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富论读后感【可编辑版】

国富论读后感【可编辑版】

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

这本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我觉得它有点难读,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地看了一遍,就据此写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国富论》共分五篇。

亚当·斯密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替转折时期,他为新的自由主义经济原则大声呐喊,也就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力的肆意攻击。

然而,他的劳动价值论对人类思想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作用,他的经济思想成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他的学说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成长。

有著名经济学家对作者亚当·斯密给过一个概括性的评述——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的这部著作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作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专业的大学生,首先要读一读这本惊世之作,了解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拜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心得和认识。

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而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手”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自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手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

纵观历史,我们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大跃进”活动,政府全面掌控市场,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政府规定的,最终压抑了人民的工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

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而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

没有以自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力。

纵观西方自由市场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个人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读了《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一点。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

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德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

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

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

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我认为,这是一本主张个人自由竞争,在经济学中起着启明灯和导航灯的重要巨著,是对当代及现代有重要影响的百科全书!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

这第一篇是整篇巨制的重中之重。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

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

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

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

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不少有关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

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它体现的就是商品的真实价格,产品一经生产,其真实价格就会一定,变化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货币衡量。

而下面讲到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就是社会分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问题。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这是财富的原始分配。

社会分工必然导致劳动者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从最终产品的贡献的不同,也就是书上讲的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最终导致劳动者工资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讲到的地租,其实就是土地的使用价格,即资本使用土地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即经济租。

第二篇,资产的性质和积累以及使用。

资产的性质就是资产的分类。

其实《国富论》探讨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国家财富和社会福利。

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要走一条路,那就是增加实际的就业量和生产用机器设备,那个时候还没有虚拟经济这个概念,就是增加实体经济中的劳动者和劳动工具,这就需要资产投入,资产的投入和运营就是资产的积累和使用的过程。

第三篇,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这一篇翻来覆去讲的其实就是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

内容也比较少,我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

这一篇中所讲正式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的一个写照,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觉得我国现在明显存在着重商主义,一切东西以金钱来衡量,钞票马上都要取代爱情的地位,成为现代都市男女结婚的条件了。

”“钱不到就不能救人,挟尸要价”的丑恶,上课时老师讲到的某些“有钱钱坐牢,没钱人坐牢”的现象等等,这就是重钱重商的教育教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中多参杂一些“道与义”的教育,也许很多事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不过也不能否认经济的发展需要重商主义的推动。

斯密认为应该对国内能生产的商品予以进口限制,这其实就是我们前几年的贸易壁垒,为保护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哪里还有100%的国货、哪里还有100%的进口货?几乎没有了。

在退税、奖金和通商条约方面,都是为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一些策略。

我们国家也在实行出口退税。

通商条约其实就是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署的协定,当然不排除不公平的,比如鸦片战争等近代史上我们耻辱的割借租让条约。

殖民地就是这些强势国家进行资源掠夺的根据地,增加自己的财富不顾别人的死活。

斯密是批判重商主义的,在对它作结的时候,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

我看过有关书籍,“看不见的手”全书只提及一次,而实际上影响着全局。

正是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看似自私自利的行为最终居然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第五篇,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国富论》其实是反对政府干预的。

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不受欺侮、建立并维持公共事业。

在此他谈论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他非常伟大的地方,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税赋四原则:平等、确定、便利、节省。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税收的三性被定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不也有相似的地方吗?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第一篇第八章《论劳动工资》中提到我们国家,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种得最好、人们最勤劳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时他还说我国最下层人民的贫困远远超过了欧洲最贫穷国家人民的贫困状况。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甚至这些话在今天来说都不为过。

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国家富有了,老百姓却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这是为什么?《国富论》读后感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说起国富论真的是经济学当中的开山之作,至今200余年仍有很实际的经济指导思想与教育意义. 在斯密看来,人类的行为是由六仲自然的动机所推动的: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

这些动机经过各种社会机制的细致平衡,会使-个人的利益不至于与其他人的利益出现强烈对立。

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行动,必然在个人的利益追求中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

由于深信人类动机的自然平衡和对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

”他的经济学理论正是以这种基本观点为基础而对经济过程作出分析的。

先说说这本书产生的时期。

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我们知道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时代较早,资产阶级革命也相对不够完善,实现了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妥协,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英国还拥有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大量的封建主还拥有着土地,仍然可以在经济上和资本家一较高下。

而资本家都是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仍然看不到商业的发展前景,也不知道该怎样做。

从微观的资本家的角度来看既是如此,那么对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来说,商page 业发展的影响更是巨大,东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开辟出了新航路,而且通过殖民掠夺的方式夺得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绝大多数殖民地,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东边的法国已经夺得了西欧的陆上霸权,掌握着西欧的经济命脉,而长期居住在北欧的以海牧维生的荷兰人,又霸占着国际的海路贸易。

在这种四周环敌的地理位置与贸易格局之下,大英帝国如何崛起,新兴资产阶级如何生存,在他们的面前是一片黑暗。

而在这个时候,先知诞生了,他不是救世主耶稣,也不是佛祖释迦牟尼,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在海关任职的专员,而就是他教会了英国的资本家们该怎么做,使大英帝国在百年之内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先生,〈国富论〉的独家作者。

为何这本书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阅读过本书后我们不难发现,本书虽然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当中的经济学思想却十分缜密,确实可以称的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里面的很多思想仍为我们现在所用,经久不衰。

劳动分工思想,分工思想我们最早上在高中学政治时期提到的社会三次大分工,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类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中期的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发生在奴隶社会中期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当时的英国所处的时代,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促进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这些思想虽然都是马克思具体提出的,而这些思想的雏形却是亚当.斯密的提出。

一个资本主义思想的开山鼻祖,一个社会主义思想的无上宗师,似乎是两个势不两立门派的绝顶高手,却在社会发展与历史研究这门武学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与感悟。

三次社会分工是生产力的三次飞跃使亚当.斯密充分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劳工分工可以充分提高劳动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