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一、巴特制计算工作效率(P26) 工作效率=工人作业效率/开工率 开工率=定额工时/实际可利用工时实耗工时=实际可利用工时—各级管理责任造成的浪费工时 二、计算各部门定额完成率的标准差(σ) σ=√∑(x−x)2n( n 为该部门统计人数)P30计算均衡系数(K ),K=σx (K 越大,说明现行定额水平波动性越大) 三、压缩率是指对工时定额水平的调整幅度(P33) 压缩率=原产品台份定额−计划产品台份定额原产品台份定额X100%计划产量定额=现行工时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四、定额修改时,可采用下列公司核算出新定额(P34)b=a1+yb ——零部件的实耗工时a ——修改前的定额工时 y ——平均超额的百分比y=a1a2—1a1——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数 a2——应出勤工时数 x=(1+K)bx ——修改后新的单件工时定额 K ——允许超额幅度例如:某企业甲车间生产产品A ,2011年工时定额a 为136工时/吨,生产员工人数为20人,年实际产量为426吨,年制度工日为251天,平均出勤率为95%,2012年修改后的定额工时允许比上一年实际耗用工时高20%(K ),试计算出新的工时定额。
(1)a1=426X136=57936 a2=20X251X8X0.95=38152 Y=a1a2—1=5793638152—1=0.5186(2)求b ,由于a=136,故b=a1+y =1361+0.5186=89.56(3)求x ,由于K=20%,故x=(1+K)b=(1+20%)X89.56=107.47(工时/吨) 结论:2012年的新定额比2011年的老定额下降了(136-107.47)=28.53工时/吨, 定额压缩率(28.53/136)=20.98%五、计算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有两种方法(P37) (1)直接计算法 单位产品实耗工时=报告期内某产品实耗工时总数报告期内该产品成品总量报告期内该产品成品总量=报告期内生产合格产品完成定额工时总数该产品的工时定额(2)间接计算法单位产品实耗工时=∑单位产品各工种现行工时定额÷本工种定额完成系数六、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P38)1、按产量定额计算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X100%2、按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X100%例如,某月甲车工完成合格产品720件,实耗工时为160,并知该产品车削加工产量定额为3件/工时。
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720/1603X100%=150%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3160/720X100%=150%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工时定额的形式,以定额工时综合反映出总的劳动成果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完成定额工时总数实耗工时总数=(∑Q1 t n)/(∑Q1t1)Q1——某产品的实际产量tn某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t1某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式中(∑Q1t n—∑Q1t1)之差,说明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好坏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即生产工人劳动工时的节约或超支例如,某车间在报告期内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t n∑Q1t1= 80006000=1.333或133.3%计算表明:该企业在报告期内三种产品的劳动定额平均超额完成33.3%,因而生产工人在报告期内节约了2000个工时(8000-6000)七、(P40)考察整个企业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时,除外协件发生废品外,只能是完成合格品工时,不包括废品工时DW (员工个人(班组、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合格产品产量+非因个人过失而造成的废品〕X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实耗工时总数八、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P40)(1)该车间丙组员工超额完成定额8.3%,是各组中最好的,其次是乙组、甲组。
(2)从各组的分布情况来看,三个组都有完不成定额或超额比较多的员工,甲组未完成定额的员工占18%(6/33)乙组未完成定额的员工占6.98%(3/43),丙组中未完成定额的员工占25%(6/24),说明乙组员工完成定额的比重最高,甲组次之,丙组最低(3)从整个车间来看,完不成定额的人占15%,而85%的人完成并超额完成了定额。
(二)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的影响 已知某车间报告期内工时消耗及产品产量的统计资料如下: 1、产品产量(件)(1)合格品(Q 1) 8000(2)非因员工过失而造成的废品(Q 1’) 160 2、工时定额(工时/件)(1)基本定额(t n ) 2.0(2)追加定额(t n ′) 0.5 3、工时消耗(1)实耗工时总数(t 1) 17680 (2)停工工时总数(t 2) 1220 (3)非生产工时总数(t 3) 440 (4)缺勤工时总数(t 4) 1456 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出如下指标: 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Q 1+Q 1′)(t n+t n ′)t 1=2040017680=115.4%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Q 1t n t 1=1600017680=90.5%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Q 1t n+Q1t n′+Q 1t n′′′t 1=440017680=24.9%以企业全部工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指标=Q 1t nt1+t 2+t3+t 4=1600020796=76.9%结论:从完成企业整体来考察,企业定额完成程度只达到90.5%,如果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企业定额综合完成程度仅为76.9%,远没有达到现行劳动定额规定的要求。
