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一、中国锂电池市场总体规模自1991年全球第一只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推向市场以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已走到其第25个年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无到有,先后超越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而发展成为仅次于铅酸电池的第二大二次电池产品。
欧洲知名产研机构Avicenne Energy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至2012年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0.5万kWh(1990年还处在试应用阶段)快速发展到3233.47万kWh(注:与国内统计的数据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该机构对中国情况不是很了解),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9%,仅次于铅酸电池的3.26亿kWh。
该机构的数据显示,2000年之前10年的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0.8%,之后10年为年均27.1%。
从2010年至2014年,比传统功能手机更耗电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推动了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普及。
到201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到6646.5万kWh,是2010年的3倍多。
在全球经济总体处于低谷徘徊的情况下,如此高速增长尤为难得。
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3万辆,同比增长108%;锂电池产量也从2014 年72GW,升至100GW,同比增长40%;动力电池在锂电池产量中的占比也由2014 年的14%快速提升到2015 年的28%。
全球锂电池产量及增速对于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真锂研究和中国电池网在去年预期的基础上有所调低,预计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会超过2亿kWh,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5%。
与此同时,铅酸电池市场规模到2020年前后预计将下降到2010年时2.7亿kWh左右的水平。
此消彼长,大约在2022年或2023年前后,锂离子电池就将超越铅酸电池而成为市场用量最大的二次电池产品。
2010-2020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单位:万kWh)锂离子电池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抢占其他二次电池的市场份额,同时还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锂离子电池首先切入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用了几年时间迅速一统天下,而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则快速退出这个市场。
在目前镍镉电池用量最大的电动工具市场,2014年锂离子电池以60%的市场份额远超镍镉电池,而且市场份额还在进一步扩大。
在目前镍氢电池用量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HEV)市场,占据85%市场份额的丰田和本田(丰田70%+本田15%)已开始采用锂离子电池,且用量逐步扩大。
我国锂电池动力领域占比铅酸电池目前主要的应用市场是车辆启动、以电动二轮和三轮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UPS电源等领域,其中车辆启动市场占比约70%。
在这些领域,锂离子电池都已开始蚕食铅酸电池的市场份额。
在开发更加节能的汽车产品的要求下,车企巨头正在纷纷开发采用“12V 铅酸电池+48V锂离子电池”双电池启停系统的汽车产品,这种配备双电系统的汽车产品有望在2020年之前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在12V启动电池本身,也有车企在考虑用锂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而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也显而易见,就是放弃铅酸电池,开发只使用锂离子电池的xEV产品(xEV=HEV+PHEV+EV)。
在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市场,锂离子电池用量都在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同时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在平板电脑、电动汽车(PHEV+EV)、与分布式风光发电相配套的家庭储能等新兴市场,锂离子电池有的是不二之选,有的是首选。
在尚未兴起的电网储能等市场,目前已开展的相关示范运行项目中,锂离子电池的用量显著超过其他二次电池(如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电网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等)。
锂离子电池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攻城掠地,主要得益于它快速下滑的价格。
就性能而言,锂离子电池明显优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主要竞争对手。
通过性能的优势,锂离子电池逐渐扩大了市场规模,而需求的增长直接导致产能扩张、制造成本下降,这又反过来刺激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
锂电池产业就这样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相对应的是,其他二次电池则在“市场需求下降→越来越不具规模效益→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道路上渐行渐远。
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价格变化走势(单位:元/Wh)与镍氢电池相比较,锂离子电池在2007年时的性价比就已经超越了镍氢电池,绝对单位价格在2009年时就已经低于镍氢电池。
与铅酸电池相比较,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普遍是铅酸电池的2倍以上,价格在2014年也已经下降到2倍左右,两者的单位循环寿命价格几乎相当,性价比方面则开始占据优势。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铅酸电池的价格已进入一个上升通道,而锂离子电池价格还有下探空间。
因此,可以将2014年看做是一个时间拐点的话,那么在这之后,锂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将会显著加快。
二、市场重心向动力应用方向转移如果把锂离子电池的下游应用市场分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交通工具、工业&储能这三大板块,我们可以发现,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重心正处于由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小电池市场向电动交通工具和工业&储能的动力电池市场转移的发展阶段,大致的先后顺序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工业&储能市场。
