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选择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容:一是技术活动,目的是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二是经济活动,目的是使农业生产活动如何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3.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5.四种基本技术主要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
6.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9.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10.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容,分为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的角度,分为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
1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1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等。
1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的围(单选题)。
P1914.狭义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含义:分为理论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15.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如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
P20二、名词解释1.技术:广义技术泛指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现代技术的概念现代技术概念已经延伸到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技术的结果不仅成为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劳动的工具,而且成为人类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手段;2)在技术原理活动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增加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3)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包括原来意义中的工具,而且包括运用硬件的软件。
2.简述技术进步的的作用1)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2)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3)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3.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哪些特殊矛盾1)研究揭示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与矛盾;2)研究揭示技术措施、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3)研究揭示生产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与矛盾;4)研究揭示及时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容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3)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填空、选择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从质的规定来说,则是用于农业技术带来的成果,其容包括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优于评价的容、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和相对技术经济效果。
4.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不稳定性。
5.经济临界点标志着经济效益发展变化的极限,是在经济上引起质变的地方,也称盈亏点或转折点。
6.农业生产资源就是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和人力因素的总称。
7.单项资源报酬形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资源报酬固定形态、资源报酬递增形态和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8.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判断改错)。
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关心目前的技术经济效益,又要着眼于长远的技术经济效益(判断)。
P2810.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
P2911.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
P36倒数第4自然段12.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13.物质资源(判断改错)。
P40第1和第2自然段14.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P41第2自然段15.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二、名词解释1.经济效果: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容,即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2.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包括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两层含义。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三、简答题1.经济效果的具体容是1)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支付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的评价;2)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以及替代稀缺资源的考察;3)在分析微观和宏观经济效果时,特别着重于投入和产出最佳比值的研究。
2.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关系1)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一致性;2)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a)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b)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c)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
3.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1)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消耗的增加量;2)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消耗;3)在劳动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4)在劳动成果增加的同时,劳动消耗量减少,经济效果可以明显提高;5)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劳动成果减少量小于劳动消耗的减少量。
4.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1)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2)资源的储藏性和流失性;3)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4)资源的再生性和相对性5.什么是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其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结合图2—3(简答题)。
P44倒数第4-2行)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源报酬一开始是递增形态,在生产资源投入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形态的规律。
其原因是:1)农业生产力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值的要素的水平决定,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并不知道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否合理,可能会造成盲目投入,那么,某种要素的过剩投入将会出现报酬递减;2)农作物、畜禽以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半程序一、填空、选择1.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制定研究计划、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
2.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确定课题项目、拟定课题研究提纲、明确资料来源、确定课题项目的研究方法。
3.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有调查法和实验法。
4.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实地调查、通讯调查和报表调查。
实地调查按调查的广度可分为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5.抽样调查即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或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
抽样调查又可分为随即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
6.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适用的围很广,一般研究分析下列技术经济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经济论证、推行新技术措施的实验、技术性实验的经济分析等。
7.总量指标是说明研究对象所达到的规模和总量水平,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
平均数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8.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依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标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总评价。
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进行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9.农业技术方案评价的标准: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
10.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通常按所用的计量方法分为常规分析法和现代分析法两大类11.农业技术方案的优选程序中包括横向水平分析和全面评价两个重要环节。
12.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整理主要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应用分组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综合。
13.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
P5014.在确定课题项目时,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单选题)。
P50二、名词解析1.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依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标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总评价。
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进行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简答题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注意哪些原则1)选择农业生产中带关键性的技术项目;2)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大的项目;3)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4)选择难以相当的项目;5)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
2. 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容1)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2)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3)研究对象的及时效果方面的资料;4)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
3. 农业技术最优方案的实施程序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程序;2)要经过试点、示,逐步推广;3)要不断检验和修正农业技术方案。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一、填空、选择、判断1.用于计算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数量指标,即成为评价指标。
2.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是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三类。
4.生产资金包括资金消耗和资金占有率两个方面。
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可分为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和生态效果分析指标三类。
(必须懂得区分三种指标)6.追加回收投资期指标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
7.土地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8.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