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满江红(怒发冲冠)》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满江红(怒发冲冠)》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背景与主题
•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 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北伐,大破金 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后, 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 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但此时的宋高 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 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 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 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 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 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 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 民的共同心愿。
诗词赏析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样爆发。词人独 自登楼凭栏眺望,想到中原,山河破碎,二 帝被掳,生灵涂炭。于是以夸张的形式道出 了按捺不住的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 切心情。“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带领军队,驾战 车直捣敌人巢穴。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和 “笑谈渴饮”都是岳 飞的激愤之语,夸张 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 达了对女真族统治集 团蹂躏中原,涂炭生 灵的切齿之恨和战胜 强敌的决心。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此收尾,既表达 “精忠报国” 的 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 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
天天 日பைடு நூலகம் 昭昭 昭昭
作者简介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 (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 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 (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 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 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 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 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 后人所编。
回顾过去 “三十功名尘与土”,绍兴四年(1134),岳 飞正值30岁,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险 绝,尘满征衣,但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当下 的功名、事业犹如粪土,微不足道。将“三十 功名”喻为“尘与土”,体现了词人蔑视功名, 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 瞻望前程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展望抗金斗争,任 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才 能获得胜利。
史字 的 在 “ 他 他 的将 每 了 精 无 戎 长被 一 他 忠 愧 马 河永 件 的 报 于 一 中远 事 心 国 “ 生 。地 都 中 ” 常 , 载无,的胜 入愧他信将 史于只念军仗 册国有已”全 ,家国经这胜 留。家深个的 存他,深称战 于的他地号绩 历名做长,使
12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千古名句,既是作者自勉,又用 来激励抗金将士,明确指出,抗金不能再 等了,等到须发白了,就来不及了。这是 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的巨大鼓舞和 鞭策。反映了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上片小结
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 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其父宋徽宗, 得知金兵入侵的消息,吓的急忙将皇位传给太 子(钦宗),想南下避难。钦宗即位,改元靖 康。就在这一年底,金兵攻入,掠夺宋宫廷、 国库和民间的金银财帛后,于靖康二年四月俘 虏徽、钦二帝北撤,北宋自此灭亡。这就是岳 飞说的“靖康耻”。岳飞认为,靖康大耻至今 未雪,臣子之恨,何时泯灭?用反诘句,以加 强语气,表现了与敌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