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2]。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
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寻雍尊师隐居(320人评分)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辱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注释⑴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
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⑵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⑶”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
《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
《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
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
色纯白,而脑尽成丹。
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
有两角,如蜗牛,故云。
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
赏析作者:佚名此写作时间难以确定,可能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作于蜀中。
此诗首联“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
“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
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
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流逝都不屑去计算了。
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
颔联“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
“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
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长藤古树之上,一览众山景色,倾听流泉欢歌。
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颈联“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
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
尾联“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冷的色调,泼墨挥洒出一幅清幽隽永的画面。
上句“语来”二字,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开怀畅饮,不觉已是黄昏,只好分手。
诗人独自从寒烟笼罩的摩天碧峰上走下来。
“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凡学之道,严师①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②,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③二:当其为尸④,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⑤于天子无北面⑥,所以尊师也。
[1]2作品解析编辑①严师,以师为尊,尊敬老师。
②道尊,以道为尊,尊重知识。
③不臣于其臣者,对于下属,却不把他当作下属看待。
④尸,祭主,执掌祭祀的人。
⑤诏,告诉,教授。
⑥北面,称臣,行下属礼节。
[2]作者简介编辑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
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
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
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
[3]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1359人评分) 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竹(221人评分) 朝代:清代作者:郑燮原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一作:明年)【标题】:远师【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五绝【内容】:--------------------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标题】:酬问师【年代】:唐【作者】:刘商【体裁】:五绝【内容】:--------------------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标题】:报师【年代】:元【作者】:丘处机【体裁】:词【内容】:--------------------不僧不道不温柔。
九伯人前不害羞。
觉性一时超法界。
知身亿劫是吾囚。
改头换面人难悟,走骨行尸我不忧。
得意忘形还朴去,从教人笑不风【标题】:报师恩【年代】:元【作者】:丘处机【体裁】:词【内容】:--------------------一横嘉景日常新。
古柏森森四季春。
福地清高稀俗事,名坛时复会仙宾。
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
唯愿诸公皆省悟,同登无漏出红【标题】:报师恩【年代】:元【作者】:王哲【体裁】:词【内容】:--------------------为何不倦写诗词。
这个明因只自知。
一笔书开真正觉,三田般过的端慈。
回光返照缘观景,固蒂深根恰及时。
密锁玄机牢闭户。
唤来便去赴瑶【标题】:报师恩藏头拆起云字【年代】:元【作者】:王哲【体裁】:词【内容】:--------------------言云语莫听闻。
眼味香不属君。
内减除人我相,前无有死生分。
圭和合凭三照,水焚烧按九雯。
又武平清净出,头临月弄祥云。
【标题】:报师恩继重阳韵【年代】:元【作者】:马钰【体裁】:词【内容】:--------------------今朝跪领本师诗。
秘密玄机喜得知。
勘破万缘忘假相,涤除六欲起真慈。
男婚女嫁休心日,意灭情忘舍俗时。
恭从吾师云水去,将来决定到天【标题】:报师恩继重阳韵藏头拆起云字【年代】:元【作者】:马钰【体裁】:词【内容】:--------------------云言语已曾闻。
下山侗再告君。
诀传来成造化,情咄去没毫分。
圭烂饮醺醺醉,卯相吞灿灿雯。
义显彰真宝录,京山上个眠云。
【标题】:报师恩疏慵【年代】:元【作者】:丘处机【体裁】:词【内容】:--------------------懒看经教懒烧香。
兀兀腾腾似醉狂。
日月但知生与落,是非宁辨短和长。
客来坐上心慵问,饭到唇边口倦张。
不是故将形体纵,养成贫病疗无【标题】:报师恩俗瑞鹧鸪【年代】:元【作者】:王哲【体裁】:词【内容】:--------------------地仙中仙与天仙。
认得三田月正圆。
自己若能施笑面,那人未肯便兴拳。
撇*弄脚虚粘地,猛烈回头合上天。
若被利名牵绊住,十分失了好因【标题】:报师恩赠众道友【年代】:元【作者】:丘处机【体裁】:词【内容】:--------------------神仙缥缈太虚私。
世俗无由得见之。
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
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
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