(注:真锂研究和中国电池网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3/4等以及为此充电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归类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将电动汽车、低速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轮椅、电动滑板车、电动独轮车等归类为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将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电动铲车/叉车/物流车、家庭储能、电网储能以及其他UPS电源市场归类为工业&储能市场。
)2011-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变化(单位:万kWh)可以看到,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占比从2011年至2014年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势头——由2011年的80%以上快速降到2014年的55.7%,预计到2020年会持续降到30.5%。
与此同时,后两大市场的占比却在快速上升,其中电动交通工具市场主要以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代表,工业&储能市场主要以移动通信基站电源市场为代表。
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其中在电动自行车市场,随着性价比逐步赶超,锂离子电池已开启了规模化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
这种确切的发展趋势已使得在该市场占据支配地位的浙江天能和超威这两家铅酸电池大厂,先后投资兴建锂离子电池生产设施,开始了革自己命的进程。
2014年电动自行车市场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新品占比在20%左右,其中中国市场的比例稍低,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会达到95%以上。
不过,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确定无疑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
在2011年电动汽车商业化元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即取得6.8万辆的佳绩,此后以73.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至2014年已达到35.35万辆;预计2020年销量将突破200万辆。
与此相对应,2011年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为176.7万kWh,占整个锂电池市场总需求的比重仅为6.6%;2014年需求量快速增长到1110.2万kWh,4年增长了6倍多,而市场份额也快速增长到16.7%,成为仅次于手机的锂离子电池第二大细分市场。
我们预计到2016年就将以2071万kWh的需求量和22%的市场份额超越智能手机而成为锂离子电池最大的细分市场;到2020年将以31.4%的市场份额超越整个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届时需求总量将超过6200万kWh。
2011年至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及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变化(电动汽车销量单位:千辆;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单位:万kWh)(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由3G向4G甚至5G方向发展,要求在人口密集地域高密度建设大量小微型移动通信基站,寸土寸金的现实条件使得锂离子电池成为这类基站电源的不二之选。
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在基站电源市场的应用会高速发展。
同时,为了降低电动汽车的售价,日产、特斯拉、通用汽车、三菱汽车、戴姆勒-奔驰、比亚迪等知名车企已纷纷在尝试将车载电池扩产或二次利用,开发家庭储能市场,以降低车载电池价格,这已形成了一股潮流。
在这两大细分市场的带动下,整个工业&储能市场在2020年之前也会取得较大发展,2020年之后,随着电网储能商业化应用的逐步开展,工业&储能市场将会开启赶超电动交通工具市场的步伐。
二、锂电池产业格局我们知道,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基本上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
在目前这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上,这种格局只会巩固而不会弱化,完善的产业链、丰富的制造经验和人才储备使得其他国家的企业很难插足。
当然,这三国企业到其他地区兴建生产设施,那就另当别论。
如LG化学已在美国密歇根州兴建了电芯工厂,就近给美国车企供货;三星SDI在欧洲收购了电池组装公司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未来不排除会生产电芯;松下和特斯拉在美国兴建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该工厂的电芯制造技术主要来自松下,年规划产能是3500万kWh的电芯和5000万kWh的模组,建成后显然将会极大改变现有产业格局。
从目前的动态来看,欧美企业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能量密度更高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如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或下一代二次锂电池(如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的身上,期望在这些电池技术上实现汽车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的大翻盘。
如通用汽车和大众集团,都在明确LG 化学为其电池合作伙伴的同时,纷纷投资入股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发企业,其中通用投资入股Sakti3,大众投资入股QuantumScape。
1、电池产业格局中,韩国企业优势日益突出锂离子电池是由日本企业第一个推向市场的,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产业聚集地,只是优势在不断缩小。
20世纪最后几年,韩国和中国企业开始涉足锂电产业,21世纪的前几年逐步崛起,到2011年时韩国企业以958.9万kWh的出货总量超越日本企业而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这个优势也只保持了两年。
到2013年,中国企业以1899.8万kWh的出货总量超越韩国而位居全球第一,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和移动电源产业的高速发展所带动。
2014年,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总出货量的全球占比超过了40%,这一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2010-2014年主要国家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规模(单位:万KWH)2010-2014年主要国家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比(%)2014年中国企业共向本国电动汽车产品供应了401.8万kWh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而2015年前8个月,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产量为12.36万辆,我们初步估算对应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超过了700万kWh,预计全年供应量将超过1100万kWh,这是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