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课程名称: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简单教案(下册)2008-2-27第九课:亲近社会第1课时:培养亲近社会的情感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感受生活和社会中的美好的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感悟亲近社会对个人的积极影响。

2、教学过程:1)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①观察图片(2-3页)。

②列举体现美好生活的情境,与大家共同分享。

(3个典型例子写在书上)③分析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学生发言。

(3页)④总结: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

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表现在: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文学、艺术、戏剧、影视、绘画等精神生活条件;个人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要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如遵守法律、作好本职工作、参加公益活动等。

2)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①列举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贫穷、不公平等)。

(学生列举)②分析造成社会生活中出现社会问题的原因。

③阅读“大眼睛”的材料,谈自己对材料的感想。

(3页)(不幸-问题;万幸-美好)④分析“希望工程”的寓意。

(自己的希望;国家的希望)⑤总结: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是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丑恶的一面,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得以解决;我们不应当因为出现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而否定社会生活中的美好,而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注意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的。

3)理解:亲近社会热爱社会的积极意义:①分析小黄、小周和王志的材料,归纳: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积极向社会求助可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②阅读《掀起布帘之后》、姚守贞和牛玉儒的故事,归纳: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亲近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崇高境界。

)③总结:亲近社会热爱社会的积极意义: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积极向社会求助可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亲近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崇高境界。

)3、练习与作业:课本4——7页问题。

4、教后记:第2课时:养成亲社会的行为1、教学目标:知道亲近社会的做法,并在生活中努力实践之。

2、教学过程:1)亲近社会,首先要关注社会。

①识记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评价小奇的观点,并谈谈关注社会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好处。

(7页。

笔记)③列举关注社会的途径。

(8页)(识记)④总结:亲近社会,首先要关注社会。

要自觉培养关注社会的兴趣,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要关注天下大事,还要关注身边的小事;在关注社会时,要看到光明和美好是主要的,阴暗和丑恶是次要的,光明和美好最终会战胜阴暗与丑恶。

2)亲近社会,要维护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设施和环境。

①看图谈感受。

(9页)②列举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谈自己的做法。

(做在书上。

9页)③阅读短文(10页),体验和感悟规则的美丽,并列举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及其作用。

④分析阳某的材料,列举损害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行为,并谈谈自己的做法。

(10页)⑤总结:亲近社会,要维护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设施和环境。

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切不可旁若无人,我行我素;社会生活中的规矩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一定的秩序,衡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人都自觉遵守,才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公共设施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美化了环境,爱护公共设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社会的维护。

3)亲近社会,更要热忱地服务于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①谈谈自己是如何帮助别人的,并谈谈帮助了别人时的感受。

(11页)②阅读晓苏和媛媛的故事,写点感悟。

(11——12页)(写在材料后面)③完成公益活动的问题。

(12页)(识记公益活动的类型和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意义)④总结一:亲近社会,更要热忱地服务于社会。

服务社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服务社会,要有奉献爱心的意识,积极地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别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⑤总结二:公益活动:植树,捐款救灾,义务献血,慰问敬老院,参加“手拉手心连心”教育扶贫结对子活动,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参加清扫垃圾创建卫生县城的“六清”活动等都是公益活动。

参加公益活动,是我们中学生的必修课。

在参加公益活动中,我们可以把对他人和社会的爱表现出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练习与作业:11——13页的问题。

4、教后记:第3课时:第九课基本知识问答(1)1、如何看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答:1)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以平凡而朴实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构成了社会的主流;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类消极丑陋的现象,这些虽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但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可低估。

3)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得以解决。

我们不应当因为出现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而否定社会生活中的美好,而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注意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的。

2、如何认识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答:1)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

2)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3)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因为:A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文学、艺术、戏剧、影视、绘画等精神生活条件;C个人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D每个人都要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如遵守法律、作好本职工作、参加公益活动等。

)。

3、为什么要热爱社会,亲近社会?(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对个人有什么意义?)答:亲近社会热爱社会的意义:1)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A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B积极向社会求助可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2)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因为:A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B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C亲近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崇高境界。

)4、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答:1)亲近社会,首先要关注社会。

A要自觉培养关注社会的兴趣,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B要关注天下大事,还要关注身边的小事;C在关注社会时,要看到光明和美好是主要的,阴暗和丑恶是次要的,光明和美好最终会战胜阴暗与丑恶。

2)亲近社会,要维护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设施和环境。

A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切不可旁若无人,我行我素;B社会生活中的规矩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一定的秩序,衡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人都自觉遵守,才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C公共设施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美化了环境,爱护公共设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社会的维护。

3)亲近社会,更要热忱地服务于社会。

A服务社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B服务社会,要有奉献爱心的意识,积极地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别人;C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5、青少年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关注社会?答: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光明与黑暗同在,美好与丑恶并存。

在关注社会时,我们要看到光明、美好是主要的,阴暗、丑恶是次要的,光明和美好最终会战胜阴暗与丑恶。

6、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答:1)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切不可旁若无人,我行我素。

2)社会生活中的规矩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要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3)公共设施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好环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社会的维护。

第4课时:第九课基本知识问答(2)7、为什么要自觉遵守规则、秩序?为什么要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答:1)社会生活中的规矩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一定的秩序,衡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人人都自觉遵守,才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2)公共设施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美化了环境;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社会的维护。

8、怎样服务社会?答:1)服务社会,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2)服务社会,要有奉献爱心的意识,积极地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别人。

3)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要竭力去帮助、救援。

4)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9、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是什么?答:1)参加公益活动,可以把对他人和社会的爱表现出来。

2)参加公益活动,可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

3)参加公益活动,可以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4)可以感受到社会的美好。

10、青少年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答:参加公益活动,是我们中学生的必修课。

青少年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有:植树,捐款救灾,义务献血,慰问敬老院,参加“手拉手心连心”教育扶贫结对子活动,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参加清扫垃圾创建卫生县城的“六清”活动,精神文明宣传活动等。

11、写倡议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全面。

倡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五个部分:(1)标题。

可只写“倡议书”,也可标出倡议书的具体内容。

(2)正文。

它一般由五项内容组成:倡议的对象;倡议的原因;倡议的目的;倡议的依据;倡议的具体措施。

(3)结尾。

表明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

(4)署名。

(5)日期。

第二:观点要正确。

即肯定什么反对什么都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道德为准绳,绝不能观点模糊。

第三:层次要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有时可以采用逐条列出的方式达到层次清楚的目的。

第四:号召力要强,要有一定的鼓动性,能引起人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达到倡议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