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节日教案
汪集中学黄志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起源方面的差异
2)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庆祝方式方面的差异
2、能力目标:
1)学生有一定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能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3、情感目标:根据对中西方节日差异的学习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
1、中西方节日起源及庆祝方式对比
2、中西方两个最重要节日春节和圣诞节
三、教学难点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别
四、教学内容
步骤一、介绍中西方节日起源
中国: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
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
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西方: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
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步骤二、传统节日的命名
中国:中国的节日多数都是以季节来命名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天气和季节在农业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初为农业丰收庆祝而创立的那些传统节日都和季节有关。
以季节节气来命名也很容易让农民们记住这些节日,通过节日的名字,农民们就可以适时打理庄稼。
例如,春节是适宜播种的时节,还有中秋节、夏至、冬至等等。
西方:西方的节日多以宗教形象或事件命名。
尽管有些西方节日也是以季节来命名,如
历史上芬兰的施洗约翰节,但是在宗教传播之后,特别是基督教的传播之后,节日都相继以宗教来命名。
例如,圣诞节(耶稣诞生日)、耶稣受难日和圣周六等等。
步骤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中国: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它的庆祝活动丰富而且隆重。
林语堂,著名的华人学者,曾经对春节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道:古老的中国农历新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比之下,其他节日似乎黯淡许多。
这五天,整个民族穿着最好的衣服,关闭商店,打锣,放鞭炮,等等。
这是好运的一天,每个人都期待着一个更美好和更繁荣的一年,每个人都开心地增加一岁,并准备对他的邻居说带来好运的吉祥话。
西方:在平安夜,绝大多数庆祝圣诞节的人们都会在他们自己家里举行一个特殊的节日庆祝仪式。
家人们通常会装饰一下那棵圣诞树,然后把彩色包装的礼物都放在下面。
在圣诞节那天,同样有许多庆祝的活动。
在圣诞节交换礼物、赠送圣诞贺卡给亲朋好友是全世界庆祝圣诞的习俗。
步骤四、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步骤五、西方传统节日的介绍
1.情人节——2月14日
2.愚人节——4月1日
3.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5.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6.万圣节——11月1日
7.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8.圣诞节——12月25日
步骤六、总结
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开拓学生的眼界。
通过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关注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主学习和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