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述空预器漏风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浅述空预器漏风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浅述空预器漏风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孙正睿
(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锅炉队)
摘要:根据潍坊公司二期回转式空预器组成结构原理及实际运行工况,从检修及运行两方面分析降低漏风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空预器漏风率密封扇形板蘑菇状变形畜热元件
1、概述:潍坊公司二期锅炉配备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型号为2-32.5VI (T)-2185SMRC,转子直径为φ14236mm。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烟气的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空气的热交换设备。

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漏风,从近期我公司“对标”管理数据中发现二期空预器漏风率有上升趋势。

漏风率增大会使排烟温度升高,炉内烟气温度降低,增大送、引风机的电耗,如果漏风过大,超过送、引风机的负荷能力,会造成燃烧风量不足,以至被迫降低负荷,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2、原因分析:
回转式空预器的漏风包括二部分:直接漏风和携带漏风。

因转子密封片与壳子密封板间隙总是大于零,压力高的空气穿过密封间隙漏向压力较低的烟气中,这是直接漏风。

转子仓格中所包容的风量随着转子的旋转,会不断的转移到烟气侧,被烟气带走,这是携带漏风。

2.1直接漏风与密封间隙成正比,与压差的平方根成正比;另外还与烟气侧空预器壳体漏点、推力导向轴承中心筒处密封、空预器吹灰枪箱处密封、烟气进入空预器烟道膨胀节密封息息相关。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转子布置着受热元件,烟气自上而下逐渐降温,因而上端的烟气、空气的温度都高,下端的烟气、空气温度低,这样,上端的膨胀量大而下端的膨胀量小,形成蘑菇由于蘑菇状变形引起各部分的间隙发生变化,使上面的外环间隙加大,下面的外环间隙减小。

另外,转子的整体受热膨胀,也影响各部间隙。

回转式空预器密封间隙分径向密封间隙、轴向密封间隙、旁路密封间隙。

三者之中,径向漏风占总漏风量的80%以上,径向密封间隙又分热端径向及冷端径向间隙,我公司热端径向密封间隙采用扇形板自动跟踪漏风装置,即热端扇形板与在规定的间隙内跟随着转子径向密封片。

该装置投用初期,效果良好,但随着机组的运行,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热端扇形板水平位偏差、转子
角钢水平度偏差过大,传感瓣运行中的磨损,原设计自动跟踪的频率太大(第六小时一次)。

冷端径向密封间隙运行中不能自动调整,但与空预器出口排烟温度有关(排烟温度影响转子变形),#3炉投产初期,由于排烟温度低,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其间隙值未变,间隙过大,造成漏风率高。

轴向、旁路密封间隙运行中也不能调整,在排烟温度低,达不到设计工况下,不改变其原来的设定值,间隙过大造成漏风率高。

空预器中气流间压差主要取决于烟风道及制粉系统的阻力,冷端气流间压差与其畜热元件堵塞程度关系很大,畜热元件堵塞包括运行中积灰堵塞及元件中波形金属薄板散倒,阻碍烟气流动。

畜热元件堵塞,为满足机组负荷要求,势必增加送风机、引风机电流,增加风量,造成空气侧正压及烟气侧冷端负压匀增大,空预器冷端气流间压差增大,大量空气“短路”进入烟气侧,造成漏风率偏高。

由于空预器烟气侧为负压,如果烟气侧空预器壳体、推力导向轴承中心筒处密封、空预器吹灰器枪箱孔处密封、烟气进入空预器烟道膨胀节处存在漏点,人孔门密封不严密,大量的空气进入烟气侧,造成漏风率提高。

2.2携带漏风是固定的,由转子容积和转速而定,此处不作浅述。

3、技术措施
3.1在正常运行中由于径向漏风是造成漏风率偏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减小径向间隙是降低漏风率的关健。

3.1.1提高扇形板自动跟踪漏风装置投用效果,减少热端径向间隙,是降低漏风率的主要手段,其原理是:在空预器投运时,使扇形板定时向下跟踪转子的热态变形,减少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面的间隙。

