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公司技术资料建设单位:XXXXX监理单位:XXXXX施工单位:XXXXXX技术资料组卷目录质量管理资料(一)开工准备阶段技术文件1、工程开工报审表2、开工报告2、图纸会审会议纪要及记录3、施工单位资质报验单4、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报验单5、施工组织设计6、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质量管理资料(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1、单位工程竣工报验单2、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2、单位工程竣工报告3、单位工程试运行报验单4、安防系统试运行记录5、施工单位自检报告6、单位工程预验收报验表7、单位工程预验收情况记录表8、单位工程报验表9、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汇总表10、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11、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12、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13、分部工程报验表14、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15、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16、分项工程报验表质量保证资料(三)1、工程材料、构配件或设备报验表2、原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量管理资料(一)工准备阶段技术文件工程开工报审表开工报告施工单位资质报验单项目管理人员相关资质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报验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批准人:审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年月日一、工程概述工程名称:人员投入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员等预计1人,其中特殊工种1人,建造师1人,安全员1人,预算员1人,材料管理人员1人;施工力量投入:计划投入各种施工人员4人。
二、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7-2001三、施工管理组织机构针对XXXXX的特点,本着规范的施工管理,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工方法,完善的组织机构建设和技术保证措施以及完善的人力、物资、后勤供应保证的原则,特作以下布署:1.施工内容:A.分支光缆敷设;B.网线、电源线敷设;C.安装摄像头D.安装门禁系统E.安装与调试;;F.统一调试;G.培训交接;H.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资料的文档。
2.工程期限:合同签订后20天。
3.工程质量:合格四、施工技术措施1.技术准备◆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组织图纸会审。
1.合同签订后,由技术人员向建设单位领取专业图纸。
2.由项目技术总监、主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审图,做好图纸会审的前期工作,针对有关施工的技术和图纸存在地疑点做好记录。
◆准备与本工程有关的规程、规范、图集。
根据施工图纸,配备与本工程相关的规范、规程及有关图集,并分发给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规范、规程、图集详见编织依据)。
◆提前做好预埋管、盒设计详图,安装位置详图以及光缆布置详图。
◆做好各种物资进场计划.2.项目施工保证体系1、集结精干的施工队伍,组织好劳动力进场。
2、组织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入场教育培训,搞好全员的各项交底工作。
3、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4、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工程总指挥:XXXX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人员(1)项目经理:XXXXXX(2)现场管理:XXXXXX(3)材料管理:XXXXX5、管理岗位主要职责描述(1)工程总指挥:公司负责人,从总体把握整个工程的策划、实施,并有效调配公司的技术、人力等资源,确保工程项目工期及质量等目标完成。
(2)项目经理:项目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工作。
编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对计划的执行负责;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时提交项目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履行《项目管理办法》中项目经理的职责,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安全、成本负责,直至项目验收交付,转入售后服务阶段。
(3)材料管理:负责设备、材料的采购,制定采购计划,合理调配采购资金,对整个工程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作及设备进场验收全面负责。
负责与厂商联系,作好产品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工作。
(4)现场管理: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
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计调管理,并处理现场相关事宣。
3.工期保证措施3.1进度计划针对XXXXXXXX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经对各系统认真分析,综合考虑,设立的工期目标是: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全部系统安装测试完毕并进行系统竣工验收。
我公司将在15个日历天内完成敷设线路、安装、调试,进入试运行。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如下表。
该阶段作为整个项目实施的初始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组建项目组、准备环境、熟悉情况、确定实施目标与实施策略,是保证日后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阶段。
