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识分享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一个抒情的天才
——闻一多
秋水
《庄子》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 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 矣,直匍匐而归耳。”
——《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硬地模仿,不 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 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 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 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
1、对社会不满,猛烈抨击, 认为“仁义之行,撄人之心”。
2、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绝对 自由,追求“游于无何有之乡, 外天下,外物”的自由,创造 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理想社 会,幻想在精神上超世的自由。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相濡以沫:比喻在患难中相互救 助。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 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 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 下》)。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 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 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 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 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 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 言以自重。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 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 “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 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 人,必须“藉外论文”(《寓 言》)。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 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 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 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 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 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 詹言》卷十二)庄 子的句式错综复 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 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示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 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 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 有分数。”(《艺概·文概》)《庄子》 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 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 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 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感情。 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 和悲哀(《人间世》);匠石运斤成风, 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 人再赏的孤独和寂寞(《徐无鬼》)。
政治上主张无 为而治,反对一切 社会制度,摒弃一 切文化知识。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阮 籍、嵇康、陶渊明、李白、 苏轼、汤显祖、曹雪芹有 很大的影响。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 是《庄子》。《庄子》33篇, 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 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 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 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是《庄子》的特点。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 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 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 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 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 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 蜩翼之知。吾不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 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 谓乎!”
庄子
庄子(公元前约369一前约286年), 姓庄,名周,大体与孟轲同时而 稍后。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可算是先秦的最大的道家。他的 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 是很小的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 南省交界)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 活,可见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 很出名。
《史记》上说:“楚威王闻 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 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 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 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否志焉。”(《老 子韩非列传》)
3、要在污浊的社会中 保持高洁,保持自己的 独立人格,要“虚己以 遊世”“不为世争,不 为世扰,处身世俗,静 观其变而不举身介入”。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 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 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 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 巾笥而藏之高堂之上。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 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 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涸辙之鲋:比喻处 于困境的急待救援 的人。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 三。”众狙皆说。
——《齐物论》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 河侯曰:“喏。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 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 有鮒鱼焉。周问之曰:‘鮒鱼来,子何 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喏。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鮒鱼忿然作色曰:“吾 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 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 “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 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 言”之中, “寓言十九”(《寓 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 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 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 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 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 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 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 具有高 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 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 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 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 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 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 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 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 常,变化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