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_道岔

第三讲_道岔

2)基本轨:用12.5或25标准断面的普通钢轨制成, 主股为直线,侧股转辙器各部分的轨距在工厂预先 弯折成规定的折线或采用曲线型。
3)尖轨在平面上的线型
① 直线型 优点是制造简单,便于更换,尖轨前端的刨
切较少,横向刚度度大,尖轨的摆度和跟端轮缘 槽较小,可用于左开或右开。缺点是这种尖轨的 转辙角较大,列车对尖轨的冲击力比较大,尖轨 尖端易于磨耗和损伤。
(见下页)
2 标准型式的道岔
普通单开道岔、单式对称道岔、三开道岔、交 叉渡线和交分道岔。
线路的连接
单式道岔
左开道岔 右开道岔
复式道岔
道岔
交叉
直交叉 菱形交叉
连接与交叉的组合
交分道岔 交叉渡线
பைடு நூலகம்
尖 轨
单 开 道 岔
转辙 机械
我国最常见的道岔类型是普通单开道岔,简 称单开道岔,其主线为直线,侧线由主线向左侧 (称左开道岔)或右侧(称右开道岔)岔出,其 数量占各类道岔总数的90%以上。
说明:道岔各部分的轨距加宽,应有适当的递减 距离,以保证行车的平稳性。
2 转辙器几何尺寸
1)最小轮缘槽tmin 曲线尖轨在其最突出处的轮缘槽,较其它任何一 点的轮缘槽为小,称为曲线尖轨的最小轮缘槽。
实际采用值68mm,根据经验可减少至65mm。
2)尖轨动程d0 尖轨动程即为尖轨尖端非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 之间的拉开距离,规定在距尖轨380mm的第一根连 接杆中心处量取。 目前,大多数转辙机的标准动程为152mm。《铁 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尖轨在第一连接杆处的最 小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
四、单开道岔的构造
1 组成部分
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和岔枕。
2 单开道岔的类型区分
1)以钢轨每米质量区分:75、60、50、45、43、 38kg/m。
2)以标准道岔号数(辙叉号数)区分:6、7、9、12 、18、24号。
3 转辙器
1)组成:由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联结零件及 道岔转换设备组成。
有害空间:从辙叉咽喉至实际尖端之间的一段轨 线中断的空隙。
道岔号数(辙叉号数):N=cotα 式中 α为辙叉角 。
护轨:设于固定辙叉的两侧,用于引导车轮轮缘 ,使其进入相应的轮缘槽,防止与叉心碰撞。
整铸辙叉 组合式辙叉
4)可动辙叉 ① 可动心轨式辙叉 ② 可动翼轨式辙叉 ③ 其它消灭有害空间的辙叉型式
第三讲 道岔
一、概念
从一条线路转向或越过另一条线路时所用的设备叫 做道岔。
二、道岔的特点
1)数量多 2)构造复杂 3)使用寿命短 4)限值列车速度 5)行车安全性低 6)养护维修工作量大
道岔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三、道岔的类型与种类
1 基本形式
线路的连接、交叉、连接与交叉的组合三种。
因此,在道岔长度固定的条件下,使用对称道 岔可获得较大的导曲线半径,能提高过岔速度;在 保持相同的过岔速度的条件下,对称道岔能缩短道 岔长度,从而能缩短站坪长充,啬股道的有效长度。 对称道岔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驼峰下、三角线上获 得应用,并被使用于工业铁路线和城市面上轻轨线 上。
三 开 道 岔
三开道岔,又称复式异侧对称道岔,是复 式道岔中较常用的一种型式。它相当于两组异 侧顺接的单开道岔,但其长度却远比两组单开 道岔的长度之和为短。因此,常用于铁路轮渡 桥头引线、驼峰编组场以及地形狭窄又有特殊 需要的地段。三开道岔运行条件较差,非十分 困难时,不轻宜采用。
对 称 道 岔
对称道岔是单开道岔的一种特殊型式,整个道 岔对称于主线的中线或辙叉角的中分线,列车通过 时无直向及侧向之分。尖轨长度相同时,尖轨作用 边和主线方向所成的交角约为单开道岔之半;导曲 线半径相等时,对称道岔的长度要比单开道岔短, 其它条件相同时,导曲线半径约为单开道岔的两倍; 在曲线半径和长度保持不变时,可采用比单开道岔 更小号数的辙叉。
交 叉 渡 线
交叉渡线由4组类型和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 和一组菱形交叉,以及连接钢轨组成,用于平 行股道之间的连接,仅在个别特殊场合下使用。
交 分 道 岔
交分道岔有单式、复式之分。复式交分道岔 相当于两组对向铺设的单开道岔,实现不平行股 道的交叉,但具有道岔长度短,开通进路多及两 个主要行车方向均为直线等优点,因而能节约用 地,提高调车能力并改善列车运行条件。交分道 岔由菱形交叉、转辙器和连接曲线等部分组成。 菱形交叉一般是直线与直线的交叉,由二副锐角 辙叉、二副钝角辙叉和连接钢轨组成。
1)辙叉的组成 由叉心、翼轨、联结零件组成。
2)辙叉的类型
辙叉按 按构 平造 面类 型型 式分 分曲固活直线定动线辙辙辙辙叉叉叉叉
3)固定辙叉 直线固定式辙叉又分为整铸辙叉和钢轨组合式辙 叉两种。 整铸辙叉:优点是使用寿命长,养护维修方便。
钢轨组合辙叉:优点是取材容易,无特殊工艺要 求,加工制造方便。缺点是零件多,养护维修工作 量大。
可动心 轨式提 速道岔 辙叉结 构 (实图
见下页)
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辙叉结构
5 连接部分
连接部分是指转辙器和辙叉之间的连 接线路,包括直股连接线和曲股连接线 (即导曲线)。
6 岔枕
1)木岔枕 长度为2.60~4.80m,级差0.20m,共12级。
2)钢筋混凝土岔枕 长度为2.60m~4.90m,级差0.10m,共24级。
② 曲线型 优点是冲击角小,导曲线半径大,列车进出侧
线平稳,有利于机车车辆的高速通过。缺点是制 造复杂。
4)尖轨尖端的受力情况
① 尖轨顶宽50mm以上部分完全受力。 ② 尖轨顶宽20mm以下部分完全由基本轨 受力。
③ 尖轨顶宽 在50mm~ 20mm之间 的部分,为 车轮轮载转 移的过渡段 。
4 辙叉及护轨
3)岔枕的布置要求 ① 铺设在单开道岔转辙器及连接部分的岔枕,应与 道岔的直股方向垂直。 ② 辙叉部分的岔枕,应与辙叉角的角平分线垂直 ③ 从辙叉趾前第二根岔枕开始,逐渐由垂直角平分 线方向转到垂直于直股方向。
五、单开道岔的几何形位
1 道岔各部分轨距
在单开道岔中,需要考虑轨距加宽的部位有 1)基本轨前接头处轨距S1 2)尖轨尖端轨距S0 3)尖轨跟端直股及侧股轨距Sh 4)导曲线中部轨距Sc 5)导曲线终点轨距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