3.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监控系统工程具有工期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我公司将从人员、材料、机具、技术、环境五大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工程进度具体、落实、可靠。
从一开始就建立完善的项目经理部,明确项目班子的组成,明确各管理技术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所负担的不同职责。
并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使每个岗位的每个人员都对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都十分清楚;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进度制订人力资源计划,根据各施工过程,有计划地安排施工人员进场,随着工程达到不同的阶段投入相应的人数以保证施工按照进度进行。
五、施工实施规范1. 监控点位图见附件:施工图纸2.施工准备2.1、作业班组施工前要熟悉图纸,了解系统结构和施工意图,熟悉施工现场环境,熟悉线缆布放的路由和位置,掌握设备安装要求和工艺。
2.2、材料要求1、主要材料包括:道闸、人闸、楼宇门、不锈钢门等。
2、主要辅料包括: 安装支架、BNC头、摄像机电源插头、电源插座板、螺丝、垫片、金属软管等。
2.3、主要机具1、常用电工工具、电胶带、钢丝钳、卷尺、临时线标、记号笔、电烙铁、焊锡丝、扎带、手套、手电钻、冲击钻、梯子等。
2、笔记本、打印机、对讲机等。
2.4、作业条件1、、施工区域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3、主要材料已运抵现场,安装所需机具已准备齐全。
4、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
3.施工流程与工艺3.1、总体流程3.2、管路预埋及线缆敷设3.2.1、清扫管内杂物、穿钢丝和带线:由于穿线工程距离配管工程有一段时间,管内穿线前,需再次对管路进行畅通疏理检查,用棉布条两端绑扎在钢丝或带线上来回拖拉,清理出管内积水和杂物。
3.2.2、线缆进场检查验收:线缆进场后,必须对线缆进行详细的检查验收,检查线缆的外观、规格型号、长度、合格证、耐热阻燃的标识。
并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
工程使用的各类线缆(双绞线、视频线、光缆、电源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图要求。
线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均要保留。
视频线、网线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3.3、线缆敷设1、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导线在管内严禁有接头。
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3、线缆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
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本次预留长度在末端摄像机处预留1.5m、弱电间视频服务器处预留2m。
4、线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线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2)线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l0m处进行固定。
(3)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
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线缆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缆线受到挤压。
5、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
4.末端设备安装示意图4.1.14.1.24.2末端设备安装注意事项4.2.1、云台、固定摄像机安装在标准吊支架上4.2.2、支架是安装在墙壁、梁、柱上用来支撑云台、摄像机的支持件。
在砖或混凝土墙壁上固定时,一般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复合型壁板墙面上固定时,用垫板夹固。
4.2.3、吊架是固定在屋顶、吊顶、梁上用来支持云台和摄像机的金属附件。
吊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屋顶上;有吊顶时,不能固定在龙骨上。
4.2.4、考虑到云台重量的原因,支吊架应保证强度和刚度。
4.2.5、安装支架后,检查支架的牢固性,并考虑电动云台的转动惯性,使其旋转时不发生抖动。
4.2.6云台安装(1)、云台的旋转方位应充分考虑摄像监视范围,其旋转死角应在支、吊架和引线电缆一侧。
(2)、根据设备产品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检查水平、垂直角度是否合适,控制是否正常,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调整旋转起点位置是否合适。
4.2.7摄像机安装(1)、在搬动、安装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摄像机镜头盖。
(2)、安装前每个摄像机均应加电进行检测和调整(特别是摄像机配电动镜时必须将焦距调整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摄像机方可安装。
(3)、从摄像机引出的线缆应留有约1m的余量,以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不得利用电缆插头和电源插头来承载电缆的重量。
(4)、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到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影响附近现场人员的工作和正常活动。
安装高度室内以2.5~5m或吊顶下0.2m处为宜;室外以3.5~10m,并不得低于3.5m。
(5)、摄像机镜头要避免强光直射,应避免逆光安装;若必须逆光安装时,应尽量补光,保证最低的对比度。
(6)、当摄像机视野内明暗反差较大时,应充分考虑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和照明条件。
(7)、一体化快球摄像机在安装后,确认周边无阻挡物。
4.2.8、中心设备安装A、监视墙的安装1、监视墙安装时,监视器不得面向窗户,以免阳光影响图像质量。
监视墙背部与墙壁的距离至少不小于0.8m。
2、监视墙底座及主体结构件务必可靠接地,接地引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²的铜编织带线,并采用铜螺栓固定,接地线直接接到保护地汇接排。
3、监视墙必须与地面保持垂直,务必固定牢固,不得倾斜、松动和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