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语文课上出十足“语文味”!

将语文课上出十足“语文味”!

龙源期刊网
将语文课上出十足“语文味”!
作者:梁丽丽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好的语文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而且其味悠长!但是目前有的语文课却淡化甚至丢了语文味,不禁使人忧心忡忡。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深情导入,引出“语文味”。

好的导语能创设“先声夺人”的情境,让教学充满浓浓情味,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金色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冰心有一句写童年的诗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的孩子有无穷的想象力。

泰戈尔笔下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突发奇想,用纯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想象表现对母亲的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金色花》,认识这个像新月那样纯洁美好、天真烂漫的孩子。

”伴随着优美的导入语,再配合优美的钢琴曲《妈妈的吻》伴奏音乐,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情感渐渐丰富起来,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二、潜心阅览,读出“语文味”。

有“语文味”的课堂,应有朗朗的读书声。

字、词、句,甚至标点都包含着作者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文字之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

”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需“静思默想”。

因为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浸染于语境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才能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可以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从而在读中积累语言,习得表达。

在教《春》时,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1、初读春,理思路。

2、再读春,品语言。

3、细读春,悟感情。

在“初读春”环节,我设计了配乐范读、齐读、分段朗读,通过反复读使学生掌握轻柔、缓慢的语调,把握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

学生通过读,逐渐把握文章结构:开头在盼春中到来,最后进入春天的行列,一呼一应,形成了一个“盼春--绘春—赞春”完美整体。

在“再读春”环节,通过讲读绘春的重点语句,品味作者把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描写得有情有感的语言。

在“细读春”环节,抓住结尾三个句子反复朗读,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总结出作者作者赞美春天、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本课以读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春天的美。

三、品词析句,诠释“语文味”。

有语文味的课,要善于通过品评精彩之句品出文章的滋味。

在教《紫藤萝瀑布》时,因为写作背景年代久远,学生对紫藤萝的象征意义很难理解。

因此我就设计了抓住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进行理解,抓住“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