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疲劳的检测

学习疲劳的检测

学习疲劳检测疲劳时脑力工作能力和某些生理功能会降低。

测定疲劳的方法,应能较好地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便于在现场条件下使用,并要符合受试者的年龄特点。

常用的方法如下:(-)剂量作业试验是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受试者完成指定的作业,根据其完成作业的数量和产生的错误,判断高级神经功能状态。

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量,即工作速度指标,主要反映皮层的兴奋过程;产生的错误率为工作正确性指标,主要反映质的内抑制过程。

疲劳时高级神经活动出现障碍,完成作业的速度减慢,错误增加。

根据所指定的作业,分为校字法、校数字法、校图形法和心算法等。

校字法所用的表有安菲莫夫表、英文字母表,校数字法采用阿拉伯数字表,校图形法有808神经类型表等,心算法是以心算数学题为指定的作业。

目前用得较多的是经修订的安菲莫夫表,该表由8个字母(A、B、C、E、H、K、N、X)随机组成,每一字母的出现频率为150次,共有1200个字母。

但不少研究证明我国学生对此B、C识别比其余字母容易。

校数字法采用阿拉伯数字表,其编排原则与上述字母表相同。

校字法试验有简单和带抑制条件的两种。

简单试验,要求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删除所指定的字母。

测验时,先将校字表发给受试者,待其填好班级、姓名、性别及测次等内容后。

交待注意事项:①可用铅笔、圆珠笔,签字笔和钢笔等,先检查笔的流畅情况;②逐行从左至右逐字查看,不得跳行、漏行;③遇见指定字母就删除,如删除H,记为H,若当即发现错删可在该字母下划一横线以示改正,如N;④查阅字数越多且错漏数越少,才表明大脑工作能力越好,所以不能只图快,还要求正确;⑤当听到“预备,删除H,开始”口令时,受试者应立即开始查阅并删除H,当听到“停”时,应立即停笔,并在停笔处的字母右侧划一休止符“11”,将校率表交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在发出口令的同时,立即将应删除的字母写到黑板上。

带抑制条件的试验则要求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删除特定条件下所指定的字母,如指定删除的字母为A,特定的条件为其前面是字母K(K为抑制条件),即只能删除K后的A,其余字母后的A则不删除。

在年龄较大的学生用后一种方法能更灵敏地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试验方法与简单试验基本相同,还应说明删除条件,口令应为“预备,删除K后的地开始”。

检测人员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两分钟时立即发出停”的口令。

将受试者所完成的字母表与相应的标准字母记分表(将应删字母打孔,并在页边注明每行的总字母数和该行应删字母数)重叠对齐,置于背景光源上,逐字逐行检查受试者查阅的错、漏字母数,并用异色笔将其圈起来,然后计出休止符前的总字母数和总应删字母数,分别记为总阅字数和总应删字数;若漏查一行,计一个错误,但该行的阅字数和应删字数均不计入总阅字数和总应删字数中,错、漏删除的字母数和漏查行错误数合计为错漏数。

据以上记录计算阅字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IMC)等指标。

阅字速度(个/分)=阅字数/2错误率(%)=错漏数/阅字数×100%脑力工作能力指数(IMC)=阅字数/2×(应删数—)/应删数分析学回过程中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和评价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是否合理,应在早读前、二节后、四节后、下午上课前和下午末节课后各测一次(最好选在星期五测)。

用于分析和评价学周的脑力工作能力变化,则可于每周星期一至五的早读前各测一次。

每次测验所指定的删除字母要变换(避免正式测验时使用人B、C三个字母),使各次难易程度一致,同一字母至少间隔5次再用。

在正式测验之前,应安排受试者练习多次(使用A、B、C三个字母),至少五次以上,以消除因对试验方法不熟悉所产生混杂因素的影响。

对个体的评价,可比较受试者工作前后测验结果的变化。

阅字速度与错误率结合评价脑力工作能力状况,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良好——工作后阅字速度增加或错误率降低;②不变——工作后两项指标均无变化;③早期疲劳——工作后阅字速度减少或错误率增加;④显著疲劳——工作后阅字速度减少和错误率增加。

采用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为指标,则下降为疲劳。

对群体的评价,可统计分析每次群体中出现疲劳学生的人数并算出疲劳率;也可统计每次测定的阅字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指数的均值。

分析各次测定的疲劳率采用定基比,平均值采用环比,就可以看出学习过程中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属哪种类型。

校数字法的测验,结果计算、统计分析和评价方法同上。

(二)记忆测量根据人脑对信息编码、贮存和提取的时间流程,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以感觉映象的形式短暂停留,不超2秒;短时记忆对信息进行编码贮存,保持在1分钟以内;长时记忆对信息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保持从1分钟至终生。

瞬时记忆的测量有数字记忆广度法、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法、再现记忆法等。

短时记忆的测量有图形再认、图片回忆、视觉记忆、词汇记忆等。

此外还有成套记忆测验,如临床记忆量表、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等。

记忆测量也能反映大脑疲劳与否,但不能区分疲劳的时相。

数字记忆广度法是主试者以每秒钟一个数字的速度读由3至15位数字随机构成的数组,受试者立即按顺序或反顺序重述出来。

此方法适宜个体测验。

词汇记忆测量的测试内容是20个受试者认识且相互间在概念上无关联,部首不同且笔划数相近的单词。

以两秒钟一个单词的速度连续地用幻灯机或其他装置显示出来,然后要求受试者立即在1分钟内默写出所记住的词(不要求顺序)。

应准备数套单词,各套单词的难易程度应基本一致。

测试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其它声、光等刺激的干扰。

通过正确记忆字数或默对率评价短时记忆。

默对率(%)=默写正确的字数/显示总字数×100%为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脑力工作能力动态和疲劳程度,可在学习前后进行测定,每日测定的时间和次数与校字法相同。

