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行车平稳、无扬尘、无振动和噪声小等优点,且坚实、耐久、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稳定度好。

优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要受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工艺及施工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只有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每道工序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雪松路沥青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本项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轴次为1.694×107,为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

一、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
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与原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所以对材料工作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和管理,材料在采购时要随机抽检,选用物理力学指标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

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通过在桩号K1+880-K1+989.958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并给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试验室的抽提试验必须严格遵循取样和测试程序,确保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混合料的质量情况。

此外,测试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作为计算路面压实度的依据。

三、工作面的提供
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在刚性的基层之上,基层的强度、平整度、弯沉的大小,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基层上面要洒布一定数量的透层油,沥青混凝土各面层之间要洒布粘层油。

沥青面层施工前要对基层进行检验,重点检查:标高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有无松散,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进行处理。

保证基层表面干燥、清洁、无松散石料、灰尘与杂质。

四、铺筑阶段的质量控制
铺筑阶段施工工艺流程主要有:拌和→运输→摊铺→碾压。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如下:
1.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运输控制。

根据配料单进料,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用量及其加热温度,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和出厂温度。

拌和后的沥青砼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离淅和结团成块现象。

沥青混合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车厢紧密无破损漏洞、清洁光滑金属底板。

拉运沥青混合料之前车厢底板应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和水的比例为1:3),但不得有余液集聚在车厢底部,涂料不许污染沥青混合料。

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控制。

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的熨平板宽度和高度是否适当,根据铺设路面的宽度可利用熨平板的伸长调整摊铺宽度,并调整好自动找平装置。

尽可能采用全路幅摊铺。

若分路幅摊铺,接茬应紧密、顺直,并应设样桩控制厚度。

摊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

摊铺速度应掌握在2~6m/min范围内。

3.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控制。

沥青混合料压实分初压(双钢轮压路机)、复压(双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终压(关闭振动的压路机或双光轮、胶轮)三个阶段。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一般不超过110-120℃,碾压速度
1.5-
2.0km/h,从外侧向中心碾压。

复压碾压遍数经试压确定为6遍,温度为90~110℃,速度为4.0km/h。

终压紧跟复压后进行,碾压遍数不宜小于两遍并无轮迹,终了温度不低于7 0℃。

压实过程中随时用检查,用压路机趁热反复碾或用细料修补。

4.施工缝的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缝处理的好坏对平整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连续摊铺路段平整度较好,而接缝处较差。

因此,接缝水平是制约平整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处理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

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结合人工找平,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

五、质量检测与控制
1.检测贯穿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过程,碾压成型后的路面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沥青砼面层质量控制指标如下:
2.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各个环节。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后续维修费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