从企业员工的技术状况和劳动能力来看,员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115.4%,即员工实际工作1小时,可完成1.154定额工时的任务。
分析:为什么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呢?原因如下 (1)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4400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完成少完成了24.9%(4400/17680=24.9%或115.4%-90.5%) (2)由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缺勤工时合计为3116个工时,如果按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折算,总计损失约2820个工时(3116X0.905=2819.98),使得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了13.6%(2820/20796=13.6%或90.5%-76.9%=13.6%)(3)经过计算分析以后,应对企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状况,以及劳动条件失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等原因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九、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P46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P46定员人数=计划期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 出勤率如,计划期内某车间每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1000件,每个员工的班产量定额为5件,定额完成率为125%,出勤率为90%,则 定员人数=10005X1.25X0.9=178人 班定员人数=工作时间工时定额则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工作时间/班定员人数=8/5=1.6工时/件 定员人数=生产任务量X 工时定额工作班时间X 定额完成率X 出勤率=1000X1.68X1.25X0.9=178人多品种,考虑废品,则按下列公式定员人数=∑每种产品的年总产量X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X8X 定额完成率X 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例如,某车间某工种计划在2012年生产甲产品100台,乙产品500台,丙产品250台,其单台工时定额分别为20、30、40小时,计划期内定额完成率为120%,出勤率为90%,废品率为8%,则该车间该工种的定员人数为 定员人数=100X20+500X30+250X40250X8X1.2X0.9÷(1−0.08)≈14人(二)按设备定员P47 定员人数-需要开动的设备台数X 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X 出勤率例如:某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需开动自动车床40台,每台开两班,看管定额为每人看2台,出勤率为95%,则定员人数=40X22X0.96=42人(3)按岗位定员对于多人一机共同进行操作的岗位,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例如,某车间有一套制氧量为50m3/ 时的空气分离设备,现有三个岗位共同操作,通过工作日写实,甲岗位工作时间为260工分,乙岗位为300工分,丙岗位为240工分,根据该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规定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60工分班定员人数=260+300+240480−60≈2(人)某印刷集团公司下属的印制厂购置了25台C型数字化印制设备。
由于供货方提供的定员资料不够完整,厂方领导要求人力资源部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该类设备的定员方案。
于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建的测评小组,首先,对已经试运行的五台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测定,通过工作日写实,发现看管该种设备的岗位有三个工作点,甲点的工作时间为300工分,乙点工作时间为220工分,丙点工作时间为280工分,根据以往的经验,该种设备的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60工分。
此外,根据2009年的计划任务量,该种设备每台需要开动2个班次,才能满足生产任务的需要.已知过去3年该厂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96%。
请根据上述资料:(1)核算出每台设备的看管定额(人/台).(2)核算出2009年该类设备的定员人数。
(1)计算单台设备定员人数,即看管定额。
①由于多人一机共同进行看管的设备,其岗位定员人数,亦即单台设备的看管定额的计算公式是: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②则该类设备的班定员人数=(300+220+280)÷(480-60)=1.905≈2(人/台) 即0.5(台/人)(2)计算2009年该类设备的定员人数。
①核算该种设备定员总人数时,按设备定员的计算公式是: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开动班次)/(员工看管定额×出勤率)②则:该种印制设备的定员人数=(25×2)/(0.5×0.96)=50/ 0.48=104.17≈104(人)(四)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定员百分比十、企业定员的新方法(一)运用概率论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X=∑X/n σ=√∑(x−x)2nX——平均每天诊病的人数X——除公休日外,每天就诊人次数N ——制度工日数σ——平均每天诊病人数的标准差例如:某企业医务所诊治病人次数最高的月份,平均每天就诊的人数平均为120人次,其标准差σ为10人次,在保证95%可靠性的前提下,该企业医务所每天就诊人次为120+1.6X10=136人次;同时,又已知医务人员接待每一位病人平均延续时间为15分钟,医务人员除正常休息、上下班准备收尾时间、病事假、缺勤等因素外,其平均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利用率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