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2007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从货币数量理论角度进行探讨

关于中国2007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从货币数量理论角度进行探讨

从2006年底开始,中国老百姓就已经能明显感觉出物价上涨的压 力了,而到了2007年,反映物价指标的消费价格指数(CPI)迅速攀 升,在11月份更是创下了1996年12月份以来的新高。
另一方面.描述通货膨胀程度的通货膨胀唪是一个时期到另一时 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因此CPI增加或降低的亡『分比就成r衡域 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霞要指标。国际上普遍认为,如果一 个国家CPI的涨幅达到_r3%,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进入了通货膨胀的 状态了;如果达到了5%以上,那这个国家就已经进入了相当严重的 通货膨胀的状态了。据统计.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月一11月份累 计同比上涨4.6%,如果按照上述原则,中国现在即已面临着通货膨胀 了,甚至还比较严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j政治研究所所长余 永定当时就旗帜鲜明地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明显超过T2007 年年初的控制目标,且有进一步上升的危险。


关键词:货币数量论货币供应费雪方程信贷规模外汇储备

、…………………………………………………………….………………………………….…………………………………………………….…...?
经济背景 从1999年底到2007年这段时期,中国的广义货币从12多万亿增长
到37.7多万亿,增长了3倍多,其中各项贷款即信贷规模从9万多亿增 长到25万多亿。增长近3倍;外汇储备从1546多亿增长到14336多亿美 元,增长近9倍。这螳数据都表明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在急 速扩张。简言之,中国市场上货币过多、流动性过剩。而货币过多、 流动过剩引致国内总需求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与2006年相 比增幅达25.9%),而另一方面中国又存在巨额的外贸顺差,导致国 内供给不足,国内供需一减一增即引发物价水平和CPI指数上涨。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1911年在其《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了 “交易方程”(即费雪方程):
MV=Py
式中M为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实 际收入水平。由此式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霄---in—Y+V
(1)
式中,宙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V为流通速度变化
率。Y为产出增长率。根据此方程式可知,通货膨胀可由三个方面引
关于中同2007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
——从货币数量理论角度进行探讨
孙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100872
..……………………………………………………………………………………‘~



摘要:2007年中国以食品为代表的各种物品价格全面大幅上涨,消费价格指教(CPI)也持续走高,经济出现了通胀。而2008年受美国 ;
~5l一
采取更多更有力更能从根本解决通胀问题的措施。这个根本措施所涉
及的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前文已经分析过,中国货币供给过多主要是由外汇储备过多引
起的,所以政府目前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无法有效扭转流动性过剩
的局面。外汇储备是由对外贸易带来的,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
就会产生大量的外汇储备。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着“双
关联行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价格上涨,则收入增加,从而使这
些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最终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就上升了。通胀压力便随之而来。因此,通
货膨胀表象是物价普遍上涨,但从根本上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
虽然中国的该次通货膨胀也可以解释为是国内需求t升使价格
水平持续显著卜涨『『ii引发的,但是中国的国内总需求超过国内总供给
随着货币增长率m正方向的变化。显然,通货膨胀的产生的基本原因
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
中国2007年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状况就是货币供给过多、市场
流动性过剩。根据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量取
决于一定时期内国内信贷货币的增量和外汇储备的增量,用公式表示
为:AM=AD+AR,式中AM表示信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量,△D为
信贷规模过大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控制信
贷规模是治理通胀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措施包括加息、提高商业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进行限额以及上调个人住
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半年以来,中央已连续采取多项措施来回笼货
币应对通胀压力。从2007年3月份到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宣
万方数据
一50一
●_●I_l●_-l-●-●I--l__l●I●-■_●_
_
IN m