转子在热态下产生蘑菇状变形,而该系统使扇形板下弯,跟踪转子的热态变形减少漏风间隙,从而减少漏风量。

扇形板的位置由一传感器检测转子角钢上的传感传感瓣控制。

(图1:转子冷、热态形状示图)
因此扇形板、转子定位及传感瓣的安装极其重要,检修中做如下工作:
a仔细用扇形板外侧两吊杆调整热端扇形板水平位置,调整扇形板高度为高于径向密封片4毫米,定好零位以防偏斜,此项工作每次停炉检修都要检查调整。

b因传感瓣焊在转子角钢上,转子水平度偏差影响检测,我公司二期锅炉空预器转子水平度设计值为0.25mm/m,测量时要求转子全部承载,水平仪一次装妥,确保转子转动一周测量时不发生移动。

转子水平度调整好后,对转子角钢进行测量,要求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为0.5毫米。

c检查传感瓣的磨损情况,传感瓣为合金材质,但长时间运行,表面可能受到磨损,传感瓣低于角钢6毫米时,更换处理。

扇形板处于零位时,传感器探测头与传感瓣间隙调整为0.8-1.2毫米。

d自动跟踪漏风装置的热态调整要在机组负荷550MW以上、转子变形尽量最大时进行,这样可以使行程最大,机组在高负荷时径向漏风最小;在调整中发现“初级限位开关”动作后,扇形板向上提升2毫米时,空预器电流稳定为正常值,内部存在轻微均匀的磨损声,可将原设计推荐初级触发扇形板向上提升3毫米更改为2毫米;由于实际情况下机组负荷变化较快,自动跟踪次数由原设计的6小时跟踪一次更改为2小时跟踪一次。

e原设计冷态下内侧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的距离为2毫米,运行中,由于热端扇形板内侧随转子中心筒的膨胀而上移,该间隙可设置为0毫米,不影响运行。

其它热端径向密封间隙按原设计值,由内向外依次为8毫米、9毫米、7毫米、2毫米。

3.1.2冷端径向间隙调整:实际情况下,空预器转子热态变形与设计不完全相符合,其冷端径向最外侧原设计间隙值为37毫米,可设置为35毫米。

其它冷端径向密封间隙按原设计值,由内向外依次为0毫米、6毫米、13.5毫米、23.5毫米。

3.1.3旁路密封间隙调整:由于实际情况下,空预器转子热态变形与设计存在偏差,热端旁路密封间隙可由原设计7毫米更改为6毫米,冷端旁路密封间隙可由原设计37毫米更改为35毫米。

运行中旁路密封片易受烟气飞灰颗粒磨损,检查中发现破损的密封片要求更换。

3.1.4轴向密封间隙调整:按设计值,热端为13.5毫米,冷端为7毫米。

径向密封设置:A=0,Ic=6,Jc=13.5,Kc=23.5,B=35,C=2,Ih=8,Jh=9,Kh=7,D=2
轴向密封设置:G=13.5,H=7
旁路密封设置:M=6,B=35
(图2:间隙调整示图)
上述密封间隙调整过程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

3.2减少空预器中气流间压差是降低漏风率的有效手段,减少压差主要是防止蓄热元件堵塞。

由于蓄热元件中的波形金属薄板布置紧密,工质通道狭窄,易积灰甚至堵塞工质通道,我公司二期锅炉空预器蓄热元件分三层,分别为热段层、热段中间层、冷段层,相比而言冷段更易积灰,所以运行中需加强吹灰。

另外烟气在出省煤器后进空预器前烟道上设有落灰斗,可将大的飞灰颗粒从烟气中分离至落灰斗,不仅能减少飞灰颗粒对设备磨损,还防止大飞灰颗粒堵塞蓄热元件,运行中落灰斗正常排放是关键。

在检修时要求用高压水对蓄热元件彻底清洗,同时检查波形金属薄板是否散倒,发现散倒加固或更换蓄热元件。

3.3漏风率=(进入空预器烟气侧的湿空气量/进入空预器烟气侧的湿烟气量)×100%,从公式中可知减少进入空预器烟气侧的湿空气量,可降低漏风率,最直接有效措施是减少烟气侧空预器壳体、推力导向轴承中心筒处密封、空预器吹灰器
枪箱孔处密封、烟气进入空预器烟道膨胀节处存在的漏点;检修时仔细检查处理壳体漏点,视情况及时更换推力、导向轴承中心筒处密封盘根。

4、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严格按各种数据进行检修、维护、运行,空预器的漏风率可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不大于6%)。

参考文献:
1、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2-32.5VI(T)-2185SMRC预热器安装说明书》2004年3

2、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预热器漏风控制系统运行维修说明书》,2004年3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