,让高效课堂理念落地生根,切实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我们要求全县所有初中教师落实“有效教学”,坚决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无效性。

切实抓实备课、上课、作业、检测和质量分析各个环节,强化全过程的监管和跟踪督查。

围绕“先学后教、少讲多学”这一核心要求,立足课堂、聚焦课堂,以“说课、上课、评课”三课为重点,推动教师重视教学设计、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以“好课、好课例、好课型”三好为抓手,推进教师研究教学手段、提炼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以“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三品为目标,引领全县教师朝着创新教学方式,形成自身独特教学风格的方向迈进。

4.拓展改革思路,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占领课改制高点。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适时分期分批选派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名校学习,做影子教师,学习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与管理经验。

本学年将力争安排名教师、校长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积极创造条件把教育专家请进来,为全县初中教师做课、讲座。

5.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深入推进数字化课堂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我县现有教学设备,建立完善教师应用、创生优质资源的激励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6.开展“微课”试点学科和试点学校的试验和推进工作。

创新教研方式和学习方式,组织“微课”教研活动培训。

积极开展“微课”试验工作,鼓励学科骨干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开发研制具有滦州初中特色的“微课”视频,尝试探讨现有条件下课前、课内、课后“微课”的具体操作流程,让微课成为学生熟悉知识点,解决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方便学生学习的有利平台。

7.加强导学案使用的管理。

改革导学案编写内容与格式,强化导学案的实效性,提高导学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8月下旬,实行网络备课。

统一组织编写三个年级、各学科全年的导学案通案,整合成整册电子稿。

电子稿发到各学科教研QQ群,供全县教师参考。

8.改革高效课堂小组建制。

推行师友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先结成师友对学的微型小组,两个微型组结成一个四人小组,形成四人或六人一组的小组组织形式,形成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氛围。

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形成团结、高效、向上的小组文化。

8.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构建由“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构成的学校特色课程;构建包括入校课程、期中课程、离校课程、学习方法培训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会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在内的九大活动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堂生动高效,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9.积极组织家校共建活动。

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成立家长委员会。

设立校长直通车、家长回执单、家长提案表等,广泛征求、收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各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班,建立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通过微信圈、家校联谊卡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组织家长到学校听课、评课;月考、期中考试后,请家长参加考试分析会、表彰会。

组织教师做好全员家访工作,征求家长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

10.举办高效课堂培训。

12月份下旬将国家、省级课堂大赛、名教师课堂实录等的音像资料,发到学校供校本教研学习观摩。

准备利用期中、期末考务会组织5次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业务培训,准备组织4次高效课堂专项培训会。

11.适时组织部分学校开展“课改教学公开日”活动。

由学校申请,教研室组织,举办部分学校课改教学公开日活动,总结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提升课改士气。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强化校本教研制度,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

群体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自己,教师教学策略与风格的形成、改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群体研究的环境。

校本教研的特点是“以校为本”、“基于校本”。

校本教研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基于教师自己的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

随着初中学校的合并,同学科教师人数增加,为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基础。

今后我们开展校本教研要突出“大小多少”四个字:“大处着眼”,即选择一个适合本校实际、能凝聚人心且能激发教师热情的大课题,统领全校的校本教研;“小处着手”,即倡导教师从如何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做好一个课件,开好一个主题班会等小问题入手,坚持“小问题课题化”;“多”是指“多研课例”,即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引导教师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上;“少设框框”,即对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评价不能过细,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有好教师才有好学校,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为先、以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队伍。

要让教师有目标,有动力,有尊严,有幸福感,绝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2.建立区片教研制度,打造区域联动的研训共同体。

根据地理区域,划分县直片和滦东、滦西、滦南、滦北四片共五大区片,构建区域联片共同体。

建立学校之间的研训合作组织,搭建校际交流研训平台,互动研讨,平等交流,实现优秀教育资源互补。

3.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是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

各学科教研员要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教育教学、教师发展等实际需求,系统梳理、整合各类资源,科学构建资源库脉络,明确资源库具体要求,精心组织筹划落实,依托县级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力量,丰富完善学科资源库资源。

二是完善学科教研QQ群、微信群建设。

大力倡导、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新途径,开设教师、教研员个人博客和论坛、虚拟沙龙等,及时交流、研讨教学教研信息和方法,提高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的工作效率。

三是建立健全网络教研制度。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库及学科网站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网上学习;另一方面,对教师上传的教案、反思、案例、随笔、实验、体会等材料要进行评比,对教师参与的各类网上交流研讨要进行即时评价,引导教师拓宽研讨渠道,创新教研方式,养成良好的网络教研习惯。

4.组织开展“千名教师大练兵”活动。

一是组织课堂教学大练兵。

开学初,已经下发了开展“每人一节公开课活动”的通知,各学校活动安排表已经报到教研室。

这一活动我们坚持了很多年,形成了人人参与课堂大练兵的氛围。

通过学校评比选拔出优胜者,11月份参加小区片比赛。

通过小区片比赛选拔优胜者,明年3月份参加大区片教研互动展示活动。

我们要坚持好“五个一”活动:即每学科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每月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每学期每个教师被推门听评课一次;每学期每个教师上一堂示范课;每学年学校举办一次教学公开日活动。

二是组织“读好书、创品牌”大练兵。

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读一本好书,写出读书心得。

第一学期教研室指定必读书籍:组织“读好书、创品牌”大练兵。

第一学期必读书籍: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日本:佐藤学) ,第二学期指定必读书籍为教研室编写的蓝皮书。

除此以外,学校要通过为学校图书馆、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专著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精神食粮。

三是组织教师参加说课比赛、评课比赛、优秀导学案评比、优秀论文评比、撰写课改叙事故事等大练兵活动。

以上所有教研活动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每学期每一位任课教师至少写一份优秀论文、一篇优导学案。

电子稿保存到学校电子业务档案中,纸介稿分别存档保存,第二学期纸介稿参加全县教学常规管理展览。

四是教师磨题、命题大练兵。

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做20套全国中考考试试题,研究20套河北省中考模拟试题。

组织全员教师大命题活动。

从选出优秀试题,在第二学期4月份举办全县初中教师优秀试题设计比赛。

五是组织教师业务能力考试。

第二学期8月下旬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内容包括本学科业务知识、教学能力考察、高效课堂理论、教育名著等。

11月组织英语教师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技能考试。

2. 8月中旬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名师、县级名师评选活动。

开展“名师大讲堂”,让名师效应最大化。

3.12月底组织开展教学先进工作者先进教研组评选工作。

将期末区片联考、中考成绩、教师业务考试成绩、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教育科研做为重要评价条件。

凡是无故不参加考试、成绩在后20%的,将实行一票否决。

4.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对口帮扶活动。

面向全县,开展录制优质课和校本教研影像活动,择优下发到各中小学校观摩,提高经验交流速度,扩大经验交流覆盖面。

5.开展“教研校校行”活动,实行菜单式教研指导。

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由学校提出课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问题菜单,教研员“零距离”为教师服务,确保教研下移,中心转移,研究前移,真正发挥教研员的指导及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加强课题研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1.强化教科研工作的有效性。

全面推行围绕学校教学管理和高效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瞄准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以课题为抓手,合力攻关,做到抓真问题,做真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努力打造出一批精品课题。

2.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各学校要切实发挥课题研究对提升办学品位和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健全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严格过程管理,督促课题主持人按照实施方案,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