财经研究 __
在贸易顺差的中国国内商品更加短缺,即“过多的货币追求有限的商 品”。在此种情况下,物价就必然会上升。
其图形如下: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现在已经知道了中国的这次通胀是由货币供给过多引起的,那么
想要进行有效的治理首先就必须找出并控制引起货币过多的源头。
据此可以认为,要抑制通胀压力、平抑物价上涨,加快人民币汇 率改革会比目前的利率和信贷控制政策的效果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中金公司的有关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其他条 件不变,中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 分点;余永定也认为,通过汇率升值以减少贸易顺差的政策目标,同 紧缩货币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正好并行不悖;升值的加快不仅 有助于实现贸易平衡,而且可以为货币紧缩留出更大空间。当然.人 民币升值也需要“遵循渐进性、主动性与叮控性原则”,不能短期大 幅升值;否则将有可能导致经济失控并丧失货币调控的主动权。
起。即货币增长、产量降低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在费雪方程中,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其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
不会迅速变化;同时Y决定于资源、技术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
也不町能发生大的变化。因而V和Y被视为常量。这样价格P就与货币
数量M成正比例关系:M增加时,价格P就会上涨。当达到一定程度
后,通货膨胀就发生了。这反映在(1)式中就是V和Y为常量。通胀率订
顺差”的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
亿美元,增长132%。因此要减轻通胀压力就需要改善我国的国际收
支状况,确切地说就是要减少贸易顺差。
那么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减少顺差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
BP曲线找出答案。BP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倍;二是外汇储备的过度增加。比较『f|i言,这是更主要的原因。中
国在2006年即成为世界上外if:储备最多的国家,到2007年9月份增至
14336多亿美元。当市场上货币泛滥时,它就必然要寻找出路.而在
中国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资本最好的出路便是房地产市场等强势部门和
行业,大量的资金流向这些部门行业进行投资和消费推动J,本行业及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理论和说法,例如需求拉动型、成本
推动型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的确都町以解释通 胀发生的原因,但是根据货币数量论, “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 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即通货膨胀发生的长期根本的原因是由货币 供给增加引起的,包括中国的该次通胀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国青就测算,国内CPI涨幅超过2%的部分有 600/0-700,6货币因素推动。
i 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遭受了很大的冲击,为了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拉动 ;
; 内需。时至今日,该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但同时经济又出现了通胀的苗头。因此对2007年通货膨胀原因及治理的分析对于防范经济再次出 i
: 现通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将以货币教量论为基础来探究中国该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为当前经济提供前车之鉴。
究其根本也还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迅速增长。前面已经说过,首先,货
币增加即意味着名义收入增加、市场利率较低,根据鲍莫尔、托宾提
出的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和托宾提出的货币需求的投机理论,货币的
交易需求量会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投机需求会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
加。所以货币增加会刺激交易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上升,造成本来就存
布加息,存贷款利率共上涨1.35个百分点(每次加息幅度为0.27个百
分点,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历经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
行又于12月8日宣布从128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达到
二十年来的最高位14.5%;此外,央行还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
率0.18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央行最近三
规定各商业银行必须用外汇交纳存款准备金,这项措施即可以减少商
业银行的外汇控制量;此外,我国还应该鼓励对外投资,拓宽外秆:资
金流出,允许保险机构进行境外投资。据统计,至9B末我国共批转
境外证券投资额度就达422亿美元。
.虽然上述货币政策措施对回笼货币.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有一定
的作用,但仅此并不能解决整个『口J题。所以.我们还需要多管齐下,
信用贷款增量,AR为外汇储备增量。因此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基本
上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是货币发行量和信贷规模的扩张.根据央
行公布的数据,lO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
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2个
百分点。同时,前lO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到去年新增贷款的1.1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收紧流动性600多亿元,减少外汇储备约800亿
美元。
市场上货币过多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过多。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经过测算后认为,中国目前的最优外汇
储备量为7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现在还存在3000多亿美元的
超额外汇储备。外汇过多,那么经兑换后就会被动增加货币供应。尽
参考文献 【l】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易宪容,《中国通货膨胀之原因与特征》.金融界网.2007年. 【3】余永定,《通货膨胀严重威胁稳定》.海外经济评论,2007年. 【4】佟家栋,《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通货膨胀原因的探讨》.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