用每个受试者自身工作前后结果比较,凡记忆量减低(默对率下降)时可确定为疲劳。

计算出全班受试者中的疲劳发生率或人平均记忆字数或默对率作为集体评价的指标。

(三)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用语言强化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应的试验中,机体接受刺激到产生反应的间隔时间,为反应时。

反应时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疲劳时,大脑皮层的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活动也受影响,表现为反应时延长、反应错误增多。

反应时的测定,一般用光或声作为刺激,以手指或脚趾按压电键为反应,测定从光或声刺激出现至按压反应的反射时间(ms地常用的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仪,简称反应时计,一般由刺激信号显示器、按压电键、记录分析器和结果输出四个部分组成。

下面仅介绍视觉运动反应时的测定方法。

测试前让受试者熟悉仪器,讲明测定方法及阳性和阴性刺激信号。

如以红光为阳性。

绿光为阴性刺激信号,便告知受试者看到红光立即按压一次反应键,绿光则不按,这就是用语言强化条件刺激。

在测定过程中,要求受试者将近右手示指放在靠近电键的上方,注意力集中,眼睛注视信号显示器。

测定有简单和复杂两种,前者只用一种色光(如红光)作阳性刺激信号,一般20次,信号间隔时间为l~4S,免间隔时间相等。

复杂测定则选阳性和阴性光信号各一个,事先编排好两种信号的穿插顺序,阴性信号数一般不超过阳性信号数的20%。

其操作步骤:①打开电源、信号选择键(自动或手动);②置零,清除机内贮存;③输入或选定自动信号程序编码;④按启动键,刺激信号自动输出,受试者按测试人员事先所作的语言指示,当看到阳性信号显示,便立即按压电键,直到刺激信号输完,注意此时不要关机;③结果打印:按启打印键,输入受试者的顺序编号(一般为1~10号),再按启动键,全部结果(包括总反应时,最长、最短和平均反应时,错误反应次数,阳性和阴性刺激信号次数等)便自动打出。

若需要还可打印出每次反应的时间。

集体反应时计只要把各单机接插在打印机上,打开电源,按下“on”键,即自动打印出各个单机编号及上述结果。

测试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避免其它声、光等刺激的干扰。

反应时的个体差异较大,通过比较受试者工作前后的结果来评价大脑皮层功能状态。

简单反应时的评价,以工作后的平均反应时比工作前的延长为疲劳。

复杂反应时则比较工作前后的平均反应时和反应错误次数的变化来评判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凡一项指标恶化为早期疲劳,两项指标恶化为显著疲劳。

群体评价时可以计算疲劳率、平均反应时均值等。

(四)明视持久度测定当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时,视觉分析功能恶化,表现为眼睛注视物体时,明视时间减少。

明现时间与注意时间的百分比称为明视持久度,是反映视觉功能和。

动理功能(注意力)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测定器材:①注视目标一般用立体方块图(也可用兰多氏环),是在白色背景上呈“品”字形排列的三个立体方块图,方块每边长1cm;②秒表2只。

测定方法:①在照度恒定的室内,将立体方块图置于与受试者眼睛高度齐平前方30~40cm处,立体方块图表面照度在100~150lX且均匀无弦光;②测定前让受试者熟悉秒表断续计时的方法,学会在注视过程中用秒表记下方块图是正“品”字的累计总时间;③主试者持另一秒表,发出“开始”口令时立即开始计时;④受试者听到口令后立即开表计时,注视方块图;在注视过程中,当看到方块为倒“品”字时,立即按表暂停计时,再看到呈正“品”字时,又立即开启秒表计时,如此反复进行;⑤测定进行到规定时间(2或3分钟)时,主试者即发出“停”的口令,主试者和受测者立即接停各自的秒表。

主试者和受试者秒表所记录的时间分别为注视总时间和明视时间,按下述公式计算明视持久度。

明视持久度=明视时间/注视总时间×100%结果分析,比较个体工作前后的测试结果,前后两次相差超过10%才有意义。

工作后明视持久度降低,表明出现疲劳。

群体评价可计算疲劳发生率。

本结果不仅与学习负荷有关,也与学习场所的照明条件有关。

本方法不能评价疲劳的两个时相。

(五)闪烁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当继续光的闪烁频率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以上时,人眼便会感觉为融合光。

从闪光感觉到融光感觉(或反之从融光感觉到闪光感觉)变化瞬间的闪烁频率为闪烁光融合临界频率,简称闪烁融合频率。

闪烁频率测定仪由窥视器和频率指示器两部分组成。

窥视器为内壁徐黑的金属筒,简的一端为闪烁发生器,由微电机带动的扇形齿轮和光源组成,另一端为与眼眶形状相吻合的黑色接目镜。

测试方法:受试者双眼通过接目镜向另一端看,开启闪烁光,逐渐加大转动频率(或频率由大变小),直到受试者看到闪烁光变为融合光的瞬间(或由融合光感觉变为闪烁光),此时频率指示器上的显示值,就是闪烁光融合临界频率值。

每次测定时需用同样的仪器和同样的频率变化方向(由慢变快或反之)。

评价方法:受试者闪烁光融合临界频率值在工作后减少,表明脑力工作能力下降,提示视分析器区域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降低,即出现疲劳。

此外,对体力疲劳测定还可用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呼吸差、肌肉力量以及劳动密度等指标。

相关主题